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比较的试验,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5项研究,累计有423例患者,其中214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显著升高,MD为5.21%(95%CI:1.69~8.73,P=0.004),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80%,P=0.0006)。经调整纳入测量指标,行敏感性分析排除异质性来源之后,重新纳入软件进行Meta分析,文献间未发现异质性(I^2=0%,P=0.49),此时LVEF的MD变为7.31%(95%CI:5.18~9.45,P<0.00001)。同时,对导管消融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6min步行距离、峰值耗氧量、脑钠肽、NHY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进行分析,与室率控制治疗相比,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导管消融与室率控制治疗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相比,前者改善持续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心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趋势更明显,但更确切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生活质量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比较静脉应用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尼非卡兰组给予尼非卡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复律时间、心室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非卡兰组转复25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25/30);胺碘酮转复24例,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治疗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尼非卡兰组转复时间比胺碘酮组转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60.87)minvs(.162.77±70.82)min,t=-5.91,P<0.01]。胺碘酮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尼非卡兰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5)。结论在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治疗中,尼非卡兰与胺碘酮均有较好的疗效,尼非卡兰转复时间较胺碘酮更短,能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尼非卡兰 胺碘酮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