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8例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患者行MRI检查,其中7例行CT扫描,对影像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特征性征象。结果8例患者中,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共有9个,其中6个位于横窦,3个位于上矢状窦。病灶在CT影像中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其中3个有钙化灶。9个Tl加权像为低信号,1、2加权像为高信号,7个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为低信号;4个增强后可见轻度或中度强化,以及充盈缺损;4个MR静脉造影影像呈附壁状充盈缺损征象。结论CT和MRl影像是诊断脑静脉窦内蛛网膜颗粒的有效方法,特别是MRl影像能显示其特征信号改变及与静脉窦的关系,对诊断更有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蛛网膜颗粒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16例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平均年龄5.94岁(1个月至13岁),所有病例CT血管造影资料采用表面遮盖显示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以外科手术的结果为标准,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6例病例中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其中心内型3例,心上型及心下型各1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100%(16/16);心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7.5%(14/16);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75%(12/16).多层螺旋CT对心内合并畸形房间隔缺损,有6例未能清楚显示,而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均能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准确及可行的,可部分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诊断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价值.方法229例老年患者行电子束CT检测CAC并计算每例的CAC总积分,行选择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结果(1)229例患者中,CAC检测阳性220例,总阳性率96.07%;造影显示有2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168例确诊为冠心病.(2)全组CAC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13%、76%和89%,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97%、19%、94%和33%.(3)老年男性组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老年女性则特异性较高而敏感性较低.综合考虑敏感性及特异性,对于老年男性,以CAC积分为20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分值较好,而对于老年女性则以50作为诊断分值较佳.结论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诊断老年人冠心病具有一定价值,但应结合性别和钙化分值进行综合分析.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钙质沉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老年人
  • 简介: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 标签: 腹部 人体 揉腹 正常 脾胃 养生保健
  • 简介: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局灶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别对缺血4、24h和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3mR.NA、p5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3蛋白、p5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h:8.0±1.5、25.1±2.6、10.3±1.9;24h:20.5±2.4、60.0±4.8、22.0±1.8;5d:2.1±0.4、3.6±1.4、3.5±0.8.p5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局灶脑缺血后,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p5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p53主要发挥DNA修复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DNA损伤 P53基因 半暗带 HE染色法 原位末端标记法
  • 简介: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将易卒中型肾血管高血压大鼠(108只)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模型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只大鼠.给降纤酶组大鼠静脉注射降纤酶,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分别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缺血6h再灌注3、6、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为9只大鼠,假手术组8只大鼠.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脑梗死范围,HE染色观察梗死灶边缘区的病理形态,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蛋白的表达.结果降纤酶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均降低,uPA蛋白表达均增加,在缺血3h再灌注3、6、24h和缺血6h再灌注3、6、24h,降纤酶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240±0.027、1.9±1.1、12±5、2.3±1.2、6.4±2.2和20±7,而对照组分别为1.320±0.043、2.2±1.0、16±7、3.8±1.6、8.3±3.7和24±10,PAI-1蛋白表达均减少,并且脑出血发生率低.结论降纤酶有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减少uPA对梗死灶边缘区微血管基底膜及细胞外间质的降解.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降纤酶 局灶性 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 简介: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C)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其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 标签: 心电向量图 Ⅱ边缘性Q波 Ⅲ边缘性Q波 aVF边缘性Q波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05例常规ECG的V1导联呈rSr'型的患者,进行3个不同层面的胸导联ECG与VCG记录,得出两者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AIRBBB与假性RBBB在ECG特征上,当V1导联有r''''时,SI、v5相对增宽≥0.05s,最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在VCG的特征上,AIRBBB37例,3个层面横面终末向量均在右后、右后跨右前为主,终末延缓时限为30ms-60ms。假性RBBB67例,3个层面终末向量除1例呈右前附加环外,右前、右后均无典型附加环。终末延缓时限均<30ms。结论当V1导联呈rSr',SI、v5时限相对增宽≥0.5s时有利于AIRBBB的诊断。VCG特征为:(1)QRS环时限<0.12s,(2)附加环多在右后或不典型,(3)终末传导延缓时限≥30ms,可作为AIRBBB与假性RBBB的鉴别诊断依据。

  • 标签: 非典型不完全性有束支阻滞 鉴别诊断 假性右束支阻滞 终末向量 心电图
  • 简介:心脏电复律是心血管领域中较常见的一种急救措施,其迅速、安全终止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的特性是药物治疗所难以替代的。它可以给患者带来第2次生命,但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本文46例患者选自1997年1月~2000年1月成功除颤患者,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进行观察,探讨电复律与心肌损伤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46例电复律成功者中,男24例,女

  • 标签: 心脏电复律 心肌损伤 心电图
  • 简介:目的了解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ALl)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1999年2~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脑卒中并发ALl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平均年龄(67±8)岁:脑卒中未并发ALI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两组的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以及急性期脑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意识障碍、哥拉斯格-匹斯堡昏迷评分(GCS—P)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鼻胃管饲、下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等是ALI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脑卒中类型、病前呼吸道疾病史和有无呕吐无统计学意义。ALI组入院第1天(脑卒中发病第1~3天),ALl的发生率为19%,入院第3天增至81%,第5天高达95%给氧治疗前,动脉血氧分压是判断ALI的重要指标;给氧治疗后,用氧合指数(PaO2/FiO2)反映ALI状况更为准确合理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脑功能损伤严重或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ALI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老年人。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呼吸功能试验 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目的:研究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既往确诊为冠心病或经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或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35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受检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钙化率逐渐增高,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钙化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随年龄的增长冠心病组钙化的特异性降低(降至11.12%).钙化血管以累及一支血管最常见,多为左前降支(LAD),三支血管钙化者主要见于60岁以上者.结论: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事件有与病理相符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诊断 钙化率 冠心病
  • 简介:本书阐明了超声诊断的临床基础、诊断原则与诊断思维程序,系统地介绍了颅脑、眼部、颈部、腹部、骨骼肌肉、全身血管和其他小器官等各科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与技巧,并精心选取了作者近10年临床工作中积累的900余幅黑白声像图、200余幅彩色声像图和线条图100余幅。本书立足于临床实践,既突出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又反映了超声诊断领域的新进展。本书语言精练,内容实用,为各级医院超声科医师及临床各科医师的理想参考书。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 标签: 超声诊断学 全身 诊断思维程序 超声诊断方法 临床基础 诊断原则
  • 简介:本书阐明了超声诊断的临床基础、诊断原则与诊断思维程序,系统地介绍了颅脑、眼部、颈部、腹部、骨骼肌肉、全身血管和其他小器官等各科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与技巧,并精心选取了作者近10年临床工作中积累的900余幅黑白声像图、200余幅彩色声像图和线条图100余幅。

  • 标签: 超声诊断学 全身 诊断思维程序 超声诊断方法 临床基础 诊断原则
  • 简介: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并不少见,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近遇1例交替左束支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形态与左束支阻滞QRS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1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 标签: 左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可能机制,并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心肌损伤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心肌肌钙蛋白T和肿瘤坏死因子两指标测定,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内15例APACHEⅡ≥16危重病患者和20例健康献血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危重病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献血员,其中死亡组又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②危重病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亦显著高于健康献血员,且其中死亡组也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③在危重病患者发病后第4、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与肿瘤坏死因子浓度间存在正相关(r4=0.7215P<0.01,r24=0.7705P<0.01)。结论①在危重病患者中存在着急性心肌损伤,且与心肌损伤患者的预后相关。②肿瘤坏死因子在危重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损伤机制 危重病 心肌损伤 心肌肌钙蛋白T 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