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宫颈癌患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3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三阶梯检查,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8300例受检者阳性检出率为5.84%(485/8300),ASCUS196例,ASCH139例,LSIL89例,HSIL38例,SCC12例,AGC11例,TCT诊断为ASCUS、ASCH、LSIL、HSIL、SCC、AGC者阴道镜检查诊断为LSIL及以上病变比例分别为53.1%(104/196)、54.0%(75/139)、66.3%(59/89)、84.2%(32/38)、100.0%(12/12)、100.0%(11/11);相比于组织病理学,TCT检查中ASCUS、ASCH、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2%、64.0%、92.1%、94.7%、100.0%、100.0%,LSIL、HSIL、SCC、AGC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ASCUS和AS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检查中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3%、93.6%、96.5%、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筛查宫颈癌可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液基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组织病理学 宫颈癌筛查
  • 简介:目的:探析血清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检测在尖锐湿疣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共收治的47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另外从我院随机抽取47名健康体检人作为研究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26.52±7.08)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83±8.86)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34.17±8.04)g/mL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6.68)g/mL,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中的TNF-α和IL-6水平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个显著特征,并且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此时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下,为尖锐湿疣疾病的临床确诊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TNF-Α IL-6 巨噬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对于各种光敏感性皮肤病、日晒后加重的皮肤病、皮肤光老化、日晒伤及皮肤黑化等,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治的同患者提供全面的防晒建议,包括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选用防晒剂,合理使用安全、有效的防晒剂确实是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物理防晒剂 皮肤病 敏感性皮肤 皮肤光老化 皮肤科医生 光敏感性
  • 简介:微小RNA(microRNA,简写为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小分子单链RNA(核糖核酸),长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通过结合到mRNA的3’非编码区(3’UTR),降解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过程,从而抑制转录后基因表达。研究发现miRNA在妇科肿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均有表达且起到了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miRNA在卵巢早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miRNA在卵巢早衰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前景做如下报道。

  • 标签: 卵巢早衰 微小RNA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深入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研究者所接受,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当中,本文就目前蛋白质组学方法在皮肤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 简介:目的:调查估计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了解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7名男性同性恋者,对其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活动场所后,按场所分层,应用乘数法对广州市目标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结果:定性研究的访谈对象以20—25岁者居多,职业分布广,文化程度差别大;大多数被访者(14人)有幸福感;大部分(12人)表示生活感到有压力;大部分被访者(16人)能正确说出艾滋病预防与传播途径,多数人(12人)通过网络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活动场所主要为公园类、酒吧类、浴池类等三类场所,乘数法估计广州市目标人群结果为24893人(22042—28561人)。结论: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生活压力较大,高危性行为普遍,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男性同性恋人群 定性研究 乘数法 艾滋病
  • 简介:糖皮质激素(GCs)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主要的药物之一。然而,由于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且长期应用可导致多种副作用,临床医生难以针对不同病情的SLE患者给予相对精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本文总结糖皮质激素在SLE不同进展阶段、不同脏器受累以及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中最新的应用共识和研究进展,并分析SLE中糖皮质激素抵抗(GCR)的相关机制,针对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为糖皮质激素在SLE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应用 糖皮质激素抵抗 副作用
  • 简介: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皮肤病的皮损具有可视化特征,因而皮肤病是一门最适宜应用各种图像技术的临床二级学科。随着图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了一系列皮肤影像诊断方法,显著提升了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格局和面貌。皮肤病学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病种众多,加之我国的皮肤病患者数量庞大,使得皮肤影像数据呈指数性增长,迫切需要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皮肤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近十多年工作基础上,“中国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hineseSkinImageDatabase,CSID)于2017年正式启动,已开展了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工作,如设立CSID开放研究课题(OpenResearchFundingofCSID,CSID-ORF)、成立CSID皮肤影像学院、开发CSID工作平台及相关应用技术等。CSID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皮肤影像研究、教育与应用的系统平台,将继续为我国皮肤影像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 标签: 皮肤影像 研究 教育 应用 平台
  • 简介:白癜风是一种顽固性、易复发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亦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雷公藤多甙片是一种费用低廉、应用范围较广泛、不良反应较温和的免疫抑制剂。本文介绍了李铁男教授创造性应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进展期白癜风,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种治疗方法的提出可为控制进展期白癜风病情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白癜风 进展期 治疗 雷公藤多甙片
  • 简介:目的:比较来曲唑与氯米芬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不孕门诊的PCOS不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米芬组34例和来曲唑组36例,70例患者共进行129个促排卵周期,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来曲唑组临床妊娠率为38.89%,明显优于氯米芬组17.65%的妊娠率,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在优势卵泡率、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均优于氯米芬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值得在一定范围内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 促排卵 来曲唑 氯米芬 临床妊娠率
  • 简介: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TCT)与传统巴氏涂片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82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接受TCT法的1742例患者纳入TCT组,接受传传统巴氏涂片的8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通过患者的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并比较两组检查的准确率。结果:TCT组阳性符合率为75.89%(1322/1742),对照组为53.57%(45/84),两组间阳性符合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χ2=671.03,P〈0.01);两组检查方法指标相比,特异度均为100%无差异(P〉0.05),而TCT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71.03、5.10,P〈0.01或0.05)。结论:TCT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效果好,虽然费用略高,但其敏感度显著优于传统的巴氏涂片法,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 传统巴氏涂片 宫颈癌 筛查
  • 简介:自体脂肪因获取容易、组织相容性好、移植入受区后自然无异物感,成为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面部年轻化或修复重建中,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符合目前提倡的微创治疗方向。自体脂肪移植术主要包括脂肪获取、分离、移植及术后处理等环节,每个环节均可影响脂肪颗粒的活性和/或移植后的脂肪留存率。本文就每个环节及自体脂肪在面部年轻化或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述。

  • 标签: 脂肪移植 面部年轻化 面部瘢痕 半面萎缩
  • 简介: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DRESS),也被称为药物介导的迟发性多器官超敏反应综合征(DIDMOHS)、药物介导的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具有潜在致命性的药物超敏反应,其特征为皮疹、发烧、淋巴结肿大、血液异常、内脏表现。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拉莫三嗪、苯巴比妥,以及别嘌呤醇与磺胺类,则是最常见的DRESS诱因。药物解毒作用受损和疱疹病毒激活在DRESS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单倍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也发挥作用。早期皮肤表现一般包括麻疹爆发,其特点为弥漫性红斑性瘙痒斑,遍及面部、上部躯干、上肢,后期延及下肢。其特征是快速的融合与进展。DRESS常常涉及淋巴、血液、肝系统。肾、肺、心脏功能障碍可能也会受到牵连。

  • 标签: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点阵射频是在射频技术基础上,通过电极或一系列成对排列的微针,以点阵模式发出射频,形成矩阵式的微治疗区。研究证明,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皮肤松弛、痤疮及瘢痕、腋臭等皮肤问题的治疗,还可辅助经皮给药。由于其保留一定量完整的正常皮肤,可为修复提供支持,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疼痛、红肿、结痂等不良反应少,且相比点阵激光,其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因此更适合深肤色人种。该文对点阵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点阵射频 紧肤 痤疮 经皮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PCR+膜杂交法CT/UU/NG三联检测在临床性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CR+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CT、UU、NG,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以及相关性。结果:PCR反向膜杂交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CT、UU、NG的筛查结果接近(P〉0.05),而男女筛查结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PCR反向膜杂交法操作简便,筛查快速、准确,有与实时荧光PCR法相当的检测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膜杂交法 人乳头状病毒 PCR法
  • 简介:性变态与其说是一种性心理障碍,不如说是刻板的性心理偏离,它是婴幼儿性欲活动的扭曲派生形式.其病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生长发育复演过程中性欲(里比多)和性心理的停顿(固定)、返祖现象、变异或其他障碍,主要通过幼稚性行为的方式获得性高潮的经验.第二个原因是早年,尤其是儿时,通过非性交的行为,或者主要不是通过与同龄异性性交所得感官感受而获得性高潮的经验,在其中枢神经系统中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当一个人处于第三精神状态或其他病理状态时,这些变态行为和经验会反复"闪回",甚至形成"以往经验与现实知觉"往复运动的所谓"经验隧道";这个人就会反复表现出性变态的行为.

  • 标签: 性变态 心理障碍 精神状态 病理状态 经验隧道 病因分析
  • 简介: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美容是目前常用的美容方法;其安全性也受到美容医师和患者的关注。肉毒毒素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导致肌肉松弛性麻痹,达到治疗目的。文中通过采编国内外肉毒毒素治疗数据,分析A型肉毒毒素用于面颈部祛皱塑形、身体外形塑造、多汗症和腋臭的治疗适应症以及肉毒毒素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资料,提示美容医师需要遵守神经毒药物的使用技术标准以及熟悉局部药理作用,以尽量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肉毒毒素 皱纹 塑形 多汗 治疗适应症
  • 简介:柚皮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过敏、吸收紫外线等作用,在皮肤美容中具有广阔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柚皮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柚皮 皮肤美容
  • 简介:日光性黑子(solarlentigo,SL)也称为日光性雀斑样痣、老年性色素斑或老年性黑子。多见于面部、手背以及前臂等日光暴露部位,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棕褐色色素斑,为中老年人皮肤老化的一种表现。病因未完全阐明,过去认为主要与日光暴露有关,但近期一系列流行病学及机理研究表明,除外日光暴露,皮肤类型、环境空气污染、吸烟以及激素治疗等因素也参与SL样皮损的形成。SL虽为良性色素斑,但其可影响美观,对患者生活质量存在消极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的提高,临床上就诊的SL患者越来越多,而国内外对此病仍缺乏认识。因此,本文利用现有的证据总结除日光暴露以外的其他因素在SL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日光性黑子 病因 预防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