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密闭式吸管与一次性吸管在临床气管切开使用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一次性吸管与2009年12月5例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管进行临床使用对比,从吸时间、吸效果、并发感染、患者耐受程度、经济价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密闭式吸管从以上各方面均优于一次性吸管。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管较一次性吸管更为便捷、安全、有效。

  • 标签: 密闭式吸痰管 一次性吸痰管 临床使用对比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持续机械通气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脓痰及痂易聚集并堵塞支气管管腔,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加重呼吸衰竭,甚至引起继发性肺不张。吸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但同时也能引起肺泡塌陷,降低肺顺应性,影响血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吸时由于机械通气中断,同时又因负压抽吸将肺内口高氧气体吸出,可引起低氧血症,加重器官损害。不必要的频繁吸和常规的按时吸增加了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易造成患者的气道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此外,如吸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所以适时吸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适时吸痰 吸痰法
  • 简介:摘要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帮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依据祝谌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浊不化……为标”科学理论及李振中、尹翠梅提出的浊不化相当于蛋白质非酶性糖化物,提出浊不化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在浊不化基础上浊瘀血互结于脉络(血管)壁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本质所在。故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基本法则。

  • 标签: 糖尿病 血管病变 痰浊不化 化痰散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吸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紧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气道吸管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生吸管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导管扭曲、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发生吸管插入困难的百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防止人工气道吸管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吸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确保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阴沟肠杆菌败血症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疗效及选药方向。方法8例早产儿阴沟肠杆菌败血症病例回顾性统计药敏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早产儿阴沟肠杆菌败血症应用三代头孢治疗效果理想,耐药菌株应用碳青霉稀类药物敏感率高,疗效可靠。结论早产儿阴沟肠杆菌败血症早期应用三代头孢、碳青霉稀类抗生素治疗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及成活率。

  • 标签: 阴沟肠杆菌 早产儿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杆菌在预防细菌性阴道病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病例8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用甲硝唑联合乳杆菌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复发率为11.9%,对照组有效率为85.37%,复发率为21.95%。结论用甲硝唑联合乳杆菌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与单用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复发率明显降低。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乳杆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例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的泛耐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所用的药物,划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热清治疗,B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不加用中药热清。记录两组的疗效及预后,其余治疗均按临床常规进行。结果舒普深+热清组痊愈8例,显效6例,进步3例,无效1例,28天死亡1例,舒普深组痊愈4例,显效3例,进步2例,无效2例,28天死亡4例。讨论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热清来治疗泛耐的鲍曼不动杆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不动杆菌 肺部感染 治疗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骨科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检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结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正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果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部切口感染 防控体会
  • 简介:摘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部分患者可能与病毒及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有关,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多,并伴随血清血小板自身抗体(PAIgG)水平下降,提示HP可能是部分ITP的致病因子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有助于寻求可能导致ITP发病的新病因,以及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并可提出了非免疫治疗新方法。但是HP在ITP的发病意义仍有争论,这有赖于更深层次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更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来明确。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