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0年我国已迈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3.8亿,占总人口的25.0%,即平均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在老年健康问题中,抑郁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和老年人自杀的促发因素。有报道显示,即使较轻或低水平的抑郁,也可能增加老年人死亡的危险,而主要发生于重症抑郁患者的自杀死亡,只占因抑郁增加的相关死亡的一小部分。因此,早期识别和诊断老年抑郁症并及时给予社区干预或治疗措施,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流行病学
  • 简介:回顾性分析360例麻疹流行资料,360例麻疹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全部痊愈出院。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做好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尤为重要。

  • 标签: 麻疹 流行病学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血管意外是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与恶性肿瘤、心血管同为人类三大常见。我国近年来统计表明,脑血管意外在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北方一些城市上升为第1位。1999年作者对我院445例急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0岁以上组主要死因首位的即为脑血管意外。因此,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急诊 护理对策 患者 流行病学特点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流行特征,为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前瞻性调查急诊手外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受伤环境、损伤类型、伤后就诊时间、患者来源等因素分布特征。结果(1)急诊手外伤高发年龄段在15~44岁;患者男女比例为3.72∶1;初中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其次为高中,占20.69%。(2)受伤原因中,以工伤最多,占69.99%,其次为生活伤,占19.35%;受伤环境分布依次为工作场所、家中。(3)开放性损伤占98.28%,其中挤压伤、切割伤分别占36.65%、35.06%,闭合性损伤仅占1.72%。(4)患者受伤后到就诊时间中位数为30.00min。结论本地区急诊手外伤患者以青中年居多,且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工伤、开放性损伤所占比例最高,应重点预防。

  • 标签: 急诊 手外伤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流行和卫生统计方法在卫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流行的基础概念和疫情调查方法,以及卫生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这些方法如何在健康问题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此研究强调了这两个领域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卫生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 标签: 流行病学 卫生统计学 科研实践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场所、器械类型和防护等流行特点,为制定锐器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质量控制中心发布的《锐器伤登记表》统一标准,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共计274例次。2012-2016年发生锐器伤实际人次有逐年升高趋势,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也呈逐年提升趋势。锐器伤的发生涉及34个科室,在医院所有临床医技和后勤部门均有锐器伤发生;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科室是骨科、手术室、普外科;高发锐器伤的前3位地点是手术室、普通病房、治疗室。共有126名年龄≤25岁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从职业分布来看,在发生锐器伤的人群中,护士、实习医生、实习护士占前3位。90%的锐器伤存在感染的风险。医生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为缝合针(51.5%)和手术室(60.9%),89.8%的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多为中度损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器械和场所主要是头皮钢针(56.3%)和普通病房(61.9%),主要发生环节是为患者拔除针头(38.9%),以轻度损伤为主。发生损伤的主要防护措施是佩戴手套。发生锐器伤人群一半以上没有接受过专业针刺伤预防的培训。结论锐器伤多发生在低年资医护人员,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和防护存在差异,对不同群体应针对性培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

  • 标签: 锐器伤 血源性职业暴露 流行病学特点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院感相关感染的流行特征及趋势。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疫情数据,我们发现:新生儿院感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多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感染呈季节性和地域性分布,冬春季节和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感染率较高;感染人群主要包括早产儿、长期住院患儿及医护人员等;近年来,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医院环境复杂、医护人员防控意识不足、耐药菌株等挑战。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医护人员培训和感染监测等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院感感染的关键策略。

  • 标签: 新生儿院感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体 趋势分析 卫生管理
  • 简介:我国危重烧伤治疗的成功率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我们也注意到,每年的住院烧伤患者特别是小儿烧伤住院患者数并没有下降趋势。小儿烧伤是小儿伤害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烧伤康复的长期性和许多医疗保险不能覆盖高额康复费用,致患儿家庭多长期经济困难,加之烧伤后疤痕影响功能和外观。对患儿以后生活、就学、工作造成困难,对患儿造成生理和心理创伤。

  • 标签: 烧伤患儿 住院患者 流行病学分析 不同年龄 小儿烧伤 烧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药结核流行现状及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66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对其流行现状进行分析,且将患者随机划入基础组与综合组(n=33)。基础组行常规护理,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比较病患的治疗依从度及症状好转率。结果:基础组的治疗依从率是72.73%,综合组的治疗依从率是93.94%,综合组的依从率相对较高(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症状好转率是96.97%,基础组的症状好转率是81.82%,数据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耐药结核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度,提升治疗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耐药结核病 流行现状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脊柱侧弯(AIS)是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性疾病,是指脊柱偏离原先正常的曲线而形成一个弧度增大的脊柱畸形现象,可发生在颈椎、胸椎和腰椎部位,导致韧带和肌肉异常,使胸腔、腹腔和骨盆腔容积量缩小,使身高降低,不利于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也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旨在分析AIS的主要发生原因以及疾病诊断方式和治疗方面最新的进展,希望能为AI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少年 AIS 弯流行性病学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我国医疗行业也在不断发展。肿瘤心脏作为整合恶性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两个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目前,抗肿瘤药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仍是该学科的研究重点,尤以蒽环类等化疗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引发的心血管毒性为代表。对抗肿瘤药心血管毒性的一级预防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随着肿瘤心脏学学科的进展,基础研究逐渐通过转化医学的形式落实到临床实践,患者的获益不仅局限于抗肿瘤治疗心血管毒性的缓解与改善,还包括肿瘤患者基础心血管疾病治疗计划的优化与调整。临床药师在肿瘤心脏多学科诊疗团队中,可以通过减少用药错误、警示药物相互作用、提供药物基因组信息、治疗药物管理等形式,协助临床团队制定和调整患者的诊疗计划,实现个体化和精准化诊疗,减毒增效。

  • 标签: 肿瘤心脏病学 研究进展 临床药师 价值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皮肤与性病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深入研究了皮肤的基本概念,以及与性病之间的密切关联。此外,探讨了性病的基础知识,以及性病如何与皮肤健康有关。通过这些研究,本文旨在增进对性病与皮肤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并强调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跨学科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整合将有助于改善皮肤和性病患者的健康,提高公众对于皮肤和性健康的认识。

  • 标签: 皮肤病 性病学 跨学科研究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互联网在皮肤与性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学模式得以创新,学生获取知识更加便捷,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在教学资源共享、远程教育、临床案例展示等方面的应用,强调了互联网在培养医学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在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互联网在皮肤与性病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互联网 皮肤病 性病学 教学 教育创新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鲍曼不动杆菌定植的特点及危险性,为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顺利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 主要 采用流程调查方法,对我院10例鲍曼不动杆菌定植患者进行分析调查,进行持续跟踪观察,以此来保证观察数据的科学性与权威性。结果 经过系统观察分析,及对观察样本的研究表明,采用临床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鲍曼不动杆菌定植与周围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患环境进行消毒,以此来降低医院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

  • 标签: [] IC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危险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细胞遗传特征。方法:选择从2014年10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各4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对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短期培养,另外再通过R显带技术对患者细胞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急性髓系白血以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之中分别有25%的患者出现了克隆性的细胞遗传异常,但是其常见的异常有所不同,有40%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患者出现了细胞遗传的异常,常见的异常与另外两种患者并不相同。结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急性白血的患者进行遗传的特征研究,能够起到较好的诊断作用,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应用。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 遗传学特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