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16岁,学生.半年前,在跨越教室门坎时,突感左跟腱处疼痛,同时听到跟腱裂响声.迈右腿时又感右跟腱处疼痛,同样听到跟腱断裂声.当时尚能坚持学习,逐步感双足跖屈无力,走路及跑步速度减慢.体检:双足跟轻度肿胀,双侧跟腱可触及断裂间隙,局部压痛,双足跖屈无力,不能提踵.血生化正常,血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试验正常.

  • 标签: 跟腱 双侧 正常 突发 疼痛 诊断
  • 简介:脂肪栓塞综合征(FotEmbolismSyndrome,简称FES)是骨折创伤后的早期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多发性骨折合并脂肪栓塞发生率为43.5%,表现为以肺功能不全为中心兼有中枢神经系统变化的征侯群。如不能早期确诊和积极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或死亡。本组从1990年~1997年报告12例,对其诊治讨论如下。

  • 标签: 脂肪栓塞综合征 多发性骨折 早期诊治 治疗 肺功能不全 创伤后
  • 简介: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倒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谚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峰值骨密度-20OSD更适合于临床,但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诊断标准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WHO 中国人 女性 男性
  • 简介:目的观察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病椎切除,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或填充骨水泥钛网支撑,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2月~2005年4月对26例胸椎单脊椎原发性肿瘤患者实施后路一期病椎切除、脊髓减压,同时对良性、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前路单纯植骨融合、填充自体骨钛网支撑,高度恶性肿瘤采用骨水泥钛网支撑,所有患者实施后路植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本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2岁(14~52岁)。其中,动脉瘤样骨囊肿5例,骨囊肿2例,血管瘤5例,骨髓瘤3例,嗜酸性白细胞肉芽肿2例,骨巨细胞瘤6例,骨肉瘤3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8例,C级7例,D级3例,E级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8年。术前疼痛24例,术后无疼痛22例(91.7%),疼痛减轻2例,疼痛缓解率95.8%。20例脊髓功能障碍者,14例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脊髓功能改善率95%。6例患者出现8个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4%。结论胸段单脊椎原发性肿瘤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安全可行,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胸椎 脊椎肿瘤 脊髓压迫症 内固定器 外科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前,胸椎侧凸前路矫形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与传统后路矫形手术相比,前路矫形手术的矫形力可直接作用于侧方移位和/或旋转的椎体,拥有力学的优势,可获得更好的畸形矫正和平衡重建.前路矫形手术的融合节段可明显缩短,保留更多的活动节段,且无需剥离腰背部肌肉,因此可能降低远期下腰部退变、失代偿以及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年龄较小、仍有较大生长潜能的青少年,前路矫形手术切除了椎体生长的软骨板,可消除单纯后路矫形手术后远期可能出现畸形加重的"曲轴效应".另外,前路矫形手术是通过缩短而不是延长脊柱来矫正侧凸,减少了因牵拉脊髓而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对于儿童和体瘦的患者,前路矫形手术还可以避免后路手术的内固定隆起和迟发性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缺点.

  • 标签: 矫形手术 前路 椎体 后路 入路选择 特发性胸椎侧凸
  • 简介: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侧凸矫治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应用于腰椎.胸椎侧凸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又毗邻重要组织,使得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尤其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争议.我科2002年7月~2004年1月对14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全部应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并与全部应用椎板构、椎弓根钩及部分应用椎弓根螺钉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矫形效果.

  • 标签: 胸椎 椎弓根螺钉技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患者 矫治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髂棘处取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999~2002年201例后路取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5例患者获得随访,最短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局部感染,通过灌洗引流和清创得到恢复.1例发生髂骨内板穿透,未引起临床症状.3例发生持续性疼痛,1例发生麻木.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在随访的85例患者中,21例(24.7%)有髂棘取骨处疼痛,其中13例(15.3%)影响日常生活.7例(8.2%)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取骨部位疼痛.6例(7.1%)瘢痕周围的皮肤感觉过敏,15例(17.6%)有瘢痕周围皮肤麻木.结论尽管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住院期间髂棘取骨处并发症较低,但经过长期随访,疼痛及麻木的并发症明显增高,应值得更多关注.

  • 标签: 并发症 患者 后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麻木 疼痛
  • 简介: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结缔组织遗传病,临床上以骨骼、心血管、眼组织、肺部、皮肤及硬脊膜病变为主要表现,其发病率占普通人群1/5000~1/3000[1~3].约63%的MFS患者合并>10°的脊柱侧弯畸形.MFS患者脊柱手术后常并发心血管疾病[4~7],而术后并发自发性气胸国内罕有报道.我科于2003年9月治疗1例MFS脊柱侧弯,术后早期发生自发性气胸,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术后早期 马凡综合征 脊柱侧弯畸形 患者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矫正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82°(75°~92°),平均柔韧性30%(20%~40%),平均双肩高度差为15mm(5~35mm),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5h(3.2—4.3h),平均失血量865ml(660~1070ml),平均融合节段为11节椎体(9节~12节),术后侧凸主弯平均Cobb角31°(22°~37°),平均矫正率62%(50%~76%),平均双肩高度差为7.5mm(0~11mm),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d(8—11d)。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年(1.1—6.3年),所有患者至末次随访时侧凸主弯矫正角度未发生丢失,固定节段全部融合。结论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矫正术能有效治疗主弯在75°~92°度之间,柔韧性不〈20%的重度僵硬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

  • 标签: 青少年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矫形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