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诱发因素,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本次一共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的主对象,分析在中心留置导管期间发生相关性感染的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并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确保后续血液透析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结果本次入选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一共8例,发生率为16.00%。主要因素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因素2例(4.00%)、导管置入位置因素2例(4.00%)、置管操作因素2例(4.00%)、患者自身因素2例(4.0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诱发因素诸多,需合理控制留置导管时间,合理掌握导管置入位置,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置管操作,加强患者医护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以此降低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整体治疗水平。

  • 标签: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相关性感染 诱发因素 防护措施
  • 作者: 李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荆门第一人民医院李新[摘要]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一,目前被广泛应血液透析患者中;而随着导管的应用各种相关并发症也相继发生。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栓是血液透析导管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心静脉导管栓塞后,部分栓塞会引起导管通路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治疗不充分;完全栓塞则会导致血液透析无法进行,甚者可造成导管所在静脉狭窄或永久性堵塞等[1]。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其中风险识别是关键。本文针阐述了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简介: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上最为普遍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静脉输液,它主要作为长期化学治疗以及血液制品、胃肠营养液注射提供相应的路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静脉输液治疗也是存在着一定并发症的风险的,像是血管内引发的血流感染情况以及静脉炎等,并且这两种并发症互相影响,曾经在某篇文献中表明血流感染能够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伤害,而静脉炎是其中危害性最大并发症之一。因此,笔者将针对静脉输液导管的护理进行详细的研究,争取为临床实践做出一定贡献。

  • 标签: 静脉输液 导管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细节护理模式对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 收治的 96 例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细节 组,各有患者 48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血液净化护理模式,细节组患者采 用细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细节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细节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9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细节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 接受血液净化的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大力临床推广的价值 。

  • 标签: 深静脉留置导管 维护 细节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当前,我国医疗领域正在进行改革,不仅大大提升的医院的工作效率,缓解了医患关系,更让患者用药得到安全保障,其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临床医学的新举措。本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的意义概述,并分析如何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筹备工作,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建立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筹备工作
  • 简介:当前随着我国静脉用药流程的不完善,导致调配中心的流程出现问题,根据这些搜集的数据流程,与各种错误处方的发生源头进行比较,从而设立比较齐全的工作流程就是我们的目的。在所有流程完善后,我们就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人员的管理与工具的应用是建设自动化智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必不可少的的条件之一,能够有利把药品配置错误的情况达到最低。

  • 标签: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药品摆放 人员调控 智能系统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实际神经性耳鸣的病例使用司唑仑片治疗的效果,以分析司唑仑片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 68例神经性耳鸣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将其平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另外,分组过程中并没有其它条件限制。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及辅助添加司唑仑片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只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好转率为 73.53%,研究组的治疗好转率为 94.12%。结论:司唑仑片在临床治疗神经性耳鸣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通常比常规治疗更具疗效,所以在临床治疗阶段适宜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艾司唑仑片神经性耳鸣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护理中的主要隐患及有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妇科护理的隐患,提出改进措施,比较改善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在护理措施改进前的护理满意度为85,护理满意度提高至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总结妇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妇科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妇科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DCIS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超声诊断DCIS的准确率。结果超声检查肿块型14例,导管改变型29例;钙化28例,无钙化11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其诊断DCIS的准确率为89.58%,诊断钙化、无钙化的准确率为93.33%和61.11%。结论超声检查可为DCIS的早期诊断提供准确信息,值得推广及运用。

  • 标签: 乳腺导管内癌 超声 早期诊断
  • 作者: 陈世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富顺县怀德镇中心卫生院陈世群近年来,我国患有静脉曲张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病人往往认为此病无关痛痒,所以极少会寻求医生的帮助,然而此病真的“无关痛痒”吗?前日来我院就诊的病人反应:“以前有静脉曲张情况,但是并不严重,上个月出了一场车祸,肩胛部位骨折,并且腿部也被撞肿了,结果静脉曲张就成了静脉血栓,并且脚踝处常常发痒,皮肤也有溃疡症状,需要接受治疗吗?”其实,这位病人的情况就属于医学上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那么到底什么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在发生这种情况后又该怎么办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肖代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肖代梅我国是一个输液大国,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最主要的治疗及抢救手段。不管是在门诊、社区还是在医院住院过程中患者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但是目前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不按照静脉治疗的相关规范落实,对于一次性无菌物品、药品的使用不规范,对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评估不到位,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或者有的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等等因素,以致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在临床中怎样去严格落实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的规范,以降低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高静配中心洁净管理能够提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质量,使厂房变得干净规范化。因此,要同时保证几个部分的综合性能,硬件设备,人员,物流都要取得高度重视,这可以使内外两个方面的洁净起到良好效果。静配中心的洁净环境能大幅度增强输液的质量,安全性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 标签: 空调机组 设备规划 工作人员规划 物流管理 环境处理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盐酸司洛尔以及其相关物质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形成一套可行的方法,分析其稳定性;方法完成样品的制备以后,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确定其中相关物质的总含量,分析该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分析条件如下:色谱柱为( 250mmx4.6mm, 5μm),流动相为甲醇 -冰乙酸 -乙酸钠溶液比例为 40:1:60,检测波长为 280nm、流速控制在 1ml/min:结果:本品当中的赋型剂为甘露醇,调节液为盐酸或 NaCl, ph值为 4.5-5.5,在 24个月的长期实验当中成分无显著变化;结论:该药品所应用的处方以及加工制备条件良好,有着显著的稳定性,结果专属性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定方法也有较强准确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艾司洛尔 含量测定 药物稳定性 色谱法 高压液相
  • 简介:目的分析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预见性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维持血液透析的案例作为对象,按照分层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性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对结果分析。

  • 标签: 血液净化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预见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从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输液患者 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在输液过程中均出现外渗现象。对患者静脉输液外渗原因进行探讨,对其采用综合型护理干预,对康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输液外渗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存在刺激性、穿刺部位不恰当、输液工具使用不恰当、护理人员操作方式不恰当、患者自身原因,其中药物刺激性占比最大。根据外渗情况,经过针对性护理后,多数患者能在 3d内治愈。结论:明确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有助于保障老年人健康安全。

  • 标签: 老年人静脉输液外渗 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静脉采血的护理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采血的患者700例,按照其静脉采血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给予常规静脉采血的35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的35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结果干预组患者标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护理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操作、标本采集、标本核对以及送检的及时性等,护理干预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静脉采血 护理因素 检验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1000例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0名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0例患儿采取循证护理。对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皮下水肿、液体渗漏、导管滑脱、导管阻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降低静脉留置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循证护理 皮下水肿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的静脉采血方式对溶血现象的实际影响,及相应预防的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静脉采血的1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分析组,前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采血,后组病患接受真空式采血,比较两组病患血液样品出现溶血现象的发生率。结果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方式的参照组病患血液样品发生溶血现象的共有18例,占比为21.95%,而采用真空采血方式的分析组病患血液样品发生溶血现象的共有6例,占比为7.3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采用真空采血的方式进行,同时加以实施合理的溶血预防对策,以此降低血液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样品检测准确率。

  • 标签: 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 真空采血 溶血 预防对策
  • 简介:目的浅析在本科室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科室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之间未成立静脉输液安全小组,对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分析,在2017年7月~2019年1月之间建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对比成立小组前后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后,发生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显著降低,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小组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输液 输液安全 治疗安全小组 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质量指标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应用( 方法) 收集数据、建立表格、投入应用。 (结果)应用表格对质量指标进行汇总分析,方便操作。 ( 结论) 应用质量指标分析控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完善质量标准。

  • 标签: 质量指标建立 应用 分析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