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介绍《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指出在《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中,应该灵活掌握及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及实训教学质量,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

  • 标签: 高职高专 健康评估 教学方法
  • 简介:护理分级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为不同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重要依据,医护人员必须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病情和(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客观评估而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分别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4个等级。并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护理级别,使临床护理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护理分级 标准解读 临床应用
  • 简介:通过分析原有手术安全核查流程存在的缺陷,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经专题小组讨论,建立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包括signin、timeout和signout3个关键环节的标准流程,手术团队三方共同合作,分工明确,程序清晰。应用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后,手术安全核查规范执行率由62.9%提升至82.3%。手术安全核查标准作业流程可有效促进手术室医护人员规范执行安全核查过程和手术团队内部的交流,是实现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手术安全核查 标准作业流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测健康状况,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提供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慢性病患者AHSMSRS总评分为(131.25±24.18)分,处于中等水平;SRHMS总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相关分析显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自我管理认知是自测健康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测健康不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预测因素。

  • 标签: 老年 慢性病 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6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入院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实施护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其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促进得分及其健康责任、运动、压力应对、自我实现、人际支持、营养6个维度得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够充分调动COPD病人的积极性,可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健康教育路径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目的]运用标准化体系对临床护理本科生进行带教,并通过此体系来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提升情况。[方法]将标准化体系用于学生临床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授课评价中。在学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及实习结束后分别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价临床能力提升状况。[结果]采用标准化体系进行教学后护理本科生临床处置能力、临床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管理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结论]围绕临床能力标准化体系进行评价和带教可全方位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

  • 标签: 本科护生 标准体系 临床能力 教学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方式(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方式建立老年卧床病人标准化床边交班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在实施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前1周及实施半年的最后1周评价交接班质量和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实施前后的床边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半年后,护士交接班质量、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交接班时间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老年卧床病人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有助于提升交接班质量和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交接班时间.

  • 标签: SBAR沟通方式 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 老年卧床病人 交接班质量 满意度 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级护理专科学生181人,分为观察组90人,对照组91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微信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试情况,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难易度的认同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及格率、体格检查技能考核一次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认为本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者占36.8%,观察组占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70,P〈0.05);观察组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有兴趣者占96.8%,对照组占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32)。[结论]微信平台在护理《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降低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及提高护生学习兴趣。

  • 标签: 护理教育 微信 健康评估
  • 简介:目的通过开展系统性家长健康教育,期望提高家长参与率和依从性,从而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科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系统性家长健康教育。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测评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后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测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瘫患儿家长实施系统性的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测评评分,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性瘫痪
  • 简介: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人文素质课程。在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和提倡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该课程在护理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笔者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沟通”为关键词,检索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全部论文,文献复习发现。目前许多高等护理院校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改革探索。

  • 标签: 教育 护理 课程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观察在心外科低文化水平患者中,应用健康宣教歌谣卡开展健康教育的实施体会。方法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语言习惯等因素,将心外科相关健康教育6项知识(包括入院宣教,手术前、手术后宣教,介入手术宣教、抗凝治疗宣教、出院宣教)编写为歌谣,做成6种颜色的卡,对心外科142例低学历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率明显提升至95.2%,对一般护理知识知晓率为98.0%,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知晓率分别为97.0%和95.8%,药物知识知晓率为94.4%,比上一年度明显提高几个百分点。结论根据甘肃、陕西、宁夏的地域特点,对低文化水平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知识歌谣化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

  • 标签: 健康宣教 歌谣 低文化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冰刺激联合吞咽和摄食训练在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脑外伤合并吞咽障碍意识清醒患者74例,将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吞咽及摄食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冰刺激疗法,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冰刺激疗法联合吞咽和摄食训练可改善意识清醒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吞咽障碍 吞咽训练 早期冰刺激
  • 简介:[目的]构建系统、科学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医学模式的高素质助产人才开辟新途径。[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拟定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运用Delphi法通过两轮专家函询和论证进行高职助产专业课程重组,确定构建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果]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函询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0,熟悉系数为0.88,权威程度0.89;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5.39;构建了"两结合+四模块"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结论]本课程体系改革特色鲜明,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对进一步深化高职助产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教育 助产专业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 两结合 四模块
  • 简介:目的探讨在校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SSP)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效果,为建立一种全新的护理带教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衡阳市某卫校招募在校学生10名作为标准化病人,将2014年6月-2015年4月来本院实习的72名护生随机分为2组,其中36名利用在校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护生为实验组,另外36名护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作为对照组。比较:(耽组护生实习前后Jane思维评价问卷得分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得分;②招募志愿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前后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实习前2组实习护生Jane思维评价问卷得分、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习后,实验组Jane思维评价问卷得分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护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思维和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还能提高在校志愿招募护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 标签: 在校护生 标准化病人 临床护理带教 临床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入组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宣教,实验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路径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互联网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门诊管理的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治,观察组采用以微信等互联网媒体沟通为主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血脂、体质量变化和服药依从性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脂水平、体重指数(BMI)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互联网加的强化健康教育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血脂控制和生活行为方式改变。

  • 标签: 互联网 冠心病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通过开设老年疼痛治疗跨专业选修课,提高医学本科生的老年疼痛知识和态度水平。方法由跨学科医护师资团队对两个学期选修老年疼痛治疗课程的120名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开展疼痛教育,比较课前课后医学生疼痛态度、信念和知识的变化,评价医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结果课程结束时,医学生疼痛知识得分由(33.46±8.85)分提高到(55.46±10.02)分(t=17.560,P〈0.01)。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条目均分为3.93分。结论跨专业开设老年疼痛治疗选修课是对医学本科生疼痛教育的有益尝试。

  • 标签: 教育 医学 学士 跨学科 老年人 疼痛管理 选修课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4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7)和观察组(n=241)。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措施。记录2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变化和生理性体质量变化,比较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情况。结果2~6d时,观察组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3~6d时,生理性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9.0%。观察组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住院率为8.7%,低于对照组的17.2%。结论早期标准化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生理性体质量恢复,减少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率,提高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