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320173我院收治40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发现,超早期患者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发现,超早期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避免了再次出血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个体化区别,分析CYP4F2rs2108622基因型对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影响。方法入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2000至2008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回顾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和进入治疗窗时间(INR≥1.8)、超出治疗窗时间(INR〉3.5)。结果本次研究共有769患者资料齐全,民族均为中国汉族,其中CYP4F2基因型为CC型患者占65.8%(n=506),CT型28.7%(n=221),TT型5.5%(n=42)。按基因型不同分别分析进入治疗窗(INR〉1.8)和过度抗凝(INR〉3.5)时间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4F2基因型多态对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存在一定影响。

  • 标签: 华法林 CYP4F2 个体化用药 药代动力学
  • 简介:脑出血是最具破坏一种脑卒中类型,脑卒中患者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较差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帮助。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管造影术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实施效果,进一步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561日-2017531日两年来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临床试验对象,根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4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方面,试验组(15.6±1.5)分,对照组(24.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临床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完成224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总结冠脉搭桥正中手术切口中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自19973至201512,排除围期死亡患者,连续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43,患者年龄33~87.所有患者均以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心脏旁路手术完成采用常规方法关胸,但结合患者情况确定个体化关胸策略.对比分析不同时段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胸骨哆开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胸骨哆开4(0.54%),均发生于2003前(730),经二次固定痊愈.2003完成1513患者无一发生胸骨哆开.其中单一手术组完成1130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胸部切口局部脂肪液化15,给予减张缝合局部酒精湿敷干燥愈合.伤口胸骨皮下组织裂开8(0.7%),均经换药并二期缝合痊愈.3患者因无菌骨髓炎,给予胸骨坏死组织清除、胸大肌填埋成形术后痊愈.结论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并发症重在预防:开胸时注意切口保护、采用个体化胸骨固定技术、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胸部固定带等综合措施合理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骨哆开 冠脉搭桥 切口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高龄(≥7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10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无恶性室心律失常组(无MVA组,n=69),恶性室心律失常组(MVA组,n=41),比较两组性别、血糖、高血压、心肌梗死病史、心率变异性、左心室射血分数、总胆固醇、肌钙蛋白Ⅰ、血钾、血肌酐、超声心动图和有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患者共41(37.27%)出现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其中死亡7(17.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罪犯血管支数及梗死面积是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者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可能及死亡率较高,伴有低心率变异性、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低血钾、高肌钙蛋白Ⅰ、高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高心功能Killip分级是早期恶性室心律失常发生危险因素。

  • 标签: 高龄 急性心肌梗死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对照实验组调查对象分别选自于社区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5-20154实施(20155-20164)医院各接收40高血压患者,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6,实验组用药依从优良率为97.7%,明显比对照组84.5%高,血压控制率为95.6%,明显比对照组80%高,经统计检验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维持血压稳定。

  • 标签: 社区护理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入院时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梗死相关血管早期自发再通直接相关。方法收集20141~201512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STEMI患者268,按照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分为血管未通组181(TIMI0~Ⅰ级),血管再通组87(TIMIⅡ~Ⅲ级)。入院立即采集外周静脉血,由中心化验室检测hs-CRP,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症状发生12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血管未通组血管再通组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9±21.23)mg/Lvs(25.17±24.36)mg/L,P〈0.05]。结论入院hs-CRP水平急性STEMI患者早期血管再通中明显降低。

  • 标签: 心肌梗死 C反应蛋白质 冠状血管造影术 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6~20172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接诊122疑似AMI胸痛患者研究对象,其中86确诊AMI患者作为观察组,36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包括发病3h内、3~6h、6~12h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yo)、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变化,探讨各指标AMI发病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FABP、Myo发病初期3h内明显升高[(51.37±15.78)vs.(0.31±0.12)]pg/ml、[(185.32±87.36)vs.(55.78±11.76)]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h、6~12h内H-FABP、Myo含量仍然维持较高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K-MB、cTnⅠ发病初期3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5,P=0.0545)、(t=0.3961,P=0.6927),但在发病3~6h、6~12h含量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AMI发病前3h即明显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AMI并及时治疗。MyoAMI发病初期前3h也明显升高,但是由于特异性差,可以作为主要辅助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Ⅰ 肌红蛋白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方法将我院20149-20169期间收治112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各5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恢复;治疗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十分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恢复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针灸 康复理疗 脑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内外科手术患者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情况,以提高手术医师对该病预防和诊治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1手术后发生急性PTE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合并疾病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类型、治疗及转归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占46.5%、恶性肿瘤占33.7%、下肢创伤病史占17.8%,50.5%患者有短期卧床史,相当比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心肺肝肾疾病.临床表现以胸闷、心悸症状发生比例最高,休克发生率27.7%.大面积PTE发生率24.8%.普外科手术(29.7%)、骨科手术(21.8%)和心胸血管外科手术(18.9%)发生PTE所占构成比最大.79.2%患者接受抗凝治疗,20.8%患者接受溶栓和(或)介入治疗.结论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因素及自身因素容易出现PTE,提高手术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PTE早期预防及诊断意识尤为重要.

  • 标签: 手术治疗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方法:选择98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单纯吞咽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仅接受单纯吞咽治疗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单纯吞咽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频荧光造影(VFG)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以及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VFG评分均显著升高,SWAL-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01;单纯吞咽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治疗VFG评分[(5.46±2.04)分比(6.54±2.75)分]升高更显著,SWAL-QOL评分[(741.33±25.92)分比(632.54±26.77)分]降低更显著,P依次=0.032,0.001。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吞咽治疗组(93.88%比75.51%),P=0.014。结论:单纯使用吞咽治疗仪比较,吞咽治疗仪结合醒脑开窍针治疗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更有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醒脑开窍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预后影响。方法将我院6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进行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治疗,对照患者进行传统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行心脏多普勒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用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下肢静脉血栓和排尿困难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对照患者心功能1个月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对比,康复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患者血清中TNF-α、sVCAM-1、ET-1均小于对照组(P〈0.05),NO大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SF-36评分显示康复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荷合作心脏康复模式对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预后优于传统康复加强治疗模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用于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12-201612本院收治小儿心肌炎患儿8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小儿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磷酸肌酸钠,n=42)对照组(常规治疗,n=42)。治疗2,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7.6%(41/42)、83.3%(35/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患儿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研究组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2/42)、19.0%(8/4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心肌炎治疗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能获得更为理想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小儿心肌炎 磷酸肌酸钠 心肌酶
  • 简介:目的探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早期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接受急诊PCI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单中心回顾研究连续纳入20071~20096我院住院合并MDV并行急诊PCISTEMI患者318,根据治疗策略分为2组,对照组192,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治疗组126,完成早期完全血运重建。比较2患者术后12和60个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差异。结果术后12,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ACE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7.9%vs16.1%,P=0.033;4.0%vs10.4%,P=0.037)。术后60个,对照组和治疗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31.3%21.4%,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14.6%,P=0.023;4.8%vs12.0%,P=0.029)。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DVSTEMI患者,仅干预罪犯血管比较,早期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完全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可能会降低12MAC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并减少60个全因死亡率和心源性死亡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药物洗脱支架 休克 心源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及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及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DBP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关系,分析变化产生可能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5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5血清MEF2A、PAI-1、MCP-1水平变化.结果①ACS组患者血清MEF2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8.70±4.38)ng/L比640.42±46.66)ng/L](P<0.05);②ACS组患者血清PAI-1、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85±2.60)U/L比(7.61±5.23)U/L,(842.2±20.86)μg/L比(408.88±29.56).μg/L](P<0.05);③ACS组患者MEF2A水平PAI-1、MCP-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739,P<0.01;r=-0.544,P<0.01).结论血清MEF2A水平PAI-1、MCP-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MEF2A、PAI-1、MCP-1水平变化对评价ACS血管炎症反应和斑块稳定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室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51~20166于安徽省省立医院就诊AMI并行PCI治疗50患者随机分为2组:心脏康复组25(男性21,女性4),予以早期家庭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照25(男性19,女性6),仅接受常规运动康复教育及护理。两组均在PCI48h内和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通过EchoPac-120软件分析基线4周随访结束时整体和局部应变值。结果4周随访结束时心脏康复组失访2对照组失访及死亡各1。心脏康复组整体和局部应变值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结论早期家庭运动心脏康复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心室功能。

  • 标签: 心脏康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4~201510就诊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老年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70,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实验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使用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8.6%,对照组有效率65.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4.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42.9%,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DD、EF、CO、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实验组LVEDD、EF、CO、血浆BNP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加重期具有良好效果,治疗副作用小,且LVEDD、EF、CO、血浆BNP水平均有良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经验.方法201310至20165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同期行二尖瓣置换95、二尖瓣成形28、主动脉瓣置换5、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50.结果死亡1(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2.25%)、新发脑梗死2(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76.41%),行同步电复律14(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96.05%,170/177)、房颤7(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89.27%)、Ⅱ级19(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期处理关键.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