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零感OT-MI型使用吸氧装置在颅脑损伤吸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湿化瓶进行氧疗,观察组使用零感OT-MI型使用吸氧装置进行氧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湿化液及吸氧管路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结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液及吸氧管路内容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量表中各项目得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零感OT-MI型吸氧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氧疗,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零感OT-MI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 颅脑损伤 吸氧 效果
  • 简介:为了降低留置针堵率而设计的种留置针封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凹槽的底座和盖板,嵌入盖板的活塞、凸轮、微电机及控制装置。输液完毕后将留置针的延长嵌入底座凹槽,扣上盖板,启动控制装置开关,微电机带动凸轮使活塞上下移动,反复压迫留置针的延长,使针头处始终处于通畅状态,再次连接输液时不会发生留置针堵。该装置操作简便,显著降低留置针的堵率和维护成本。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封管装置 防堵管 封管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降低ICU非计划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在我院综合ICU救治且脱评分〉8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制订系列相关护理措施,如及时风险评估、改进固定方法、加强交接、关注并解决患者不适、恰当有效约束、清醒患者加强宣教等,并在临床实施、运用,与集束化护理实施前患者非计划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ICU非计划率由3.24%降低到0.62%。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ICU非计划率,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的认知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ICU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降低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微信群及PICC专项管理小组,培训管理小组人员,对置入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并于实施前后比较PICC护理质量和非计划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微信群质量控制后,PICC护理质量评分提高,非计划率下降(P〈0.01)。结论利用微信群作为PICC导管护理质量控制交流平台,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琅计划率,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PICC 非计划性拔管 肿瘤 微信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低下的血液肿瘤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局部出血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6月我科需要进行PICC置的389例患者,将30×10^9/L〈血小板计数≤50×10^9/L的3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9/L〈血小板计数≤30×10^9/L的5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行PICC置后72h内出血量的情况。结果两组置后7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10^9/L以上的情况下,行PICC置是安全的,不会增加患者局部出血的风险。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血液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短期(1—7d)留置尿患者拔前夹闭尿的必要,找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患者拔尿前是否需要夹训练的证据。方法选取201例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拔除尿前进行夹闭尿训练,对照组开放尿引流直接拔。比较2组拔除尿后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情况、拔后疼痛情况和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555±1.31)h、(2.733±1.7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自然排尿例数分别为98例、97例,重置尿均为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尿痛发生例数分别是93例、9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1—7d)留置尿患者拔前夹闭尿训练没有缩短正常排尿时间,重置尿的例数、发生尿储留的例数和尿痛的例数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进行训练期间不利于随时观察尿量及尿色,以便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示普外科手术后短期留置尿患者拔前不必进行夹训练。

  • 标签: 导管 留置 手术后医护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非计划(UEX)工作坊(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对提高ICU护士UEX知信行的影响。方法对20名ICU护士进行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进行培训,采用自制的《ICU护士预防UEX的知信行调查问卷》评价培训前后护士的认知、信念和行为变化。结果护士培训后总体水平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WORKSHOP联合强化训练方法能提高ICU护士关于预防UEX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使知信行达到了统,整体上达到了培训的预期效果,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 标签: ICU护士 工作坊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排尿指导在功能排尿异常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功能排尿异常患儿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并评估,12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尿流率和B超残余尿量。每次随访根据症状评分和客观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患儿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中,治愈72例,占83.7%;改善9例,占10.5%;无改善5例,占5.8%。对照组中,治愈26例,占31.0%;改善36例,占42.9%;无改善22例,占26.2%。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对功能排尿异常患儿具有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排尿异常 患儿 排尿指导 排尿日记 生物反馈治疗 效果
  • 作者: 苗丛胡凤琼杨锐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17-02-12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第2期
  • 机构:[摘要]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紊乱损害了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征,是心内科治疗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部分患者虽然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仍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自1958年首个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应用到临床以来,起搏器治疗发展迅猛。起搏器治疗的适应症也在40余年来不断扩大,目前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某些晕厥和严重的心力衰竭。三腔起搏器同步化治疗(CR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非药物治疗手段,不仅能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可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病死率。三腔起搏器在治疗顽固性心衰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目前三腔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心衰的护理现状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 简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次数,能减轻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为患者提供了条无痛输液管道[1-2]。但是PICC置作为项有创操作,PICC相关机械静脉炎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PICC置后机械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于穿刺后第2~3天[3-6],给患者造成定的痛苦,干预效果欠佳时甚至需拔,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 标签: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茶黄膏 中药封包技术 外敷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体化随访模式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药期间实施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用药期间应用医护体化随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饮食依从率、日常生活依从率、运动依从率及定期复查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理职能、心理机能、躯体症状、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医护体化随访模式能有效提高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医护一体化随访模式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对门诊小型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门诊小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治疗沟通,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应对方式量表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等正应对方式维度评分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两组干预后自责、幻想、退避等负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治疗沟通能改善门诊小型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学习积极应对方式。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门诊小型手术 负性情绪 应对方式
  • 简介:近年来女性患者出现乳头溢液症状的较多,包括浆液、清水样、乳汁样以及血性溢液,是乳管内疾病的早期表现,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乳头溢血症状,大约50%是乳腺恶性肿瘤。因此,及时准确的检查对乳管内疾病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纤维乳镜检查是诊断乳头溢液的种新型微创技术,其操作简便、微创、能直接观察乳管内微小病变部位,明确乳头溢液的病因。

  • 标签: 纤维乳管镜 护理 维护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具体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结果:158例患者中共有74例患者发生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46.84%,女性患者感染率显著的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留置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尿路感染发生比例呈现出了显著升高的趋势.结论:女性患者发生导尿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较大,正确的无菌操作和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导尿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导尿管导致尿路感染 感染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PICC置患者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PICC置患者共20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观察2组依从、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却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门诊PICC置患者的舒适度和患者依从,提高满意度,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门诊维护 PICC置管患者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以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为主的延续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后予以电话随访、门诊随访等延续护理,研究过程中因失访脱落5例,其中对照组3例,观察组2例。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两组病人在出院当天的测评均无差异,但是观察组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治疗依从,对于控制病情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延续护理 自我护理 治疗依从性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导管防折在减少小儿机械通气中气管导管打折,保障有效通气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10月共84例在我科PICU机械通气的患儿按气管导管置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用胶布固定棉枝于气管导管外,观察组套入自制气管导管防折于气管导管外对比两组气管导管打折率。结果:观察组套入自制气管导管防折无发生气管导管打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气管导管防折能有效阻止气管导管打折,保证小儿有效的机械通气,且制作简易,取材易得,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导管防折管 小儿机械通气 应用
  • 简介:目的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VAC)联合冲洗方法治疗难愈创面的临床实践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各种难愈创面的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冲洗方法治疗难愈创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消毒敷料结合生长因子外用喷涂创面方法治疗,比较2组的愈合率、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提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冲洗治疗难愈创面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 冲洗 难愈性创面
  • 简介:脐静脉置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1],因其属于侵入操作,未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新生儿抢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脐静脉置已逐渐成为抢救新生儿的重要手段。通过脐静脉置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用于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为新生儿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