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并寻找早期诊断肾小管损伤的生物标志,以期为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并分析了DN患者的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肾小管损伤相关指标。同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深入探讨了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此外,我们还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验证,筛选并验证了可能作为DN肾小管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生物分子。结果:研究发现,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长期的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尿、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是DN肾小管损伤的主要病理特征。在早期诊断标志方面,我们筛选出了多个与DN肾小管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分子,如尿转铁蛋白(UTRF)、铜蓝蛋白(CP)以及新型脂肪因子Metrnl等。这些生物分子在DN早期阶段即出现异常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揭示了D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机制,并筛选出多个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这些成果为DN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探索更多有效的早期诊断标志和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DN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损伤 损伤机制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体积分数自体血清局部应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simplexkeratitis,HSK)恢复期干眼的疗效。方法 纳入 2015年 7月至 2017年 6月就诊的 HSK进入恢复期合并干眼的患者 69例 69眼,随机分为 3组:低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 20%自体血清,高浓度治疗组给予体积分数 50%自体血清,对照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滴眼,均为每天 4次。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 7d、14d、28d的眼表疾病指数(ocularsurfacediseaseindex,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fluorescence,FL)染色评分、角膜知觉、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混浊度。结果 两治疗组治疗后 OSDI评分降低,患眼 SIT值增加、BUT延长、FL染色评分降低,对照组患眼仅 BUT延长,但程度明显低于两治疗组。两治疗组患眼角膜水肿减退、中央角膜厚度降低并在14~28d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对照组患眼中央角膜厚度也较治疗前降低,但降低程度明显低于两治疗组;两治疗组患眼角膜混浊度减轻,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治疗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健眼 SIT、BUT、FL染色评分、角膜知觉、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应用体积分数 20%和体积分数 50%自体血清均能有效缓解 HSK恢复期干眼症状且疗效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自体血清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干眼
  • 简介: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对75例108个肿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乳腺肿患者予以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108个肿均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全部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肿效果好,微创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安全、创口小、不留疤痕。而充足的术前准备、严谨术中配合以及恰当的术后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麦默通旋切系统 乳腺肿物 微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乳腺肿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进入我院接受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2例乳腺肿患者划分为两组,均为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数据差异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肿微创旋切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乳腺肿物 微创旋切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肿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乳腺肿切除术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25例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所选25例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记录和比较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躯体功能方面均表现出较大的差距,(p<0.05);对照组所选25例患者中共计5人出现术后并发症,占组内患者人数的比例为20.00%,实验组对应人数为1人,占比为4.00%,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乳腺肿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乳腺肿物切除术 一般护理 全程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分娩产妇,本次实验在2018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4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59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且评估报告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生物刺激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Kegel运动疗法,其在降低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产后盆底康复 .并发症 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情稳定的84例患者,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各42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并记录入院后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分析,观察组入院后的首次排便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常规护理结合生物反馈疗法,可减少AMI 患者首次排便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康复护理在生物刺激反馈仪促进子宫复旧的效果。方法: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狼疮肾炎患者肾损伤相关标记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8例狼疮肾炎患者,按照掷骰子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肌酐(SCr)以及尿素氮(BUN)水平。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相关标记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Cr以及BUN水平要分别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狼疮肾炎患者中护理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相关肾损伤标记水平,值得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实施他莫昔芬+米非司酮,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性激素 他莫昔芬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实施他莫昔芬+米非司酮,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性激素 他莫昔芬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他莫昔芬治疗的效果以及对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实施他莫昔芬+米非司酮,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子宫体积、不良反应发生率、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清性激素 他莫昔芬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的实施在ICU肺部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3月及2019年1月-3月,在ICU住院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2018年为对照组30例,2019年为干预组30例。对照组按照吸痰、气道湿化、振动排痰、辅助咳痰常规措施落实护理。干预组在落实常规措施的基础上早期使患者利用拉力器、握力器,床上自行车、轮椅等工具实施抗阻力运动。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以及患者肌力及呛咳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明显小于去年同期患者(P

  • 标签: 重症康复 康复训练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以60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为对象,分为研究组(30例)和参照组(30例),参照组应用康复训练,研究组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五五操手法康复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足下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50名卧床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对2019年12月-2020年4月住院的5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的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康复联合电生物反馈治疗,并且治疗结束后给予简单的矫形工具保持功能位来保持治疗的效果,对照组只给予简单的矫形工具来保持功能位,观察两组患者足内翻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实验组足内翻发生率2.00%,对照组足内翻发生率14.00%,实验组小腿三头肌异常收缩发生率4.00%,对照组小腿三头肌异常收缩发生率18.00%,实验组踝关节足趾屈功能、踝关节足背屈功能、胫骨前肌肌力,恢复正常数据,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足下垂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会对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造成影响,采取五五操手法康复联合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的效果更高,值得应用。

  • 标签: 足下垂 五五操手法康复 电生物反馈疗法
  • 简介:摘要:普通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保洁员、配膳员等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清洁、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高低取决于环境清洁度,加强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提高环境清洁度,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围绕着ATP生物荧光检测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在后勤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相应策略的逐步实施。

  • 标签: 精细化管理 面清洁消毒 医院感染 ATP生物荧光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