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系统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0%和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AMA量表评分分别为(5.43±1.10)分和(12.40±2.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9.0%和8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7.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6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析其病情状况、临床特点,并检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等的变化。结果全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除呼酸+代酸、呼碱+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pH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除呼酸+代酸患者外,其余患者治疗后的HCO3-均优于治疗前(P〈0.05)。23例患者经对症积极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控制(88.5%),2例呼吸辅助通气治疗、最终病情得到控制(7.7%),1例死亡(3.9%),总体有效率96.2%。结论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有出汗、语言不连贯、烦躁不安、咳嗽、多痰、呼吸与心率加快、血气指标异常表现,积极对症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血气指标,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重度哮喘 呼吸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老年呼吸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CP)和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定性对263例老年呼吸感染患者进行CP和MP及其血清抗体IgG、IgM检测。结果263例老年呼吸感染患者中,CP阳性52例,阳性率为19.8%;MP抗体阳性69例,阳性率为26.2%;MP阳性率略高于CP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和MP阳性患者共121例,阳性率为46.0%。在52例CP阳性患者中,CP-IgG阳性33例,阳性率为63.5%;CP-IgM阳性19例,阳性率为36.5%;C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C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9例MP阳性患者中,MP-IgG阳性43例,阳性率为62.9%;MP-IgM阳性26例,阳性率为37.7%;M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MP-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呼吸感染患者中CP抗体和MP抗体阳性率较高,CP、MP阳性患者的IgG阳性率高于IgM阳性率,对于老年呼吸感染患者,在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测的同时应进行肺炎衣原体、支原体IgG、IgM的检测,才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 标签: 老年人 呼吸道感染 肺炎衣原体 肺炎支原体
  • 简介:目的调查与研究儿科ICU呼吸感染患儿细菌分布。方法选取295例儿科ICU呼吸感染患儿,收集痰液标本并送检,进行药敏试验,统计细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加以分析。结果295例患儿标本中共检出菌株206珠,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1.17%;革兰阳性菌55株,占26.70%;真菌25株,占12.14%;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均敏感,而对氨苄西林均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00%。结论加强儿科ICU病房病原菌监测,及时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取合理、有效抗生素,方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耐药性发生。

  • 标签: 儿科 ICU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观察难治性抑郁患者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23例难治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1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161例,观察组患者用MECT治疗并进行个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用抗抑郁药治疗结合予常规护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1d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21天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1d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7天韦氏记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1天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难治性抑郁患者行MECT治疗结合个性护理后临床抑郁症状有较好改善且对患者记忆功能无影响。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抑郁症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胸骨前及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推动腔镜技术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72例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资料、术后恢复和患者满意度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腔镜手术的2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组(P<0.05);改良胸骨前径路组手术时间、皮瓣游离面积、皮下隧道建立时间、术后24h视觉模糊评分(visualanalogyscale,VAS)得分等均优于乳晕径路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满足患者美容诉求方面,均优于传统甲状腺手术.从路径选择来看,改良胸骨前径路手术要略优于乳晕径路,临床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路径.

  • 标签: 腔镜 甲状腺 手术
  • 简介:腋窝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ALN)状况在乳腺癌分期判断、预后评估与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作为临床ALN阴性患者淋巴结分期的一种微创活检技术,可准确评估ALN的病理学状态,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相关并发,现已成为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作为局部晚期乳腺癌和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除可使肿瘤原发病灶降期保乳外,尚能使ALN受累状况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检出性状与数量.目前对NAC前后腋窝SLNB的临床意义尚存争议,且无指南可循.为此本文就NAC条件下腋窝SLNB目的、指征、方法及存在问题作一述评.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辅助化疗 CHEMOTHERAPY 局部晚期乳腺癌
  • 简介:增龄引起肌肉的质量和力量逐渐下降,容易引发老年人失能、跌倒等不良结局,增加住院率、护理机构入住率和死亡率等。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肌少相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其诊断标准、筛查流程等不断完善。本文对亚洲肌少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

  • 标签: 肌少症 亚洲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72例乳腺癌患者Ki67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Ki67高低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估其在选择新辅助化疗方案中预测性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7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空芯针穿刺免疫组检测其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病理因素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为Ⅲ期以及肿瘤直径>2cm者,其组织中的Ki67过表达(P<0.05),而年龄因素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P>0.05)。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2%(61/72),Ki67的高表达患者对治疗敏感,化疗效果明显优于Ki67低表达患者(P<0.05);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Ki67的阳性表达率(P<0.05);病理完全缓解组(pathologicalcompleteresponse,PCR)、临床完全缓解组(clinicalcompleteremission,CCR)、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组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Ki67的阳性表达率。结论Ki67反映了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情况,并可预测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患者个体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KI67 新辅助化疗 影响因素 KI67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及其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我在院就诊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45例男性患者进行夜间呼吸睡眠监测,按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患者分成冠心病组(A组)和非冠心病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人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两组对象的年龄、左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水平、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吸烟情况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冠心病患者SAS的患病率(78.8%)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重度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冠脉造影 睡眠呼吸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双下肢动脉闭塞(PAOD)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老年病科高龄高血压患者121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下肢动脉超声以及动态血压监测。根据下肢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PAOD组(n=49)和非PAOD组(n=72)。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龄高血压患者PAOD发病率为40.5%。PAOD组年龄、冠心病发生率、血肌酐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非PAOD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冠心病、白昼平均收缩压(dDBP)、HbA1c是PAOD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PAOD=-12.169+0.131×年龄+1.341×冠心病-0.069×dDBP+HbA1c×0.692。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PAO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年龄、冠心病、dDBP、HbA1c是PAOD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动脉闭塞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分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43例)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84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肺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5163pg/ml)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96pg/ml),P〈O.OO1;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病因不同其血浆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不同(3905.5-9379pg/ml),P=0.001;有并发患者NT-proBNP水平(5615.4pg/ml)显著高于无并发患者(4459.2pg/ml),P〈0.05,且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2826,p〈0.001),与左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145,p〈0.001)。在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847.67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患者(373.96pg/ml),p〈0.001;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265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患者(373.96pg/ml),p〈0.001。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特异性指标;心源性呼吸困难病因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最明显;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病情预后评估指标;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合并有呼吸衰竭。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医西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厌食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醒脾养儿颗粒,比较两组患儿总治疗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治疗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腹胀减轻、腹痛缓解及便秘缓解等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西医西药治疗能显著改善厌食小儿消化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醒脾养儿颗粒 西医西药 小儿厌食症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健脾丸辅助治疗脾肺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6例脾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予人参健脾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肺功能、BODE指数。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中药组治疗后清蛋白、前清蛋白及胆固醇较常规组明显增高(P〈0.05)。中药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6MW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0.05)。2组患者治疗后SGR0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伙0.05)。2组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治疗后改良呼吸困难量表(mMRC)、6MWD2个维度和BODE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BODE指数与常规组治疗后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健脾丸辅助治疗脾肺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人参健脾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脾肺气虚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DS转化为AML时,化疗常常不能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且骨髓抑制相当严重,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出血、感染常成为患者临床死亡主要原因。因此,继发于MDS的AML患者预后差,治疗困难。近期笔者应用地西他滨加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联合半相合淋巴细胞回输,成功诱导缓解1例继发于MDS的AML,并显著缩短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期,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回输
  • 简介:目的:观察远端胃大部切除不同消化重建术式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血糖的影响。方法T2DM胃癌患者88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43例行毕I式重建,22例行毕Ⅱ式重建,23例行Roux-en-Y重建。观察手术前、术后1年3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并随访患者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结果手术前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但各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毕I式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为18.60%,毕Ⅱ式组为72.73%,Roux-en-Y组为73.9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03,P<0.05)。毕Ⅱ式与Roux-en-Y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均高于毕I式组(χ^2=18.3409,P<0.05;χ^2=19.4804,P<0.05)。毕Ⅱ式与Roux-en-Y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1,P=0.9284)。结论远端胃大部切除后,毕Ⅱ式与Roux-en-Y重建可改善T2DM胃癌患者血糖代谢,且并不明显影响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胃癌 消化道重建 ROUX-EN-Y 营养 糖代谢
  • 简介: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portaccess,VPA)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20例乳腺癌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VPA和PICC,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留管时间、相关并发。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VAP组为100%,PICC组为66.7%;留管1年以上:VAP组为59例,PICC组4例;并发:VAP组为1例,PICC组9例。结论VPA是乳腺癌静脉化疗的理想通道,可减轻护理工作。

  • 标签: 静脉输液港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乳腺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究高血压伴发合并患者的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参数的变化。方法入选对象为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瑞金医院老年病科接受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的志愿者344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24例,单纯高血压达标组67例,高血压伴发合并组153例。所有入组对象采用BPro?动脉脉搏波采集设备,结合A-PULSECASP?中心动脉压应用软件,采用改良型扁平张力法专利技术,实时监测无创中心动脉压,并检测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RAI)、动脉反射波与收缩期巅峰之时差(PRT)等血管功能参数。结果高血压伴发合并降压达标组CAS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单纯高血压降压达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伴发合并患者中,降压达标与降压未达标两组比较,前者CSAP明显低于后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伴发合并患者积极控制外周血压有助于降低中心动脉压及改善血管功能,且中心动脉压与血管功能监测可以用于预测降压达标与否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血管功能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此类疾病已成为西方住院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尚缺少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抗凝治疗是VTE治疗的基石,也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治疗措施。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肠道外抗凝和肠道内抗凝,前者主要包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后者则是指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维生素K拮抗剂(VKA),如华法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抗凝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目的:评价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8例胆总管结石需行ERCP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补液、支持等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及泮托拉唑治疗:生长抑素3mg加入0.9%生理盐水60mL静脉微泵泵入,5ml/h,持续24h;泮托拉唑4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次/d,共用48h。比较患者ERCP术前、术后3h、术后24h血清淀粉酶及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h、术后24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14例(10.45%),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63例(47.01%)和37例(27.61%);观察组患者ERCP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2例(1.49%),术后3h、术后24h出现高淀粉血29例(21.64%)和13例(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预防干预可明显减少ERCP术后患者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的发生。

  • 标签: 生长抑素 泮托拉唑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Endoscopic RETRO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