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中运用循证护理以预防静脉炎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6月本院消化内科320例胃息肉术后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制定输液治疗护理计划并实施,统计2组静脉炎发生例数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88%,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2.4%,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89.5%,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提高住院患者满意率。

  • 标签: 循证护理 静脉输液治疗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优化改进式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留置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NICU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78例和PDCA组122例.常规组进行静脉留置针常规维护,PDCA组根据PDCA循环理论进行静脉留置针维护.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非预期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PDCA组留置针保留时间为(96.44±18.72)11,长于常规组的(72.25±13.68)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8,P〈0.001)非预期拔管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χ2=4.236,P=0.040;χ2=4.175,P=0.041).结论PDCA应用于NICU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减少非预期拔管和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婴儿 新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PDCA 外周静脉 留置针
  • 简介: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推进静脉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12月成立PDCA管理小组,对静脉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静脉治疗安全性及质量。结果:实施后护士静脉治疗内容知晓率、注射工具选择符合率、查对正确率、手卫生依从率、消毒操作达标率、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率、留置针使用合格率、信息记录完整率及患者满意率等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而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实施后护士在基础护理、注射操作、健康教育、查对制度、静脉导管维护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管理能有效规范静脉操作,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及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质量管理 静脉治疗 操作技术 治疗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调查458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情况,选取出现静脉留置针渗液、脱落、肿胀、堵管的患儿66例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依次为堵管、肿胀、脱落、渗血,与患儿的年龄、留置部位及留置时间均相关.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穿刺部位及血管,规范使用和维护静脉留置针,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反复静脉穿刺为患儿带来痛苦.

  • 标签: 儿童 静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患者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效果及优点、护理要求,主要包括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管材料的选用、穿刺技术要求、穿刺部位观察、较传统引流方法的优点。认为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应用方便、安全,成功率高,感染率低,既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降低风险,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群体。

  • 标签: 老年患者 特殊需求 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危象给予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分为2组,各46例。2纽均给予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危象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危象 静脉滴注 硝酸甘油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对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并发症进行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行妇科手术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62%(P〈0.05)。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1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1%(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需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妇科手术/护理 镇痛泵
  • 简介: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静脉瓣承受过重的压力,逐渐松弛,瓣膜正常功能受到破坏,可在外阴、阴道等局部形成迂曲扩张的静脉,在皮下或黏膜下突起,形成肿块,色青。外阴静脉曲张是难看的,导致病人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孕妇外阴静脉曲张发生率为8%,如果其孕前患有静脉曲张,那么怀孕后外阴静脉曲张的发生率为23.3%。外阴静脉曲张很少发生在未孕妇女身上且容易被误诊为囊肿或肿块。

  • 标签: 静脉曲张 外阴 阴道 助产
  • 简介:静脉置管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管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管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简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次数,能减轻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管道[1-2]。但是PICC置管作为一项有创操作,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于穿刺后第2~3天[3-6],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干预效果欠佳时甚至需拔管,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 标签: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茶黄膏 中药封包技术 外敷 疗效
  • 作者: 刘红坤徐会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大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活动性出血、感染、糖尿病、甘油三酯和卧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影响,同时研究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88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中,共计发生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7%。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年龄、活动性出血、感染、糖尿病、甘油三酯和卧床时间对下肢深静脉发生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术后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同时提高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简介:目的探索品管圈在提高小儿外科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品管圈,采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和柏拉图等工具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选定主题为提高小儿外科静脉留置针使用合格率,对小儿外科静脉留置针的管理进行改进。结果应用品管圈后,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合格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留置针 穿刺
  • 简介:[目的]观察今福生防治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应用甘露醇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每次在输注甘露醇前喷涂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用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发生静脉炎后也喷涂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用于治疗静脉炎;对照组输注甘露醇前未做特殊处理,如输注后发生静脉炎则用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病人致疼痛发生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输液部位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可减少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发生,减轻疼痛感。

  • 标签: 静脉炎 甘露醇 今福生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 疼痛
  • 简介:[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危药品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知识问卷对15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知总得分为74.48分±9.3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工作年限、职称护士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知得分不同(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和职称是影响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知水平的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等因素开展相关培训。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高危药物 静脉输注 认知 影响因素 用药安全
  • 简介:目的:探索分析感染监控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SRBSL)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ICU病房收治的静脉留置导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安排感染控制护士实施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不同模式护理后的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关导管感染知识知晓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安排感染控制护士实施ICU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对于保障患者正常接受治疗、促进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感染控制护士 ICU 血流感染 静脉导管 重症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降低老年病人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住院老年病人1028例设为对照组和1052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对试验组病人进行评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DVT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病人DVT发生率为1.24%,低于对照组的8.46%(χ^2=59.341,P=0.000)。[结论]应用改良Caprini评估表能预测老年病人DVT的发生风险,从而对中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DVT的发生率。

  • 标签: Caprini评估表 老年病人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预见性护理 高危病人
  • 简介:目的:探讨纱布卷指压止血法在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纱布卷加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观察组采用纱布卷指压止血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纱布卷指压止血法可有效缩短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护动静脉内瘘,并提高患者舒适度。

  • 标签: 纱布卷 指压止血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压迫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小组在降低采集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以"降低采集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护理专案小组前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实施后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针对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高的现状,采取护理专案活动,可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血液检查 标本 不合格 护理专案 护理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