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的并发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气胸、低血压、消化道出血等均为机械通气应用的并发。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要并发。结论: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机管路的清洁,采用正确的呼吸模式,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缩短上机时间等措施可以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阴茎再植术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神经的阴茎离断再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阴茎再植术均取得成功,1例术后出现轻度尿道狭窄,1例出现远侧段阴茎局部皮肤坏死和远端阴茎水肿。结论:术前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术中成功吻合阴茎背动静脉和神经,使阴茎远端深浅组织恢复良好的血供,术后做好防止感染、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等,是提高阴茎再植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的发生关键。

  • 标签: 阴茎离断 再植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能否通过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亚低温治疗治疗组(治疗组)和非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患者基础上入院时立即给予5-6天亚低温(32~35℃)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神志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较对照组较低,神志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情况较对照组轻。结论一定时间的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较明显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 重度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致病菌种分布特点、细菌耐药情况.方法: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确定其菌种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86例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共获菌株10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5株(77.89%);革兰氏阳性菌7株(7.14%);真菌17株(15.60%).②检出的病原菌除真菌外全部进行药敏试验.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88.4%,其次分别为红霉素(85.87%)、氨苄青霉素(73.91%)、头孢拉定(72.83%)、氟哌酸(67.39%)、丁胺卡拉(63.04%)、头孢唑啉(31.52%)、庆大霉素(31.52%),复方新诺明(29.34%)、头孢噻肟(26.09%).结论:重视基础病,及时作出明确的细菌学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是提高肺结核并肺部感染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肺结核 肺部感染 药敏试验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通过对64例急诊肺部感染者进行病原体及药敏情况分析,以期指导对急、门诊肺炎抗菌素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急诊室、急诊病房1998~2001年3年间64例急诊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和痰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细菌59株,其中G+球菌14株占23.3%,G-杆菌45株占76.3%,真菌5株.共培养出致病菌22种,G+球菌5种,G-杆菌15种,真菌2种.结论:急诊肺部感染中老年人且有基础疾病者以G-杆菌为主,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泰能、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新型喹诺酮类敏感率高;对青壮年者以G+球菌多见,对万古霉素、青霉素、第一/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大环内酯类较敏感.其中以头孢他啶对各种细菌的敏感度高(除肠球菌及耐甲氧球金葡菌外),不失为急诊肺炎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肺部感染 病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急诊科
  • 简介:目的:研究ICU引起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ICU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2ID-GN8系统鉴定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出3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丁胺卡那霉素7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7%,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均为66.7%,庆大霉索60.6%,哌拉西林57.6%,头孢他定42.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高度耐药。结论:我院ICU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酰脲类青霉素有较高敏感性;对大部分其它青霉素类抗菌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及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耐药性。

  • 标签: ICU 铜绿假单胞菌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P)对儿童急性肺部感染的鉴别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急性肺部感染患儿与正常对照组(无感染)儿童血清CRP。结果:(1)急性肺部感染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疾病恢复期CRP迅速下降。结论:检测儿童急性肺部感染血清CRP浓度对鉴别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疴隋变化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部感染 C反应蛋白 鉴别 疗效
  • 简介:尿漏是肾结石取石术后常见并发,我院近几年出现18例,现就其发病原因、防治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2~60岁。其中肾造瘘管脱落5例,输尿管梗阻10例,病变组织切除不彻底1例,肾盏未成形2例。发热、肾区肿痛15例,腹胀、

  • 标签: 肾结石 尿漏 输尿管结石 病变组织 输尿管梗阻 发病原因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四肢弛缓性瘫痪伴心悸2天就诊,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麻木,以近端为甚,逐渐延伸至双上肢并且肢体不能活动,同时伴心悸气促,查血钾2.0mmol/L,拟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收入院.曾有类似发作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36.6℃、P96次/分、R26次/分、BP14/10kPa、神清,精神疲倦,平卧,呼吸稍促,头颈部无异常,双侧甲状腺Ⅱ°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罗音,心界左下扩大,HR108次/分,房纤律,未闻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3次/分,四肢肌张力减退,四肢呈弛缓性瘫痪,肌力均为Ⅰ级,瘫痪程度近端重于远端.双膝腱反射消失,痛、温觉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

  • 标签: 低钾 周期性麻痹 并发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48h内置鼻饲管,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营养科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干预组采用力存益生菌颗粒(上海励成营养产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g采用温水化开鼻饲管注入,2次/日+肠内高营养治疗200ml/次3/日。两组应用时间均为15d。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水平及腹胀、腹泻等胃肠并发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为22.81%,对照组为4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TP、PA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10.52%,对照组发生率为2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泻发生率为7.02%,对照组为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便秘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可能与益生菌可有效维护胃肠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有关。

  • 标签: 肠内营养 益生菌 脑卒中 获得性肺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真菌败血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真菌败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1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感染常发生在危重症监护室(10/18例)。17例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均有严重基础疾病和多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39-41℃)和休克;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10例好转,8例死亡(44%)。结论:真菌败血常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化疗药物、激素、静脉营养及实施侵入性治疗是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的,尽可能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真菌败血症 临床特征 早期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发呼吸衰竭(RF)的发生原因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AOPP并发RF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AOPP并发RF原因有多方面,除有机磷的直接毒性作用外,还有阿托品中毒、脑水肿、中间综合征及中毒反跳等因素的影响.早期合理使用阿托品及复能剂,早期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的关键,避免阿托品的过量使用,预防和治疗脑水肿,配合血液灌流,输新鲜血等综合性治疗措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结论:AOPP并发RF原因多方面,早期发现和识别,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癌根治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口腔癌根治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排柏油样大便、呕血、低血容量休克、贫血等.11例出血得到较快控制,1例反复出血,延迟6d才得以缓解.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口腔癌根治术后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它与患者年龄大、精神紧张、手术创伤及使用激素等有关,要注重对本病的预防,在治疗上应尽早采取积极措施,注意治疗方法的选择.

  • 标签: 口腔癌 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消化道出血 预防
  • 简介:目的:利用肺核素影像扫描检查及肺动脉造影等其它临床手段,对肺血栓栓塞(PTE)进行明确诊断;从临床基础探讨PTE致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2002年间,我院37例肺血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37例患者中,进行核素影像明确诊断32例(86.4%).在21~50岁年龄段,女性发病率小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1.4%)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结论:核素影像仍是目前首选的诊断肺栓塞的筛选手段,其结果有较重要的诊断或排除诊断意义.女性PTE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与雌激素降低胆固醇血浓度及月经周期改变凝血机制等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作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与PTE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核素影像诊断 临床资料 PTE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组83例,脑梗死组38例,死亡90例,两组病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疾病以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首发衰竭器官以心肺为最多。结论:为降低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应加强急救护理,预见性观察、监测重要器官,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 标签: 老年人 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脑血管病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肝肿大(82%),鼻塞(49%)和双眼睑水肿(29%)较多见;传单肝功改变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早期检测EBV-IgM总体阳性率为86%,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维生素K缺乏在婴儿期常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临床上最常见是颅内出血,起病突然,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存活者多有明显后遗.故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科1995~2000年共收治婴儿维生素K缺乏35例,现将资料完整的20例(其中99年前15例,99年后5例),总结如下: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发性维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34例。实验组进行升白细胞药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以及病因治疗,同时对患者实施全环境保护,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与实验组相同,但没有全环境保护。然后分析比较两组的的治愈率以及感染率。结果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则为79.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34.36,P<0.05);实验组治愈率为94.12%,而对照组是70.59%,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结论对于急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在实施全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临床治疗以口服升白细胞药联合应用rhG-CSF及并用病因治疗等综合方法疗效更好。

  • 标签: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全环境保护 RhG-CSF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丁胺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肺部吸入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06月~2015年09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28例,将入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单独使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以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哮鸣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56%,两组患儿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哮鸣音改善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所需时间,两组患儿间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高,改善差异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改善指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沙丁胺醇联合硫酸特布他林肺部吸入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快速、有效、充分的发挥抗炎、解痉功效,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不适及改善其肺功能。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硫酸特布他林 肺部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