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并编辑出版的全国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2006年7月创刊(双月刊,逢单月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拓宽其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其对内科疾病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的能力。读者对象是从事内科专业的医师,包括内科各专科医师及研究生。

  • 标签: 内科医师 杂志 临床诊断思维 稿约 上海交通大学 诊治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小组,对婴幼儿门诊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找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果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由实施前12.08%下降至实施后6.48%(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降低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提高患儿输液的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 婴幼儿 静脉外渗
  • 简介:《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编辑出版的一本外科专业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96年。本刊以普通外科和肿瘤外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重点,设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报道、病例报告、综述、讲座、专题讨论、技术方法及国内外大型会议报道等栏目。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 标签: 外科理论 征订启事 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 中国期刊网 征稿
  • 简介:国民健康知识的缺乏、伪科学的泛滥和公众教育的缺失.使患者对高血压的知识和长期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是导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高血压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成效.患者教育能显著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包括对高血压的了解、对降压药的了解.增加遵医嘱规范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控制率[1]。《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提出慢性病防治要强调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2]。

  • 标签: 高血压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 健康教育
  •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重症患者最常见的死因,近年来MODS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及早诊断和规范、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治疗极大改善了MODS患者的预后。临床上MODS患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要求在极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科学理性的临床决策思维对MODS患者的合理诊治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临床医师应努力学习和充分灵活地运用辩证思维,为对MODS进行科学的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合理的思路。

  • 标签: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决策 辩证思维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及其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在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45例男性患者进行夜间呼吸睡眠监测,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对象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水平、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吸烟情况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SAS的患病率(78.8%)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脉造影 睡眠呼吸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将QCC活动开展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86例患者作为QCC前组,QCC活动开展后的637例患者作为QCC后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活动开展前586例患者中348例由我科低年资护士操作,穿刺成功率为86.49%,明显低于高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开展后低年资护士穿刺成功率提高到95.24%,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活动后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长于QCC活动前,留置针使用率明显高于QCC活动前,敷贴下气泡、皮肤发红、敷贴卷边等发生率明显低于QCC活动前,与开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促进了低年资护士穿刺技术的提高,同时还提高了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使用率,降低了敷贴不良情况发生率,对促进护理技术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品管圈 低年资护士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各项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同时采用支气管灌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支气管灌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筛选出TM基因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然后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对照组(168例)和ACS组(201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基于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法的基因测序技术,观察TM候选SNP位点基因型在对照组和ACS组的分布。结果筛选出4个SNP,包括:rs13306848G/A,rs1042579C/T,rs3176123A/C和rs1042580A/G。在对照组和ACS组,rs13306848G/A的GG基因型分别为128例(76.2%)和169例(84.1%),GA基因型分别为38例(22.6%)和31例(15.4%),AA基因型分别为2例(1.2%)和1例(0.5%);rs1042579C/T的CC基因型分别为97例(57.7%)和131例(65.2%),CT基因型分别为66例(39.3%)和,63例(31.3%)TT基因型分别为5例(3%)和7例(3.5%);rs3176123A/C的AA基因型分别为95例(56.5%)和125例(62.2%),AC基因型分别为66例(39.3%)和68例(33.8%),CC基因型分别为7例(4.2%)和8例(4%)。两组间rs13306848G/A、rs1042579C/T和rs3176123A/C位点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P=0.143,P=0.222),且对照组与ACS各亚组相比,此三个位点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rs13306848G/A、rs1042579C/T和rs3176123A/C多态性与ACS及其亚组均不相关。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栓调节蛋白
  • 简介:目的大动脉炎(Takayasuarteritis)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血管炎性疾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分析其在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动脉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入选大动脉炎患者45例,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非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显著升高。中重型、难治性大动脉炎患者血浆TNF-α也明显升高。结论血浆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大动脉炎活动性、监测病情的血清学标志。

  • 标签: 大动脉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活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减重训练及口服二甲双胍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减重训练治疗组设为对照组,减重训练和口服二甲双胍组设为观察组,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多毛及痤疮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月经恢复正常对照组53.3%(16/30),观察组为96.7%(29/30),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睾酮水平和黄体生成素水平比较,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体重指数、睾酮水平及黄体生成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7,0.0012,0.0020及0.0024).结论通过减重训练与口服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有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可根据近远期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减重训练 二甲双胍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2型糖尿病(DM)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18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9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23例。健康体检者234名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对血清HMGB1水平与TNF-α、hsCRP和血糖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UAP组血清HMGB1[(12.70±6.72)μg/L、(7.68±3.63)μg/L比(3.83±1.72)μg/L,P〈0.01]、hsCRP[(3.30±2.97)mg/L、(1.46±1.37)mg/L比(0.83±0.69)mg/L,P〈0.05]和TNF-α[(71.04±38.34)ng/L、(52.69±24.76)ng/L比(43.27±20.56)ng/L,P〈0.01]水平均明显升高。在对照组、UAP组和AMI组的亚组中,DM患者血清HMGB1水平均高于非DM者(均P〈0.05)。血清HMGB1水平与hsCRP,TNF-α、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ACS患者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且合并DM的ACS患者HMGB1水平高于非DM患者,表明HMGB1有可能参与ACS的发生、发展过程,且在糖尿病时对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响更大。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高速泳动族蛋白B1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