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方法 符合统计学要求,纳入 84例患者,对照组 37例,研究组 47例,均为 2014年 5月 -2019年 9月入院患者,让对照组接受消炎痛,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空白对照,让研究组接受布洛芬治疗,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样本,安排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用药前后的尿量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一天的尿量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第二天以及第三天,研究组的尿量较对照组多;研究组与对照组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研究组的肌酐、尿氮素、Na+、 K+、血小板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治疗安全性较差,(卡方值 =2.0925, P> 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接受消炎痛以及布洛芬治疗,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对比,布洛芬治疗安全性更高,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治疗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下肢静脉溃疡治疗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取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静脉溃疡知识调查表对 16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 80%( 78.12%)的患者不了解下肢静脉溃疡对身体的危害, 68.75%的患者不知道溃疡愈合后下肢局部的护理方法,虽然有部分患者使用弹力袜,但是仅有不到五分之一( 18.75%)的患者表示了解压力疗法的注意事项。患者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多为他人传播( 71.87%)。结论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需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采取正确治疗、护理方法的意识。

  • 标签: 下肢静脉溃疡 护理 下肢静脉溃疡教育 弹力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尿激酶联合肝素合剂封管在血液透析双腔导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 58例利用右颈静脉双腔中心导管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合剂封管者为观察组。采用肝素钠溶液封管者对照组。观察两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和静脉压情况,及管腔阻塞、置管部位出血例次。观察时间为 8周。 结果 观察组血流量高于对照组 (P< 0.05),静脉压低于对照组 (P<0.05),导管发生堵塞次数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置管部位及其他部位出血无差异 (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肝素合剂用于双腔透析导管封管液中,能显著改善导管的功能,保障透析过程中的充足血流量,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双腔透析导管 尿激酶 肝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并且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清洗护理的效果 。 方法: 此文将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8 月开展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加强清洗护理干预前随机抽选的 100 件清洗器械及 20 名临床科室工作人员 收入对照组 , 实施常规器械清洗护理,将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开展消毒供应中心相关器械加强清洗护理干预后随机抽选的 100 件清洗器械及 20 名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收入试验组 , 实施器械加强清洗护理,统计两组器械清洗合格总计率、器械隐血合格总计率、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满意总计率 。 结果: 试验组器械清洗合格总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 P<0.05 ,表明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器械隐血合格总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 P<0.05 ,表明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满意总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 P<0.05 ,表明数据间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器械加强清洗护理干预呈现较优效果,存在重要应用价值及优势 。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 清洗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易栓症相关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易栓症实验室检测阳性的 3例颅内静脉系统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易栓症检测呈蛋白 S缺陷,其中一例伴蛋白 C联合缺陷。影像学检查提示均累及多个静脉窦或静脉。结论 易栓症是颅内静脉系统血栓的潜在病因,尤其对不明原因的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进行易栓症实验室检测有助于及早诊断,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 ]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 易栓症 蛋白 C 蛋白 S 抗凝血酶 II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静脉复合麻醉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采样的方式,抽取于我院行无痛人工术的患者 90例作为实验对象,时间介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对其运用盲选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n=45,采取丙泊酚麻醉干预)和观察组( n=45,采取丙泊酚 -舒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干预)。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实施中,运用静脉复合麻醉干预,镇痛效果较好,且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出血时间均相对较短,值得推广。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术 静脉复合麻醉 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血压的影响,为临床上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高血压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 15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异氟烷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观察组以 BIS引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连续监测两组术中和术后平均血压、心率变化,比较麻醉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性别,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2)观察组患者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较对照组更为平缓,波动更小,差异有显著性;( 3)观察组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安全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丙泊酚用量较对照组减少。两组充分呼吸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4)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 7例和 5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无呕吐、幻觉症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X2=0.362; P=0.547> 0.05)。 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高血压围手术期麻醉有助于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稳定,保护高血压患者血压动力学稳定性,患者术后意识恢复快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全凭静脉麻醉 高血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于 2014年 4月)为研究对象,对该科室内的 40名医护人员以及 32名护理人员实施细节管理。结果 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不满意( X2=7.263, P值< 0.05)、比较满意( X2=6.291, P值< 0.05)以及非常满意( X2=13.725, P值< 0.05)对比差异均显著,并且实施细节护理前的总满意为 67.50%,实施细节护理后的总满意为 97.50%,对比差异显著( X2=8.872, P值< 0.05);通过对比将细节管理应用于患者前后的考核能力结果发现,在实施细节护理前后医护人员的考核能力结果出现不及格( X2=4.296, P值< 0.05)、良好( X2=6.629, P值< 0.05)以及优秀( X2=1.752, P值< 0.05)的人数对比差异显著,并且总达标率在实施前后的差异性也较大( X2=3.851, P值< 0.05)。结论 对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细节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静配中心 细节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价值。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接收的 72 例行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 患者,将其作为对象展开综合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设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36 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综合性护理。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对照组 36 例患者中有 6 例患者发生血栓,发生率为 16.67% ,观察组 36 例患者均无血栓形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 结论:综合性护理在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 12例研究对象都是在我院进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相关工作。将进行本次研究的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自由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6例相关护理人员不进行护理质量控制,观察组的 6例护理人员则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经过两种方法处理之后,对院内感染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6例护理人员经过护理质量控制之后在院内感染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例护理人员, P< 0.05。 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之后对院内感染发生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效果,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因此该种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影响分析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用过程中皮下隧道闭塞的原因,针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对落实钝针扣眼穿刺进行透析治疗的 30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使用钝针扣眼穿刺过程中发生并发症及穿刺失败的原因,找出整改措施。结果:对 30例透析患者 24周内 4270次钝针穿刺进行统计学分析,局部感染发生率为 3.33%,穿刺部位无渗血、无血肿发生,钝针扣眼穿刺点皮下隧道闭塞率 16.67%。结论:正确的穿刺评估和对皮下隧道走向及深度、角度的掌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手卫生,可有效预防钝针穿刺的并发症,减少穿刺失败及皮下隧道闭塞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钝针穿刺 血液透析 皮下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于小儿白血病中的意义及对患者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 32例小儿白血病患者,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6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导入 PICC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以及出现的感染情况、 消化系统等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大于观察组,观察组的带管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小儿白血病进行治疗时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减少感染、 消化系统并发病的发生,推荐使用。

  • 标签: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小儿白血病 PICC 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