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溃疡患者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前后的自身比较中,治疗后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患者的随访中,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观察组并发症为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8.6%,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77.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在胃十二指溃疡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预后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具有有效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胃十二指溃疡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护理部门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品管活动,在此期间选取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品管活动开展前一年中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认同率以及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时、出院前对健康教育内容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是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P<0.05);③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满意度是96.25%,远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品管”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认同率和满意度。

  • 标签: &ldquo 品管圈&rdquo 活动 健康教育质量改进 健康教育干预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Rho蛋白与喉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的沧州市人民医院喉癌组织,同时直接抽样法选取喉部非癌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用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Roh蛋白(RhoC、Rac等)表达情况,(统计方法)研究分析Rho蛋白在正常喉组织及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及在喉癌表达中的相关。结果Rho蛋白在喉癌组织中分布阳性表达率为84.21%(16/19),高于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3.33%(8/24),统计学两者差异具有显著(x?=11.131,p=0.001)。结论在喉癌组织中Rho蛋白分布明显高于非癌组织。这样提高了Rho蛋白和它们的效应因子成为抗肿瘤靶点,针对这些靶点,可以研究有效的药物或基因治疗物质,干涉Rho蛋白的功能,促进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

  • 标签: Rho蛋白 喉肿瘤 抗肿瘤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品管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的应用。方法由7人组成品管,分析外来器械包装流程最易发生缺陷的环节,找出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后外来器械的包装缺陷由原来的平均1.1次下降至0.44次,目标达成率为88%。结论将品管运用在降低外来器械包装环节质量缺陷发生率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提高外来器械包装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品管圈 外来器械 包装 应用
  • 简介:研究显示,至2030年卒中将成为全球死亡第二大原因,伤残调整生命损失第六大原因[1].世界上每年超过600万人因卒中死亡,约90%的卒中患者死于低中等收入国家[2].近20年世界卒中负担已经从第5位上升至第3位[3].根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1位死亡原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我国造成每年400亿元的经济负担[4].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卒中 综述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反复头晕10余天,MR血管成像(MRA)显示基底动脉大型动脉瘤"于2015年8月18日收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体格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RT2加权成像显示脑干前方动脉瘤内流空信号(图1);MRA显示基底动脉下1/3段大型囊状动脉瘤,累及双侧椎动脉,瘤颈长为18mm,瘤体最大径为20mm(图2);双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支架成形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重症监护室获得肌无力相关概念、引发机制、影响因素、临床诊断方式、治疗方式、护理干预方式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进一步对其发展现状加以分析,针对当前临床医护人员对此类病症的错误认识加以完善和修正,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治疗工作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认识,降低疾病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获得性肌无力 研究 现状 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动脉瘤在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例患者(1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接受13枚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4%(11/203),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例);未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8%(6例)。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均为2.2%;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率为4.4%;麻醉诱导期出血1例,发生率为2.2%。未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支架相关缺血各3例,发生率均为1.9%;无麻醉诱导期出血和术后再出血。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2例,3分1例;8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3.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可发生支架相关缺血、动脉瘤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重残甚至死亡,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共120例,以随机抽签发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加尼麦角林、倍他司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甚而上再给予柴陈泽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消失程度及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全部消失,显著高于对照组,差义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六汤联合SRM-IV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诊疗系统治疗难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治愈率显著(疗效达100%),复发率降到3%。

  • 标签: 柴陈泽六汤 SMR-IV眩晕诊疗系统 尼麦角林 倍他司汀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目的通过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阐明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发病1周内入院的MR扩散加权成像轴面上显示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患者46例,以15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9±12)岁,其中男2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6±11)岁,其中男98例。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高血压[63.0%(29例)比43.3%(68例),P=0.018]、冠心病[4.3%(2例)比17.8%(28例),P=0.042]、心房颤动[15.2%(7例)与5.7%(9例),P=0.036]、单侧肢体无力[17.4%(8例)比6.4%(10例),P=0.02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1,3)分比3(2,5)分,P=0.002]、梗死灶直径[(6±3)mm与(10±3mm),P〈0.01]、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4.3%(2例)比24.2%(38例),P=0.006]、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4.3%(2例)比17.8%(28例),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梗死灶直径较小,同侧MCA狭窄及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较低。

  • 标签: 半卵圆中心小梗死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不同抗Hp治疗方法对萎缩胃炎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p阳性萎缩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抗Hp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而B、C两组采用常规三联疗法即PPI+2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疗效,但相比于B、C两组,A组经治疗后其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经治疗后胃黏膜慢性炎症修复程度,A组虽高于B、C两组,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贯疗法及常规三联疗法对Hp阳性萎缩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均能取得效果,但进行序贯疗法能够取得提高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抗Hp治疗 三联疗法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 简介:临床上急性血栓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右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有着很高的病死率,其目前主要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性血栓肺动脉栓塞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全球每年确诊的病例数约数百万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和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发生部位可以单一也可以是多个部位,临床上误诊及漏诊率极高。

  • 标签: 肺栓塞 心室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 抗凝药 肌钙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 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结构、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73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及同期就诊的100例健康体检者(非心衰组),根据心电图QRS时限将心衰组分为QRS时限〈100ms组(n=271),QRS时限100ms-119ms组(n=108),QRS时限≥120ms组(n=94)三个亚组。比较心衰组、非心衰组之间QRS时限、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差异,比较心衰组三亚组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LA、LVEDd的差异,分析QRS时限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相关。结果心衰组较非心衰组QRS时限明显延长(101.45msvs.94.95ms,P=0.000)、LA明显增大(39.73mmvs.31.07mm,P=0.000)、LVEDd明显增大(51.88mmvs.43.54mm,P=0.000)。心衰组三亚组之间LVEF、LVFS、LA、LVEDd有显著差异(P〈0.05),且QRS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与LA、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及衰竭心脏心室重构的评价指标。

  • 标签: 心力衰竭 QRS时限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象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47例作为病例组,按1∶1病例配对,选取同期内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147例作为对照组,除外与感染有关的疾病,所有对象对本实验均知情,并同意配合实验。方法①设计脑梗死危险因素调查表,对两组进行如下调查既往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吸烟史。②选择以脑梗死为因变量,以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及吸烟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和非脑血管病患者各147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两组年龄、既往高脂血症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既往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及冠心病史比较,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②老年脑梗死各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吸烟及冠心病与脑梗死不相关(P>0.05),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及既往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是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2.47,2.28,2.18,2.01,P<0.05~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可作为老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目的探讨当地汉族人群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2)基因rs2847281和内皮脂酶(LIPG)基因rs2000813单核苷酸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64例(出血性脑卒中组),健康体检者390例(对照组),采用sequenom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单核苷酸多态基因分型检测,分析2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并且按照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组与对照组rs20008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000813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s2847281在女性中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OR=0.590,95%CI:0.356~0.979,P=0.040);2组rs2847281在男性中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2000813位点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易感无关。rs2847281位点多态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存在性别特异性:与女性出血性脑卒中易感相关,C等位基因是保护因素。

  • 标签: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非受体2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出血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的临床疗效的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结石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胆囊造瘘术,研究组患者首先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择期再行胆囊切除术。结果经过治疗,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恢复并发症上效果皆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结石胆囊炎能够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控制感染,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比开腹手术,创伤小,恢复较快,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超声引导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对急性结石胆囊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大的临床推广前景,特别适用于胆囊切除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开腹术 胆囊穿刺置管引流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7d家庭自测收缩血压波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1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所有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n=45)和非硬化组(n=55);同时对所有患者行7d家庭自测血压监测。以7d家庭自测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7d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用标准差表示)的二分位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高变异组和低变异组2组。结果高BPV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30.0%)明显高于低BPV组(16.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dSCV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P<0.05)。结论7d家庭自测血压患者BPV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波动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微出血(CMB)的相关。方法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3.0TMRI确定是否存在CMB,并分为CMB组27例,非CMB组95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ADMA水平。结果CMB组较非CMB组年龄偏大[(62.25±8.01)岁vs(57.68±11.15)岁,P=0.020)],高血压比例高[(77.8%vs44.2%,P=0.002)],血浆ADMA升高[(1.6(1.2,2.0)μmol/Lvs1.3(1.1,1.5)μmol/L,P=0.004)],估算肾小球滤过率[81(70,94)ml/(min·1.73m2)vs99(82,112)ml/(min·1.73m2),P=0.000]降低。血浆高ADMA水平是CMB存在及部位(深部/幕下型)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038~12.235,P=0.043;OR=8.657,95%CI:1.896~39.517,P=0.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CMB的存在及CMB发生位置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脑出血 高血压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对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4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疗法,对比两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只有1例偏瘫患者,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为25.00%,除了偏瘫症状外,还有语言功能障碍、四肢麻木以及单肢无力等其他临床症状,两组的脑梗死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可以明显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梗死不良临床症状。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 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