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高原大国,约占内陆面积的1/6都是3000m以上的高原。高原地区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含氧量减少,低氧环境会对人脑造成损伤,影响认知功能,但关于高海拔是否损伤认知控制容量,尚不明确。本研究测量平原世局者与高海拔移居者的认知控制容量,分析认知控制容量随居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原缺氧环境会损伤认知控制,且损伤程度与时间成正比。

  • 标签: 高海拔 认知控制容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糖尿病肾病透析治疗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糖尿病肾病透析治疗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40 例;将常规护理 用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是运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 HAMA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 HAMA 各项得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将优质护理用于糖尿病肾透析患者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生理机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糖尿病肾病透析 心理应激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160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80 例 / 组,两组患者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给药剂量不同。对照组患者的给药剂量为 20mg/d ,观察组的给药剂量为 40mg/d ,比较两种不同给药剂量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采用 40mg/d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未明显增加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症状,临床上可综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给药剂量。

  • 标签: 冠心病 不同剂量 阿托伐他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病患不良反应发生时主要表征。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分析方式,均行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患50例,分析病患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服用药物剂量、病情、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临床病症表征50例病患中神经系统疾病6例,占比12.00%、血液系统疾病10例,占比20.00%、泌尿系统反应9例,占比18.00%、消化道系统疾病20例,占比40.00%、其他疾病病例5例,占比10.00%;不良反应发生原因50例病患中不正确联合用药9例,占比18.00%、输液过快9例,占比18.00%、药物剂量过多12例,占比24.00%、服用药物后饮酒占比3例,占比6.00%、自身因素17例、占比34%。结论: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头孢菌素类药物种类较多,若药物使用不当、自身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病患出现不良反应,应积极向病患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服用药物注意事项掌握程度,避免病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在神经科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神经内科免疫性疾病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血浆免疫吸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做以分析。结果从临床效果上来看,A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法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缓解率为72.53%;有效的患者有7例,有效率为20.34%,总有效率为92.81%。B组患者通过血浆免疫吸附法完全缓解的患者有31例,缓解率为72.53%;有效的患者有9例,有效率为23.34%,总有效率为95.87%。对比来看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的总有效率。从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来看,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9天,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对比来看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比A组的住院时间更少。从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对比来看,A组的患者不良反应率高于B组患者。结论血浆置换的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虽有较好的疗效,也特别适合临床推广和使用,但是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存在,建议在使用血浆置换方法时注意提前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血浆免疫吸附法也可代替血浆置换法来治疗神经内科免疫性疾病的问题。关键词:血浆置换;神经内科免疫性疾病;免疫吸附;不良反应

  • 标签: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的效果和用药不良反应率。方法:纳入观察对象 40例(均确诊为狼疮性肾炎)进行实验研究,研究时间从 2015年 3月直至 2019年 5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观察对象分为甲乙两组,甲组 20例患儿使用他克莫司治疗,乙组 20例患儿采取环磷酰胺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中 1例患儿疗效不明显,另外 19例均有改善,总有效率 95%;乙组中 5例疗效不明显, 1例病情恶化,另外 14例病情改善,总有效率 70%,两组间进行比较后得到 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到,甲组患儿 1例出现尿痛的不良反应,乙组中有 6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显著( 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应用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进行治疗,对比发现,他克莫司可以明显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并且控制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出现,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效果 ;不良反应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acrolimus and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lupus nephritis. Methods: 40 patients (all diagnosed as lupus nephriti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9.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2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tacrolimus, and group B (2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group A, the curative effect of 1 case was not obvious, the other 19 cases were improv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 in group B,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not obvious in 5 cases, 1 case was deteriorated, the other 14 cases were improv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0%,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1 case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group A and 6 cases in group B.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acrolimus and cyclophosphamide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upus nephritis. Compared with cyclophosphamide, tacrolimu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children.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is guaranteed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is ideal,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