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用家庭血压测量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数据取600例在本院登记开展中心动态血压、家庭血压检测的受试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所用受试者以不同的血压类型分组,分为正常血压组(200例)、白大衣高血压组(200例)、隐匿性高血压(200例),三组参与者均开展家庭血压测量检测,评估此项检查在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中的准确性。结果 隐匿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较正常血压组、白大衣高血压组显著,P<0.05,而白大衣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血压变异性无差异,P>0.

  • 标签: 白大衣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家庭血压测量诊断 准确性
  •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家庭血压测量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关于家庭血压测量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项研究,包括1223例高血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庭血压测量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百分比(WMD=2.19,95%CI:0.40~3.98),P=0.02)和服药依从性达标人数(RR=1.25,95%CI:1.15~1.35,P〈0.001)。结论家庭血压测量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家庭血压测量 高血压 依从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前,多数医疗单位仍采用汞柱血压计听诊法测血压,并以肱动脉的血压值来代表周边血压值.此法不需高度熟练的操作技术,重复性好,使用工具简单.但临床应用中,医务人员感到在冬春季节用此法测血压时,由于测量部位不易暴露,既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又可因暴露不充分,袖带缠缚部位偏移,影响了测得值的准确性.为了寻求更便于测量血压的部位,我们测量观察了前臂桡动脉血压,并与肱动脉血压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测试对象抽测本院住院患者及陪护家属23人,其中男10人,女13人,17~52岁.1.2方法(1)血压计选用上海医疗设备厂产的根据国家标准GB3053-82设计的台式血压计,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袖带长宽为50cm×14cm.测量时选用同一听诊器;(2)肱动脉血压测量法按WHO的规定进行,胸件置于袖带外[1];桡动脉血压测量法基本同肱动脉血压测量法.不同点是:暴露右前臂,袖带驱尽空气后平整无折地缠缚于前臂下部,松紧以能放入1指为度,袖带下缘距腕关节4~6cm,听诊部位为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测量时保持环境安静.每种方法测2次,每次间隔30s,最后取2次的平均值;每种方法间隔1min.每种方法测量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方法选定.计量单位为KPa.

  • 标签: 测量 血压 桡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重复测量血压时有无间隔时间对血压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到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完成分组,参照组180例进行5分钟间隔测量血压,研究组180例则接受无间隔测量血压,观察血压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血压检测结果与参照组对比差异较小,比较同组受检者两次血压检测的结果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测量血压时,可以在血压仪汞柱降到“0”后即刻进行测量,不需要间隔和等待。

  • 标签: 重复测量血压 间隔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
  • 简介:目的了解新护士在临床中测量血压的质量。方法25名新护士在l周内随机挑选5例新人院患者进行上臂血压测量,护士长从各自病区推荐2名工作8年以上的主管护师作为血压测量评估员,病区新护士在每次测量血压时,评估员以观察员身份记录新护士测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但不做点评和反馈,新护士完成血压测量后,取下袖带,2min后,再由评估员用同一台血压计复测患者在相同体位同一部位血压。比较1周内新护士和评估员为125例新人院患者血压测量的结果。结果新护士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存在输气球冲气不够、放气太快、未嘱患者安静休息等不规范问题;25名新护士与评估员之间总体测量结果、中青年患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70例老年患者中高血压的检出率,新护士和评估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护士在临床中血压测量的方法和对老年患者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存在问题,应加强对新护士血压测量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

  • 标签: 新护士 血压测量 质量评估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 探讨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血压测量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6月来我科进行化疗的40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采用腘动脉和踝动脉血压测量的方法并比较优越性。结果 踝动脉血压测量在准确性、可行性方面均优于腘动脉血压测量。结论 踝动脉血压测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picc  血压测量部位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合理控制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系统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患者教育、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手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同时,探讨了护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改进措施。本文旨在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患者血压的稳定控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血压控制,社区护理,患者教育,生活方式干预
  • 简介: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监测,观察组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对比血压指标、血脂指标。结果:在进行监测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监测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监测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仪可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有助于更精准、合理的用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昼夜差值[1]。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仪;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
  • 简介:脑卒中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首位原因[1]。54%脑卒中患者起因于高血压,控制血压是脑卒中防治中的重要环节[2]。在高血压患者中,有时凌晨血压升高幅度可达80mmHg[3],这种现象为血压晨峰(morningbloodpressuresurge,MBPS),是指清晨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即短时间内(2~3h内)从相对较低水平迅速上升,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压 血压晨峰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选择纳入72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36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36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选择纳入38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19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19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择纳入38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病例样本,以随机双盲法将纳入样本分组,19例设置对比组予以常规护理,19例设置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结果:经监测,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维持血压处于稳定、理想状态。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护理的主要对象,同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血压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比对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心衰程度及脑血管病变程度及引发并发症的几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衰程度,脑血管病变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p

  • 标签: 血透析 高血压变化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临床护理,并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80例病例。通过文献综述,我们了解到高血压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并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设计,选择80例患者作为样本,并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血压 临床护理 血压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压院内管理系统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血压达标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患者74例(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为血压院内管理系统护理的观察组(3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7例),观察患者遵医率、血压达标率及血压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遵医率高,血压达标率高,血压水平低,P<0.05。结论:纳入高血压患者血压院内管理系统,能提高患者遵医率及血压达标率,降低血压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血压院内管理系统 高血压 遵医率 血压达标率
  • 作者: 余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2-18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 第7卷 第5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在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中积极施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这一时间段到本院进行体检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所有患者分别施行常规疾病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依从评分、自护能力、血压情况。结果:研究组高血压患者接受了综合护理干预后,护理依从评分从(51.61±2.40)提高到了(86.07±3.18)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73.74±3.15)分,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也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护理后分别为(103.82±2.81)mmHg和(85.91±1.44)mmHg,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36.40±2.36)mmHg和(92.36±1.62)mmHg,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优化患者的血压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血压水平
  • 简介: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效果。方法对40例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知识教育和心理指导,并比较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前后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压,并能改善临界高血压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人 社区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干预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1月本科接诊高血压脑出血病人(n=360)。试验组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血压等指标。结果:关于血压: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73±0.89)分,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9.45±1.72)分,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好(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用延续护理干预,病人的血压降低更加明显,护理质量改善更为迅速。

  • 标签: 延续护理干预 价值 高血压脑出血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皮肤护理对其血压管理的影响,以期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 皮肤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日常皮肤清洁、保湿、防晒等基础护理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问题,如瘙痒、湿疹、皮炎等,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2. 血压监测:采用标准的电子血压计,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数值和测量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管理方案。4.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评估皮肤护理对血压管理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1. 皮肤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护理后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2. 不同类型皮肤问题的患者在接受皮肤护理后,血压变化情况也存在差异。例如,瘙痒和湿疹患者血压下降更为明显,而皮炎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皮肤护理对其血压管理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日常皮肤护理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应重视皮肤护理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

  • 标签: 高血压 皮肤护理 血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双盲法将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参照组(n=37)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37)施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效果、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参照组,且总依从率更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依从性,具有推行借鉴效益。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高血压 血压控制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