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持续背痛12h”,于2017年8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2h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背痛,无明显胸闷胸痛,伴冷汗,持续不缓解,至外院就诊。心电图示:(1)心房颤动;(2)ST段抬高(IavL,V2-V6呈弓背型抬高0.7mV);(3)V2-V4呈rs型.r波≤0.1mV,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负荷剂量口服后转至我院就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非瓣膜性房颤 栓塞 冠脉 ST段抬高 心房颤动
  • 简介:近半个世纪以来,介入心脏诊疗技术迅猛发展.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STENT)植入术,使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

  • 标签: 老年人 桡动脉 介入性心脏诊疗技术 动脉穿刺
  • 简介:糖尿和骨质疏松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据流行学调查,该二的发病率均随增龄而增加.糖尿病患者是否易发生骨质疏松,或加速骨质疏松的程度,大多认为1型糖尿可致骨质疏松较为肯定,而2型糖尿是否也可引起骨质疏松还有争议.经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由于检测骨质疏松的方法进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约为50%左右,明显高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对照组.故目前多认为不论是1型或2型糖尿均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称之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别于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后二者统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标签: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患者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1型糖尿病
  • 简介:肌少症这个概念最初由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用于描述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肌肉减少现象[1]。2011年,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将其定义为与衰老相关的进行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2]。全球目前约有5千万人罹患肌少症,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高达5亿[3]。肌少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数据显示西方国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约为20%[4]。它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骨质疏松、跌倒、骨折和残疾的风险及全因死亡率[5],需要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在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中,患者因慢性消耗而引起肌肉量减少,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类风湿质[6]。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否也会引起肌肉减少,肌肉减少是否影响肌少症病情发生发展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将从横断面研究和长期观察试验入手,分析风湿免疫性疾病和肌少症之间的关系。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肌肉 类风湿关节炎 数据显示 老年人 功能减退
  • 简介: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胃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经多年研究,证实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disease,简称PUD)的发生和复发与HP感染密切相关,称之为HP相关PUD,将HP根治后,可使PUD治愈,很少复发.

  • 标签: 老年人 非甾体抗炎药 消化性溃疡病 发病机制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Alzheimer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血管因素在AD的发病及疾病进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流行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不断有证据证实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AD是老年变性病,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炎症、铝中毒、胆碱系统功能缺陷、细胞骨架改变以及颅脑外伤有关,均未提及与血管因素有关,而是把AD和血管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截然分成变性和血管两个概念,把是否有脑血管作为区分AD与VaD的要点,显然这样的分类已显示出局限性.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I)这一概念的提出为AD的归属提供了新的方向,AD是否应该属于VCI的范畴呢?这个问题的澄清不单是简单意义上概念的转换,而将会为AD的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一条新思路.

  • 标签: ALZHEIMER病 血管性认知障碍 神经分子生物学 病发病机制 血管性因素 脑血管病
  • 简介:随着社会老年化日益明显,痴呆和糖尿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两大主要疾患。流行学调查显示在美国10%以上老年人患2型糖尿,1994年北京地区的5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为10%~12%;美国70岁及以上痴呆患病率达13.9%,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的痴呆患病率为3.5%~4.8%。老年人群中糖尿和痴呆的流行学研究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两者在老年人群中均具有高发病率、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医疗支付等,而这两大疾病的相关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探讨热点。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会老年化 痴呆 糖尿病患病率 流行病学调查 老年人健康
  • 简介:慢性阻塞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引起的[1]。慢阻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但其他环境暴露如生物燃料和空气污染起了重要作用。除了上述暴露,宿主因素也有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病率 慢阻肺 噻托溴铵 慢病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白血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1994-2005年收治58例老年AML患者(≥70岁)回顾分析了其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比较。结果亚标准剂量组(A组)33例.减量组(B组)9例,支持治疗组(C组)8例。A组与B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39.4%.22.2%。生存期明显异常(P=0.01).分别为167天和68天。C组生存期176天,与亚标准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引起副反应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生存状态,继发性,PBWBC〉1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50%,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预后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70岁以上AML患者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治疗应个体化,其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老年人呼吸危重症监护是指对收治的老年人呼吸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呼吸肌肌力下降、肺顺应降低、呼吸道过滤功能下降、呼吸器协同功能差、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降低、对缺氧和二氧化碳刺激反应下降,老年人呼吸危重症往往具有来势凶、进展快、极易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复杂等特点。

  • 标签: 危重症监护 老年人 呼吸肌 多脏器功能衰竭 危重病患者 医疗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与老年糖尿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方法将264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DM)组164例、早期糖尿肾病(EDN)组60例和临床糖尿肾病(CDN)组40例,选择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血清肌酐(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铁蛋白(SF)、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滤(eGFR)等指标,对各组RDW-S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与相应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各组RDW-SD水平高于对照组[(38.8±5.8)flvs(35.1±5.4)fl,P<0.05],且随着eGFR水平的降低RDW-SD水平升高(P<0.05),EDN组RDW-SD水平与HbA1c、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糖尿病程、HbA1c、FBG、TC、TG、HDL-C、UA、Cr、ACR、Hs-CRP、SF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程、HbA1c、RDW-SD和ACR是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DW-SD增加时eGFR降低,两者有相关RDW-SD有可能作为糖尿肾脏的一个早期检测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衰老相关疾病,俗称老年.包括老年痴呆(如AD)、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糖尿、骨质疏松、心、脑血管、呼吸等系统疾患,以及肿瘤.其种类繁多,难以一一枚举.不同系统的衰老有其不同表现,因而各种老年亦表现各异.但老年的根本病理基础,无不是细胞的衰老.他们可以以神经系统的细胞(如老年痴呆)的衰老为主,可以以内分泌系统的细胞(如老年糖尿)的衰老为主,亦可以以免疫系统细胞的衰老为主.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多与其自身的基因网络有关.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如置遗传与细胞衰老于不顾,不免舍本求末.但老年的发病受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举例如下:

  • 标签: 老年病 分子机理 帕金森病 糖尿病 肿瘤
  • 简介:痴呆是由各种原因造成人的智能全面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限于个体的疾病,而且因其带来的巨大社会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发达国家,痴呆是继心脏、癌症、中风后的第四位死因,据估计我国现有约500万左右患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猛发展,老年痴呆必将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卫生和社会问题,而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期痴呆中的主要类型.

  • 标签: 流行病学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 公共卫生问题 老年性痴呆 disease 临床综合征
  • 简介:衰老与老年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衰老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发育成熟后,就可能出现某些老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征象逐渐增多,到了高龄阶段.老化日趋严重,不可避免地出现衰老。老化和衰老主要表现为组织细胞的退行改变和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减退。所谓老年,大多数是在退行改变基础上发生的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衰老与老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本文仅就衰老与老年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衰老 老年病 退行性改变 征象 严重 生理现象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Parkinsondisease,PD)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及其存在的可能机制。方法人组PD患者73例,采用疲劳量表(FatigueSeverityScale,FSS)评定患者是否存在疲劳,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并进行UPDRS、Hoehn—Yahr分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MDS)、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thescaleforoutcomesinPDforautonomicsymptoms,SCOPA—AUT)等评定,比较疲劳组(FSS分值/9〉4)和非疲劳组(FSS分值/9≤4)在各方面是否存在差别。结果73例参与疲劳评价的PD患者中,56例(76.7%)存在疲劳。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治疗的并发症、自主神经功能及HMDS与疲劳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PDRS第二部分评分及HMDS是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疲劳是PD患者的常见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及抑郁对疲劳存在一定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疲劳 老年人
  • 简介:众所周知,过去被认为是老年人多发的颈椎,近年来不仅老年人多见,而且年轻人也容易发病,甚至某个中学竞有20%以上中学生患颈椎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因素所致:1.当今生活方式的转变,参与电脑与网络活动者日益增多,尤其是年青的白领和学生们;加之高速公路的发展和驾车族的增加等,均易因为长时间屈颈和颈部外伤而诱发或加剧颈椎的发生。2.由于城镇人口的大量流人,原有的体力劳动人群逐渐转向知识型或半知识型发展者增多,以致伏案工作和/或接受冉教育者成倍增加,工作时间大大超过人体的正常代偿机能,从而成为颈椎退变多发的另一重要因素。3.与体育运动和健身措施不当有关,实践证明,伏案一天后,再去做过多、过度的颈部体操和练功不仅无助于颈部保健,反会促使和加剧颈椎的退变。

  • 标签: 老年颈椎病 防治 颈椎退变 中学生 生活方式 网络活动
  • 简介:随着人类老龄化进程的加速,AlZheimer(AD)逐渐成为老年常见疾病.它有着特有临床和病理特征.然而其病因学机制仍不甚清楚,兴奋氨基酸毒性学说和钙超载学说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 标签: ALZHEIMER病 NMDA-Ca^2+-NO路径 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