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剖宫产指征的孕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术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观察两组剖宫产手术产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剖宫产产妇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到剖宫产术后,增强了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剖宫产术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方法①分别选择城市、农村和城镇三个社区中15岁以上常驻(居住半年以上)人群为高血压疾病管理对象。②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规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③围绕高血压的防治目标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④每个实施阶段都设置了相应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估标准。结果①专业人员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社区人群管理能力及自身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区相关政策及环境有显著变化。②迅速提高高血压“三率”、人群平均血压水平有所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有所改善、急性事件的发生较周边社区减少。③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满意度增加。结论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计划不仅在城市社区可以有效实施,在农村实施同样也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 疾病管理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运动方式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近4年来25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在实施临床医疗措施的同时,早期介入运动康复,并与同期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早期运动康复,其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节省,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可增强患者身体活动能力,提高出院时生活质量.结论早期运动康复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康复 运动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放射平片诊断方式在脊柱骨折诊断方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CT检查,观察组患者予以放射平片检查,以所有患者术后诊断结果为参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和诊断花费。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在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和骨折片突入椎管等方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脊柱曲度改变方面的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中度和重度骨折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射平片诊断在轻度骨折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诊断花费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放射平片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准确的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并且价格便宜,能够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放射平片 脊柱骨折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19-9、CA724、CA242和CEA4项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胃癌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为CAGD组;60例胃部黏膜正常或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患者4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结果4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观察组均高于其它两组;CAGD组高于对照组。单检敏感度性高的是CA724;特异性最高的是CA19-9;4项标志物联检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任何单检。结论CA19-9、CA724、CA242和CEA4项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胃癌早期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78例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常规组,各39例,快通道组患者麻醉经异丙酚3-6mg/kg·h、利多卡因1.5-3mg/kg·min微泵持续输注,术中吸入七氟醚;常规组接受常规麻醉,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3mg/kg、咪唑安定0.1-0.2mg/kg、芬太尼5-10μg[Ug/kg]、维库溴铵0.2m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与麻醉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通道组芬太尼、维库溴铵用量均少于常规组,异丙酚多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时间、清醒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ICU停留时间。

  • 标签: 快通道心脏麻醉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2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康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期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加快脑梗塞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冠心病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发生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概率分别为20%、26.7%、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60%、30%,且观察组患者血脂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降低冠心病患者冠动脉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优质护理干预 护理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护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缺陷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50例剖宫产瘢痕缺陷患者分为3组药物治疗组、超声监控下宫腔镜手术组和非超声监控下宫腔镜手术组。对各组患者诊疗后,对比诊疗时间并对各治疗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诊疗时间上,两手术组较药物治疗组显著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月经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流血量、较手术组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监控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缺陷手术中有明显的辅助引导作用,可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基础上,缩短诊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宫腔镜手术 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 超声监护
  • 简介:目的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BJVC)进行心脏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探讨BJVC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应用BJV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结果BJVC重建右室流出道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患者心悸、气促消失,活动耐力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超声检测发现15例置入的管道通畅,无扩张,未见血栓形成,瓣叶活动良好,无明显反流,肺动脉跨瓣压差不大,吻合口无狭窄。结论BJVC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可获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静脉 带瓣管道 右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29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甲乙丙3组,甲组111例,乙组109例,丙组109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住院一周,甲组采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乙组采用未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丙组仅给予药物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诊疗时间、月经恢复时间、月经持续时间、流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8.0)高于乙(86.0)、丙(78.2)两组,分别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丙组明显高于甲乙两组,分别与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并发症情况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治疗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全面避免子宫出血及子宫穿孔现象,缩短了诊疗时间及患者病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剖宫产瘢痕缺陷 宫腔镜手术 超声监护
  • 简介: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选取图像质量较佳的22例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8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86.80%,特异性为86.20%,阳性预测率为76.47%,阴性预测率92.59%,假阳性率13.70%,假阴性率13.30%。对诊断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率为60.0%,阴性预测率93.3%,假阳性率30.0%,假阴性率10.0%。两者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 标签: 冠状动脉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比98.00%,P=0.07);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7.85±1.31)d比(6.23±1.27)d]、住院费用[(10441.53±3042.75)元比(6336.23±1400.36)元]均明显减少(P均=0.001);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55.79±7.13)分比(52.15±6.88)分]、SDS[(55.76±6.83)分比(53.70±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 标签: 冠心病 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磁导航系统(maghetienavigationsystem,MNS)正改变着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学科领域的介入手术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受到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医学领域将外源性磁场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探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此后,直至2004年Ernst等引入计算机辅助的三维磁导航技术,使MNS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标签: 导航系统 心血管 疾病诊治 应用 手术操作方式 血管疾病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方法前瞻性地观察入院时予以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80例,在受伤3天内每8~12小时行一次CT扫描,3天后12~24小时行一次CT扫描至伤后5天,同时若出现病情恶化表现时立即行CT扫描。从而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和危险时间窗。结果80例中发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共40例,15例转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等对病情加重无明显影响,但合并的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是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出现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加重的危险时间窗为颅脑创伤后24小时内(24小时内与24小时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入院时采取保守治疗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建议至少在伤后24小时内复查一次头颅CT,同时对于合并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的患者适当地增加头颅CT扫描的频率以及早的发现可能的病情变化。

  • 标签: 急性硬膜下血肿 高危因素 时间窗
  • 简介:目的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河北省保定涿州市医院收治的138例拟行PCI术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罗非班Ⅰ组(46例):血栓抽吸+经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PCI,替罗非班Ⅱ组(46例):血栓抽吸+指引导管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对照组(46例):血栓抽吸+PCI。分析治疗后3组患者血流恢复情况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PCI术后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替罗非班Ⅰ组TMPG3级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无复流比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慢复流比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替罗非班Ⅰ组血流恢复情况好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Ⅰ组ST段回落指数(STR)>50%比率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均较替罗非班II组和对照组提前,替罗非班I组肌钙蛋白Ⅰ(cTnI)峰值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均<0.05)。PCI术后7d,替罗非班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I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均<0.05)。PCI术后1月,替罗非班I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替罗非班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经血栓抽吸导管于病变处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恢复冠脉血流,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同时降低MACE发生率,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remonitoring,ABPM)能够提供24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欧洲高血压学会发布的关于动态血压临床应用价值的述评,结合我国情况,对动态血压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病 测量数据 血压水平 预后分析
  • 简介:区域协同医疗示范工程是对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作为创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实践,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保障模式——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心电检查和监护服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远程医学模式和新式远程心电设备和网络技术,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应用在示范工程中将直接服务于广大百姓。

  • 标签: 远程心电 心电监测系统 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心电监护系统 保障模式 服务系统
  • 简介:目的探析高血压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6例高血压病患,采用抽签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搭配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及住院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病患治疗依从率(进食、就寝、服药、检查)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安全事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健康教育 安全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Fontan循环成人患者使用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的安全性,评估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Fontan手术后的18岁以上患者47例,设计为共6个月的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研究.试验开始前所有患者查静脉血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和静息时经皮血氧饱和度;试验开始后患者口服安立生坦5mg,1次/d.以上检查在试验开始的第15天、30天、60天、120天和180天重复进行.基线和第6个月时记录患者6min步行距离和Borg呼吸困难指数及对纽约心功能评估,经胸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监测不良事件.观察指标为主要观察指标和其他观察指标,包括临床不良事件及血流动力学评估.结果共有5例患者完成了6个月研究,所有患者没有发生不良事件.经皮血氧饱和度检测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他方面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个月的时间内Fontan循环成人患者应用安立生坦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在较大样本的患者中,应用安立生坦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仍然未知,需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

  • 标签: Fontan循环 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安立生坦 肺动脉压力 全肺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