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对老年细菌性肺炎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者为对照,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者PCT、CRP、WBC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检测细菌性肺炎诊断灵敏度86%,特异度为90%;CRP诊断灵敏度82%,特异度为68%;PCT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高于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可作为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检测指标,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RP、WBC,因而血清PCT对老年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意义。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老年 细菌性肺炎 诊断价值
  • 简介:73岁的王大爷得冠心病多年了,长年需要服用药物。他有个习惯,每次服药喝水时都用一大杯水送下药片,而且喝得很快。最近一次王大爷服药时呛着了,顿时呼吸困难、冠心病突然发作,幸亏送医及时才化险化夷。

  • 标签: 喝水 心脏 呼吸困难 突然发作 冠心病 用药物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发病率的增加,越来越迫切地需要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相应的、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已就此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是建立一种可严格控制的生理指标,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同时能与人脑梗死相似的脑缺血动物模型,这直接关系到动物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由于大脑中动脉(MCA)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易患部位,因此,国内外学者对大鼠由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致的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已经逐渐成熟,作者就几种大鼠MCAO常用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用途及其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动物实验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鼠 发病机制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PCT)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效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6例)和存活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d、3d、5d、转出或死亡前最后1次患者CRP和PCT水平。结果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入院后第1天CRP和PC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第3d、5d、最后1次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PCT水平持续升高,提示患者病情危重,所以临床联合检测CRP、PCT水平对评估感染性休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感染性休克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心力竭衰患者137例,根据有无肺部感染分为合并肺部感染组(感染组)66例和未合并肺部感染组(非感染组)71例,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同时分析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8.2%。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PCT水平≥0.5μg/L比例明显升高(43.9%vs12.7%,P<0.01)。PCT≥0.5μg/L预测肺部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5%、81.69%、82.89%和95.01%。对PCT≥0.5μg/L的患者适当使用抗生素治疗3~14d后,PCT可降至<0.5μg/L。结论血清PCT检测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临床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心力衰竭 肺炎 降钙素原 早期诊断 抗菌药
  • 简介:脑中风是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死亡原因,严重残疾的首要因素。我国每年发生1500万例脑中风,有570万人死亡,还有500万人遗留终身残疾。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 标签: 脑中风 科学睡眠 预防 死亡原因 严重残疾 出血性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老龄大鼠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对缺血4、24h和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3mR.NA、p5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3蛋白、p5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h:8.0±1.5、25.1±2.6、10.3±1.9;24h:20.5±2.4、60.0±4.8、22.0±1.8;5d:2.1±0.4、3.6±1.4、3.5±0.8.p5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灶性脑缺血后,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p5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p53主要发挥DNA修复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DNA损伤 P53基因 半暗带 HE染色法 原位末端标记法
  • 简介:目的对猫持续性灶性脑缺血模型加以改进,使其制作简便,模型标准、稳定,并建立功能检查模型.方法猫麻醉后,经眶后暴露大脑中动脉,在其发出外侧纹状体动脉的外侧部电凝闭塞,以医用耳脑胶及明胶海绵粘合硬膜和骨窗.在术前及术后以18FDG(18F-fluorodeoxyglucose)作示踪剂,进行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检查,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各脑区的标准吸收值(the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及脑结构图像.术后第7天处死动物,行TTC染色,确定梗死部位及计算体积.结果手术后在猫大脑中动脉(MCA)皮层分布区均产生梗死灶,7d后的梗死体积为(19.3±0.70)%,动物无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猫脑PET图像大体结构清晰,MCA闭塞后1h即可见该侧MCA皮层区放射性浓聚影明显减低,且与最后梗死区相一致.结论该模型制作方便,重复性及稳定性好,适合于脑血管疾病的功能性研究.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 动物模型 ^18FDG-PET 局灶脑缺血
  • 简介:苦瓜:肉质柔嫩,性寒味苦,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尤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居各种瓜类之首。药理试验发现。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有非常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不仅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堪称植物胰岛素,而且还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有人试验。用苦瓜皂甙制剂口服治疗2型糖尿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苦瓜皂甙 胰岛素样作用 药理试验 降血糖作用 植物胰岛素
  • 简介:夏日炎炎,艳阳高照,正午时分,正是人们午休时间。本刊记者带着充满向往的心情,再次来到广州市干部疗养院,一进入广州市干部疗养院的大门,眼前波光鳞鳞的游泳池,便让人顿感夏日的清凉。

  • 标签: 疗养院 广州市 五官科 放射科 颈椎病 干部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PCT)的水平在医治脑出血患者微创术之后伴脑颅内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的脑出血微创术后发生颅脑内感染的病人80位做研究组,同时选取脑出血微创术后没发生颅内感染的病人80位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及血液、脑脊液的生化和常规检测结果。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医治,医治完成后记录患者的降钙素(PCT)水平并与医治前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62±0.31)μg/L和(5.58±2.29)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血白细胞的计数及脑脊液的生化与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研究组的病人进行抗感染治疗,71位病人的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死亡9位,71位病人的降钙素原水平为(1.16±0.53)μg/L,对比医治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微创术后发生颅内感染,血清降钙素(PCT)的水平会明显上升,得到积极医治后,血清降钙素的水平会下降,降钙素可为诊断是否发生颅内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微创手术 颅内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脑脊液
  • 简介: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伴有纤维蛋白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82例,男性54,女性28,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为降纤酶治疗组52例,川芎嗪组30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yIT)及D一二聚体的检测:另有8例川芎嗪治疗无效后改用降纤酶治疗..结果降纤酶对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好、起效时间短,显著优于川芎嗪(P<0、01).降纤酶组治疗后FIB下降显著(P<0.01),而川芎嗪组治疗前后FIB无明显变化:降纤酶组治疗后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川芎嗪组无明显变化川芎嗪治疗无效的8例患者用降纤酶治疗后6例得到明显好转或治愈。而且用降纤酶治疗无不良反应,无明显出血倾向结论降纤酶对FIB增高的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疗效好、起效快,短期应用较为安全。

  • 标签: 脑缺血 暂时性 纤维蛋白原 川芎嗪 降纤酶
  • 简介:目的比较原发性肝Ca和肝灶性增生结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原发性肝Ca患者以及25例肝灶性增生结节患者,入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经患者允许,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原发性肝Ca的造影方式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退型,肝灶性增生的造影方式呈中央向周边逐渐充填,除充盈方式不同外,肝灶性增生病灶的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原发性肝Ca(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有效显示肝灶性结节增生及原发性肝Ca的充填方式及充填过程,能清除鉴别病变类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Ca 肝局灶性增生结节 超声 临床对比
  • 简介:AIDASTEMI研究发现,对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阿昔单抗静脉给药相比,一次性(Bolus)冠状动脉内给药并无额外获益。经冠状动脉给药方法安全,或可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该研究于2008~2011年间,纳入2065例STEMI患者,随机分入阿昔单抗静脉给药与一次性(Bolus)冠状动脉内给药组。研究主要终点为90d内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新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结果显示,

  • 标签: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内 抗凝 再发心肌梗死 静脉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Fg)、D-二聚体(D-D)的变化。方法116例CHD患者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6例,多支血管病变组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与对照组77例,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Fg、D-D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Fg、D-D含量较非冠心病者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类型相关,3支病变者血浆Fg、D-D高于2支和单支病变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Fg、D-D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非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Fg、D-D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判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