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用于临床。苯那利是新近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长效、降压稳定的ACEI新药。作者在控制高血压早期病人血压的同时观察了它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高血压 苯那普利 左室肥厚 ACEI 影响
  • 简介:  目的:观察咪达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口服咪达,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24h动态血压(ABPM)变化及血压谷/峰值。结果:治疗后诊室血压总有效率86.49%,其中收缩压下降12.39%,舒张压下降15.12%;24hABPM:白昼、夜间均值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0.7%和73.1%。结论:咪达对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有持续稳定的降压效果。

  • 标签: 咪达普利 老年人 高血压
  • 简介:目的:研究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50mg,1次/日)组,培多(4mg,1次/日)组,结果:服药后2,4,6,8,12周,(1)二组病人的立,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基值明显降低,均有显著差异(P<0.05)。(2)舒张压正常率:氯沙坦组92%,培多组87.5%,(3)不良反应;氯沙坦组仅1例轻度头晕,培多组9例咳嗽(30%),被迫中断治疗6例(20%),结论:氯沙坦和培多均能有效地降压作用。然而,氯沙坦的耐受性远优于培多,将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的一线理想药物。

  • 标签: 高血压 氯沙坦 培多普利 疗效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flowreserve,CFR)的变化及福辛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CFR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检测福辛治疗前的血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FBG及P2hBG)、血脂、血清内皮素(ET-1)水平以及CFR的状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治疗前、后血糖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ET-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福辛治疗6月后患者的SBP、DBP、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病患者CFR低于对照组(P<0.05),福辛治疗6月后CF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福辛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CFR.

  • 标签: 高血压 冠脉血流储备 CFR 福辛普利 治疗 内皮素
  • 简介:目的观察培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5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为B组,均给予培哚治疗,2、4、6周末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结果6周后A组显效率47.2%,总有效率79.3%,B组显效率50.9%,总有效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9.1%,B组7.2%。结论培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疗效好且安全。

  • 标签: 培哚普利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心身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焦虑、紧张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属于心身疾病。据研究,焦虑、愤怒可引起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等途径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台治疗,对其所存在的焦虑、

  • 标签: 降压疗效 焦虑情绪 苯那普利 治疗 外周血管阻力 儿茶酚胺
  • 简介:目的观察培哚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对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根据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减少(HF-REF)组,共20例;射血分数正常(HF-PEF)组,共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标准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均接受培哚联合螺内酯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dlo)的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记录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F-REF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T-proBNP、PRA、AngⅡ水平均下降,LVE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HF-PEF组比较,HF-REF组治疗后NT-proBNP[(457.87±103.23)pg/mlvs.(785.76±73.45)pg/ml]升高,PRA[(17.92±5.37)ng(ml·h)vs.(9.81±6.94)ng(ml·h)]、AngⅡ[(78.28±18.89)pg/mlvs.(63.28±20.31)pg/ml]、LVEF[(65.15±3.54)%vs.(56.51±7.4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培哚联合螺内酯治疗射血分数减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PRA、AngⅡ水平,并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心力衰竭 螺内酯 培哚普利 神经内分泌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福辛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配对单盲对照法,分为福辛组和卡托普利组.分别观察治疗6周后的坐位血压、动态血压、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福辛组与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3.4%和90%(P>0.05).谷峰比分别是67.5%和42.3%(P<0.05).超声心动图两组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唯组间相比差异不大.结论福辛治疗高血压谷峰比好于卡托普利,每天一次可获稳定而持久降压效应.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福辛普利 卡托普利 药物治疗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研究福辛对鼠实验性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钙超载的影响。方法以腹主动脉部分狭窄大鼠为模型,观察福辛对血压、心肌重量及超微结构、钙含量、肌浆网钙泵功能的影响。结果福辛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和钙泵功能保持稳定,心肌重量和钙含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福辛不仅能防治心肌肥厚,而且能保护肌浆网钙泵功能,防止心肌钙超载损伤。

  • 标签: 福辛普利 心肌肥厚 钙超载 实验研究 高血压 CA^2+-ATP酶
  • 简介:目的评价咪哒对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左房功能.方法应用M型超声和心内膜自动边缘检测技术(ABD)与用药前后检测左房最大内径、左房面积及容量曲线.结果应用咪哒1个月后左房最大内径(LAdiam)、左房最小面积(LAAmin)、左房最大面积(LAAmax)、左房最小容量(LAVmin)、左房最大容量(LAVmax)显著减小(P<0.05,P<0.01,P<0.05,P<0.01,P<0.05);左房面积变化率(FAC)及左房射血分数(LAEF)显著升高(P<0.01,P<0.01).结论咪哒可以显著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左房功能.

  • 标签: 咪哒普利 左房功能 冠心病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培哚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改变和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培哚和辛伐他汀)52例,对照组(辛伐他汀)52例。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直径、内膜-中膜厚度(INT)、血流及斑块的变化情况及血脂、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的改变,记录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对软斑块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对硬斑块有效率为81.0%,对照组为5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培哚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重构的指标[(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面积狭窄率(S)]显示有良好的改善作用(P〈O.05)。结论培哚和辛伐他汀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管重构有良好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血脂代谢异常等有关,从而能积极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对保护心脑血管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培哚普利 辛伐他汀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改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比培哚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培哚普利 糖尿病 心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X治疗,动静脉畸形团大小为5~40mm.87例中单独接受X治疗55例,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17~30Gy,平均22.6Gv,等剂量曲线70%~90%.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53.4个月.结果单独接受X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1例完全闭塞,9例部分闭塞,5例无变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6例完全闭塞,3例部分闭塞,3例无变化.两组患者完全闭塞67例(77.01%),癫痫完全缓解7例(26.17%),头痛、头昏症状缓解18例(38.30%),再出血2例,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6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脑动静脉畸形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X刀 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喹那对缺血性心肌病(ICM)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阻止ICM心肌纤维化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方法测定12例正常者及46例ICM患者应用喹那治疗6周前后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含量,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LVMW)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①ICM患者血清PINP、PⅢN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升高(P均〈0.01);②喹那治疗后PINP[(41.28±5.33)μg/L:(74.22±12.08)μg/L]、PⅢNP[(3.96±0.99)μg/L:(10±1.13)μg/L]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Ⅰ/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0.98±2.51):(12.44±1.90),P均〈0.01];③治疗后LVEF[(0.59±0.06)%:(O.37±0.06)%]、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Ve)和心房收缩期流速(VA)比值VE/V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05±1.101):(0.78±0.102),P均〈0.011,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97.27±14.41)g/m^2:(113.07±10.21)g/m^2,P〈0.01],PINP、PⅢNP与LVMI呈正相关(r=0.561,Pd0.01;r=0.316,P〈0.05),与VE/VA呈负相关(r=-0.497,P〈0.01),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喹那可以抑制PINP、PⅢNP合成.阻止ICM心肌纤维化,从而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 标签: 喹那普利 心肌疾病 胶原
  • 简介:目的观察湿降脂熏蒸对湿浊痹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2月~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65例,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30~75岁。随机分为熏蒸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熏蒸组给予湿降脂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1/晚)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和疗效。检测熏蒸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有所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熏蒸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6.25%、15.6%、59.4%、18.7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比例为12.1%、45.5%和42.4%。熏蒸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81.2%vs.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熏蒸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指标和肌酸激酶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湿降脂法熏蒸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并缓解患者中医症状,并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利湿降脂 熏蒸 高脂血症
  • 简介:研究表明[1],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文献报道[2],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多普勒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及培哚加缬沙坦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培哚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疗程24周。测定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经(LVDs),计算左室质母指数(LVM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例慢性心衰患者LVEF较正常值降低,LVDd、LVDs、LVMI均较正常值增加。三组治疗后12周及24周LVEF、LVDd、LVDs、LVM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4周联合治疗组较缬沙坦组、培哚组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室重塑及心功能的有益作用与培哚相当,两药合用优于二者的单独治疗

  • 标签: 缬沙坦 培哚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福辛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被分成2组:福辛组(20例,10mg,1次/日),氨氯地平组(20例,5mg,1次/日);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压及尿蛋白的排泄量均显著降低;(2)福辛组尚能显著提高肾小球滤过率(P<0.05)。结论:福辛和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福辛还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肾功能试验 福辛普利 氨氯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