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精氨酸治疗,观察组(n=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和乳果糖灌肠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w。结果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HE计分为(2.71±0.68),与对照组的(2.67±0.7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HE计分为(0.87±0.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0.56)(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89.7±28.1)μmol/L和血氨(70.3±24.5)μmol/L较对照组(172.5±49.3)μmol/L,97.4±32.7)μmol/L明显下降(P〈0.05)。结论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HE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氨水平,缓解HE严重程度。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保留灌肠
  • 简介:目的:我们通过服用西甲硅油联合链蛋白后胃镜下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及早癌检出率的变化,研究二者在早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640例,随机分成研究者及对照组,每组320例。两组患者均在检查前10分钟口服10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研究者在检查前20分钟加服链蛋白及西甲硅油。由内镜室高年资内镜医师进行胃镜检查,可疑病变活检送病理,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时清晰度、检查时间、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视野清晰度A+B级达90%,对照组视野清晰度A+B级6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为(6.05±1.59)min,常规组操作时间为(6.88±1.64)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45.4%,对照组早期胃癌的检出率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联合链蛋白胃镜检查前口服可以使检查时的视野更加清晰,避免不良干扰.增加了内镜下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查效率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西甲硅油 链霉蛋白酶 胃癌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脉高压(PVH)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因及与年龄、脉高压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内镜证实肝硬化脉高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7例,纪录内镜检查结果、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损害情况,并取病理活检、Hp检查,评定肝功能情况。结果脉高压性胃病(PHG)占58.76%,溃疡病占39.18%,其中胃溃疡19.50%,十二指肠疡16.5%,复合性溃疡3.09%,不明原因2.06%,Hp感染率37.11%,随年龄增大,脉高压程度增加,非曲张静脉性出血递增,出血量可以很大,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理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及PGE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讨论肝硬化脉高压时主要因PHG或溃疡导致出血,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现认为主要与门脉高压、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PGE2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PHG 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HP感染 胃粘膜 缺氧
  • 简介: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被认为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随着急诊内镜广泛开展应用。发现部分出血患者是由于胃粘膜病变所致。肝硬化并脉高压时,胃粘膜变化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胃粘膜病变,称为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gastricmucosallessionsinportalhypertension)。我

  • 标签: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 临床表现 内镜检查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 简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是应用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脉高压症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创伤小,分流效果好,尤其适用于肝功能不良难以耐受手术的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因而倍受临床医师的重视。一、TIPS的研究概况

  • 标签: 高压症 门静脉穿刺 TIPS术 肝硬变门脉高压 上消化道大出血 TIPSS
  • 简介:脉性肺动脉高压是伴或不伴晚期肝病患者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出现以肺动脉压升高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为特点的疾病。脉性肺动脉高压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脉性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 标签: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硬化病程、脉高压性胃病、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对72例肝硬化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同时检测C呼气试验。另选72例接受胃镜检查的非肝硬化脉高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糜烂发生率为41.7%,随肝硬化病程延长和肝功能分级差而增高,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相差(P〉O.05)。糜烂主要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糜烂轻重程度与肝功能分级无关(P〉O.05)。结论肝硬化脉高压症患者十二指肠糜烂与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不同,是脉高压导致十二指肠的一种病变。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十二指肠 糜烂
  • 简介:奥沙利铂(草酸-1R、2R-环已二胺合铂)属于第三代新的铂类衍生物。体内外临床前研究试验已证实对人类多种肿瘤具有抗瘤活性,较顺铂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作用。目前奥铂与5-FU/FA方案已被公认为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治疗愈后有显著改善。我院2001-06/2002-0l应用此方案治疗胃癌、大肠癌共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甲酰四氢叶酸 晚期胃肠道肿瘤 近期疗效
  • 简介: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分子调控机制是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众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与其产生或诱导产生基质金属蛋白的能力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MMPs)是一个由多个成员组成的蛋白水解家族,是丝氨酸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天门氨酸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4类蛋白水解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它们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的所有成分。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肿瘤侵袭转移 蛋白水解酶 肿瘤分子生物学 天门冬氨酸 细胞外基质
  • 简介: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认为,Hp是胃腺癌发生的一种Ⅰ类(肯定)致癌物.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感染人群胃癌发生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1-3].动物实验证实,Hp慢性感染易引起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4-5],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环氧化酶-2 胃粘膜组织 表达 诱导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目的体外探讨肝星状细胞(HSC)脯氨寡肽酶(POP)的生物学功能,以进-步阐述其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HSC-T6细胞,经不同浓度的POP抑制剂(S17092)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HSC-T6细胞N-乙酰基-丝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脯氨酸(Ac-SDKP)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HSC-T6凋亡和增殖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和肝纤维化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Ⅰ型胶原(ColI)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POP、TGF-β1、α-SMA、Smad7、p-Smad2/3、PPAR-γ)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POP抑制剂干预组细胞内Ac-SDKP水平显著下降(P〈0.05);POP被抑制后对HSC-T6凋亡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可抑制其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抑制剂组HSC内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Smad7和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均〈0.05);抑制剂组HSC内MCP-1和α-SMAmRNA水平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POP在肝星状细胞内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Ac-SDKP及Smad7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关键词HSC-T6细胞 脯氨酰寡肽酶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信号通路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 体外
  • 简介:本文使用特异的兔抗人肝组织蛋白B抗体及全长人CBcDNA,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研究CB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两种不同的水平(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胃癌组织中CB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与浸润深度、生长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B在胃癌的生长浸润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标签: 组织蛋白酶B 浸润转移 胃癌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 简介:垂体腺苷环化激活肽(PACPA)属血管活性肠肽(VIP)家族的脑肠肽,它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并参与许多胃肠功能的调节。在胃粘膜细胞及十二指肠、胰腺等组织细胞上存在有PACAP受体;研究亦发现,胰腺癌细胞膜上也表达PACAP受体,提示它可能与某些消化系肿瘤有一定关系,但是在胃癌细胞膜上是否存在PACAP受体,尚未见报道,本文对

  • 标签: 垂体腺苷环化酶激活肽 胃癌细胞 PACAP受体 消化系肿瘤 胃粘膜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 简介: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2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3.85%,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1±3.2)d,短于对照组的(16.3±4.2)d,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下喷洒凝血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同时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止血 胃镜 凝血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CHE)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76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CHE检测,并对其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ALT)、白蛋白、总胆红素、胆固醇水平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和肝癌组的血清CHE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和肝癌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1);Child—PughC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水平最低,并与Child-PughA级和B级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HE可敏感地反映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动态观察CHE的变化对判断慢性肝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清胆碱酯酶
  • 简介:肝硬化腹水和脉高压性胃病需采取中西医多学科治疗,不急于消水,要从保肝柔肝,改善肝脏功能及脾胃功能着手,在提高人体免疫的基础上逐渐消水。降低脉压力,才能促进康复。祖国医学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腹水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调治中有独特疗效,本文介绍5例肝硬化腹水和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中西医综合治疗 体会 门脉压力 脾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粘膜内一氧化氮合(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0)含量与细胞凋亡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27例,其中Hp阳性者15例,Hp阴性者12例:正常对照组10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和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胃粘膜组织中一氧化氮产物NO2水平、NOS活性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Hp感染时,胃粘膜NOS活性、NO2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较Hp阴性组差异显著(P<0.01),胃炎积分数与胃粘膜组织中NOS活性和NO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6和0.84,P<0.01)。当根除Hp后,胃粘膜组织NOS活性,NO2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则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指数与NOS活性和NO2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和0.79,P<0.01)。结论Hp感染时可引起胃粘膜组织NOS活化,NO过量产生,细胞凋亡增加,这从又一方面说明Hp感染在胃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

  • 标签: NOS活性 胃粘膜组织 细胞凋亡指数 Hp感染 胃炎 -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