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5.0%(1/20),对照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0.0%(4/2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分以下人群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感染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连续血液净化(CBP)在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肾衰治疗中的应用于效果。方法选择1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肾衰的患者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时行CBP治疗,治疗过程中行血气分析,监测电解质、血肌酐水平,治疗后血PH、HCO3、PaO2明显好转或接近正常,肌酐显著下降。(P<0.01)。结论CBP在慢性阻塞肺病合并呼衰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肾衰竭 CBP
  • 简介: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顽固心衰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顽固心衰的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的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生化指标、治疗转归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有顽固心衰的患者施以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顽固性心衰 疗效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严重心脏疾病终末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预后不良,其生存率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本文旨在探讨实施院外连护理计划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服依从、心功能及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等的作用。

  • 标签: 院外 护理计划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顽固心力衰竭(以下简称顽固心衰)疗效.方法应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方法治疗25例顽固心衰病人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过CRRT治疗后,症状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均显著增加.结论CRRT能缓慢、等渗地清除水和溶质,较好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能有效地纠正心衰.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C)清除率对血液透析充分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普通透析的肾病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高通量透析组(37例)和普通透析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收集透析前后血CysC、透析液CysC、CysC清除率以及血红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浓度、血前白蛋白浓度数值。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CysC、透析液CysC浓度以及CysC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血白蛋白浓度、血前白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通量透析情况下CysC清除率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显著相关(r=0.37、0.38、0.41,均P〈0.05)。结论CysC清除率在高通量透析时可明显提高,并可对透析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可作为高通量透析充分的评价指标。

  • 标签: 血液透析 胱抑素C清除率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维持血透内瘘失功的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①急性内瘘闭塞共11例,6例患者发生于透析结束后,患者均存在透析后低血压,回家后发现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瘘口处有疼痛感;3例患者由于低血糖反应、腹泻后发现内瘘闭塞;2例患者由于造瘘侧肢体受压时间较长而发生闭塞;经溶栓治疗以及介入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等措施,有9例患者内瘘再通,2例患者处理无效,给予内瘘重建术;②20例为慢性闭塞,由于内瘘吻合口狭窄或血管瘤形成导致血栓形成。17例患者再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则在同侧肢体更高位置行动静脉吻合10例,另外2例行对侧肢体动静脉吻合术。3例患者因为局部血管条件差,无法再次行造瘘术,改为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例患者改为腹膜透析。结论维持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应分析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证动静脉内瘘的质量,提高患者透析的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正>我今年58岁,患有高血脂症和糖尿病,一直以来都是非常注意饮食。平日我都是按医生意见计算热量来进食,并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最近听说吃素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老年人健康,请问,这样的说法有科学根据吗?江苏读者黄昭你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限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量对你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是有益的,至于说到吃素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老

  • 标签: 血液黏稠度 黄昭 脂血症 有形成分 胞液 汗多
  • 简介:目的了解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血压波动规律及透析前高血压、透析中高血压、透-斤中低血压的发病情况。方法共纳入规律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72例,其中男性39例(54.17%),女性13例,年龄29-82(64.38+13.28)岁,透析龄0.5~20.0(4.12+4.28)年,均应用贝朗Dialog+透析机、LOPS18聚砜莫透析器、碳酸盐透析液治疗。4周内共计942例次透析治疗。录入患者一般情况、每次超滤总量及透析前、垂析中第1、2、3小时及透析后血压。结果MHD患者超滤量为0.5-5.2(3.00±0.85)L,有615例次透析前收高压(SBP)≥140mmHg,约占总计942例次的65.29%。波动规律为:透析前SBP较高为(150.35+23.73)mmHg,垂析中血压降低,透析后血压再次升高为(146.15±26.62)mmHg,但低于透析前(P〈0.01)。透析中高血压患旨发病规律为:透析前SBP低于非透析高血压患者(P〈0.01),透析第1小时血压下降,自第2小时起血压逐昕升高(P〈0.01),回血下机后血压显著升高(P〈0.01)。透析中低血压发作53例次,约占总例次的5.63%。吉论MHD患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率低。随着超滤量的增加,SBP逐渐下降,回血下机后,血压再次上.十,但仍低于透析前血压。超滤抵抗是透析中高血压的显著特点。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压 高血压 透析中高血压 透析中低血压 波动规律
  • 作者: 刘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8期
  • 机构:仁寿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575
  • 简介:对于进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是非常有效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血液透析将人体血液引入到由多个空心纤维构成的透析器中,在空心纤维内外让血液与具有相同含机体浓液的电解质溶液以“弥散”或“对流”方式进行物质交换,以此去除人体内的代谢废物,让电解质和酸碱维持均衡,并且还能去除多余水分,将经过净化血液输回到人体中。

  • 标签: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
  • 简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配合术者预防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采用控制降低血压的技术。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hypervolemichemodilution,AHH)是在诱导麻醉后,通过深度麻醉,扩张血管容量,快速补充相当于自身血容量20%的胶体液,使血液稀释。术中AHH能够减少输血,并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本研究观察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AHH联合控制降压技术对术中出血、输血量、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 标签: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控制性降压技术 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流动力学 麻醉管理
  • 作者: 王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409699
  • 简介:发生肾脏疾病后,患者的肾功能显著减退或是基本消失,导致自身体内代谢废物及多余水分无法排出体内,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为延续患者的生命,满足机体正常需求,临床多为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排除人体中多余废物、缓解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是,想要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就要明确血液透析前的注意事项,做好相应的准备。

  • 标签: 血液透析;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的评估表对血液透析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评估等级,以便能合理安排护士,指导护士给予相应护理,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与安全。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242例患者透析次数共计38680人次,结合血净病房现实情况制定评分表格,每次每位患者透析前进行评估,并填写在血液透析单上,根据评估等级护士长分配相应的护士进行护理并给予指导。结果这种评分表更能真实地反映透析当日患者的病情,更能反映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同时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论本文所提出的评估表能够为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所负责患者的情况更好地服务,有利于护士长合理安排护士所看护患者的人数,确保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患者评估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血液中CRP水平与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探讨CRP在血液生化指标检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收集某院2003-2008年间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12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人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CRP含量,并分析CRP水平与各相关疾病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CRP值为8.24±1.85,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CRP值为40.15±8.77,恶性血液病伴有发热患者CRP值为11.68±3.04,代谢综合征(MS)患者CRP值为2.88±1.06,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CRP值为12.88±7.46,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CRP值为轻度中毒3.87±0.34,中度中毒0.92±2.01,重度中毒27.45±10.48。结论各类型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的CRP值均较相对应的对照组CRP值有所升高。该值可作为早期判断上述各类疾病发生的指标,为预防上述类疾病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血液 生化指标 CRP 检测
  • 简介:最近对服用达比加群(泰毕全)的患者有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种更新型的血液稀释剂在手术过程或意外的情况下甚少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副作用。在2015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种称为idarucizumab(Praxbind)的逆转剂,这可能会消减达比加群的稀释血液作用。

  • 标签: 血液稀释剂 副作用 逆转剂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 手术过程 稀释血液
  • 作者: 付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第12期
  • 机构:崇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230
  • 简介: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首选方法,据相关统计,我国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已超200万。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在终末期肾脏病人群中仅有23%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90%的水平,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没有可用的透析通路。那么,血液透析通路有哪几种呢?又该如何选择呢?希望今日的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 标签: 血液透析;通路;终末期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1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9例、对照组10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1年后对两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状况(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时HAMD、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随访1年时研究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ADL评分分别为(10.22±3.77)分、(18.42±3.64)分,对照组患者HAMD、ADL评分分别为(26.84±4.01)分、(38.35±8.63)分,研究组HAMD、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连续心理护理,促进了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恢复,也减轻了其抑郁程度。

  • 标签: 连续心理护理 青年脑卒中 抑郁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效果,探讨CPA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68例,根据是否接受CPAP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CPAP,均治疗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减饱和指数(OD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总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ODI和LSaO2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DI:(16±6)%比(35±21)%,(26±15)%比(36±21)%;LSaO2:(88±6)%比(75±11)%,(80±8)%比(74±11)%;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ODI和LSaO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观察组ox-LDL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x-LDL:(487±90)μg/L比(548±77)μg/L,SOD:(111±10)kU/L比(94±15)kU/L,均P〈0.01]。(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HI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HISS评分:(5.2±2.2)分比(12.9±3.9)分;(7.6±3.1)分比(12.5±4.2)分;BI评分:(88±10)分比(52±30)分;(81±4)分比(58±30)分;均P〈0.01];观察组NIHSS、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1.3±0.4)分低于对照组(2.0±1.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P〈0.01)。(4)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23/31)和48.6%(1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5)�

  • 标签: 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缺血性卒中 氧化性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