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Ⅰ、Ⅱ期乳癌中优势及护理特点。方法对10Ⅰ、Ⅱ期乳癌患者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及饮食护理,术后加强负压引流及伤口护理、患肢及肩关节功能锻炼、综合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护理
  • 简介:《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InternMed)201385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该项研究评价了绝经女性应用不同级别的降压药乳腺浸润导管癌和乳腺浸润小叶癌相关。结果表明,长期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乳腺危险相关,该研究是首个发现长期应用CCB乳腺危险关系研究,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证这一发现并评估潜在发生生物学机制。

  • 标签: 乳腺癌 钙离子拮抗剂 应用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技术(STI)对乳腺化疗前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评价。方法应用STI检测乳腺术后化疗患者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前间壁、后壁应变曲线,分析并计算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平均心肌运动速率(MV)、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角速度(AV)、角位移(AE)分别为(2.745±0.330)cm/s、(1.265±0.330)s-1、(1.462±0.460)s-1、(51.224±0.420)°/s和(2.598±0.330)°,化疗组分别为(1.282±0.300)cm/s、(0.271±0.290)S-I、(0.319±0.280)s-1、(25.812±0.290)o/s和(O.339±0.270)°;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后壁平均MV、CSR、RSR、AV、AE分别为(2.504±O.240)cm/s、(1.149±0.360)s-1、(1.234±0.210)s-1、(25.998±0.310)°/s和(0.976±0.340)-1,化疗组分别为(1.133±0.280)cm/s、(0.359±0.300)s-1、(0.179±0.220)s-1、(10.915±0.210)。/s和(0.212±0.270)。。对照组比较,化疗组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后壁MV、CSR、RSR、AV、AE均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分别为(65.12±1.45)%、(41.53±2.45)mm、(7.71±0.42)mm和(7.61±0.32)mm,化疗组分别为(63.87±1.03)%、(40.56±2.16)mm、(8.44±0.67)mm和(8.29±0.61)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够早期、准确地评价乳腺化疗前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强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乳腺患者期血压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63~20173期间本院接受诊治80血压合并乳腺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0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强化健康教育;对照患者采取常规指导。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在开展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舒张压和收缩压)基本无差异(P〉0.05),开展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完成,观察组中有3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胸痛、水肿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有11,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χ~2=5.5411;P〈0.05);此外,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比较得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乳腺患者采取强化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压状况,并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较好控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强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合并乳腺癌 围术期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验方自制炎消散外敷治疗早期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11-201512早期患者研究对象,共纳入200患者。对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00患者治疗组采用炎消散进行外敷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金黄散进行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3-7天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体温、肿块大小以及疼痛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白细胞计数、体温、肿块大小以及疼痛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炎消散外敷治疗早期治疗较好,患者各项症状得到较快缓解,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一种较好治疗早期方法。

  • 标签: 乳痈 肿块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80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对治疗组按康复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价。结果运动功能和ADL干预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脑梗死患者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长期结局关系。方法:选择948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作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预后
  • 简介:目的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硬币法将2016320173我院收治40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发现,超早期患者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2)经过治疗发现,超早期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避免了再次出血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超早期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70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112至20011210间所有70以上AMI住院患者,共168住院临床资料.结果70以上AMI患者发病高血压、糖尿病明显有关,起病时多无典型心绞痛,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结论70以上老年人AMI,起病常不典型,全身合并症多,并发症和病死率高.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绝经早期应用激素替代(HT)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变化,探讨其对心血管影响,预测冠心病危险。方法对34绝经早期妇女采用激素替代治疗,比较用药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HT治疗1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早期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可以预防血脂紊乱,减少冠心病发生。

  • 标签: 激素替代 绝经早期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冠心病
  • 作者: 孙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2-15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22期
  • 机构:淄博市市级机关医院,山东淄博255022
  • 简介: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效果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5~20225期间接诊84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早期康复治疗),各42,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治疗,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95.24%较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较理想,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治疗感到满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城乡≥55人群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病率及患病特点.方法2009,采用按类分层、分段、随机、整群、等距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宣武区(城区)、大兴区(近郊)、怀柔区(远郊)≥55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466人,其中男1142人,女1324人.分析TIA患病率,并比较不同地区、年龄、性别患病率差异.结果①2466人中,TIA患者86,患病率为3.5%(标化后为3.7%).②远郊、近郊、城区TIA患病率分别为5.6%、3.7%、2.7%(标化后为6.2%、3.9%、2.7%,P=0.004).人群TIA患病率为乡村高于城区(4.7%比2.7%),P=0.009;远郊高于近郊,P=0.067.③女性TIA患病率略高于男性(3.8%比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随着年龄增长,总体人群TIA患病率逐渐降低,≥55最高(5.0%),≥85最低(2.2%);不同年龄女性TIA患病率与总体人群患病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男性与总体患病率变化趋势不相符.结论北京市城乡≥55人群TIA患病率为城区低于乡村,近郊低于远郊.TIA总体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女患病率差异不明显.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患病率 人群调查 横断面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2-20151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病人一共有68,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对照临床治疗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病人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时候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时机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93符合诊断标准早期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7)和对照组(46).对照组应用脱水、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常规治疗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为76.6%,总有效率为91.5%,而对照组分别为26.1%和30.4%,两组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对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治疗 早期 脑梗死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治疗。方法选取本院88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患者接受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46%,明显高于对照72.7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治疗显著,并发症较低,适应较强,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短,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古巴卫生部调查显示,古巴健在以上老人已达1551人,比去年增加10人,其中年龄最大是一名126老妇。

  • 标签: 关�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危险因素.方法:102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Ⅰ(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ST下移≥1mV数值,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较.结果:CAG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QTd、cTnI、CRP及ST下移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依次P<0.01;P<0.05;P<0.01;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下移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有这些危险因素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因素组(P<0.01或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QTd、cTnI、CRP异常及ST下移≥1mV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QT离散度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