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发性阴囊钙沉积症始发多于儿童及青年期,是特发性皮肤钙沉积症的一个亚型。泌尿外科临床很少见。现将我院就诊的二例中老年病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维族,男,65岁。因阴囊多发无症状结节十五年收住。查体:发育营养可,心肺无异常,肝、脾正常。既往无肿瘤病史,无代谢性疾病,无特殊疾病

  • 标签: 特发性 皮肤钙沉积症 阴囊 病例报告 泌尿外科 中老年人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突发小便不能自解30h,剧烈疼痛2h,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既往排尿通畅。体检:T37.7℃,BP110/70mmHg,耻骨上膀胱区隆起、压痛、叩浊音。腹肌紧张,穿刺抽出淡血性液体,插导尿管于后尿道处受阻。B超检查: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未见充盈膀胱,盆腔大量积液,前列腺部尿道结石。膀胱区平片示:后尿道处有直径2cm的结石影。拟诊:①后尿道结石;②膀胱破裂。

  • 标签: 膀胱破裂 自发性
  • 简介:本文对1974年至1998年收治的7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认为B超、CT扫描已成为定位诊断的主要手段,本组病例CT扫描确诊率达96%。治疗腺瘤以囊内切除为宜,增生需根据病理结果来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T扫描 治疗 诊治经验 确诊率 定位诊断
  • 简介:目的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水平。方法对4例膀胱小细胞癌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69.5。其中3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化疗,1例行姑息性膀胱全切。3例死于肿瘤复发,平均生存20个月,1例存活7年。结论原发性膀胱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 简介:小儿常复性肾病(FRNS)是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经正规泼尼松治疗初次反应后6个月内2次,或1年内3次以上复发或反复.约占小儿NS的30%~50%,临床治疗颇为棘手.近年我们以中医中药为主治疗,旨在降低复发率,提高缓解率,减轻副作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儿科肾病住院患儿60例,均符合小儿常复发性肾病(FRNS)的诊断标准[1],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岁2例,5岁~10岁16例,11岁~14岁12例,平均年龄6.5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岁3例,5岁~10岁17例,11岁~14岁10例,平均年龄6.3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 复发性紧病 FRNS
  • 简介: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类型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9例尿蛋白检查阳性的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项尿蛋白定量检查较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的敏感性高;肾小球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与肌酐清除率下降的关系较肾小管性蛋白尿更明显。结论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肾小球性蛋白尿较肾小管性蛋白尿发生率低,但伴有肾小球性蛋白尿者更易发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

  • 标签: 系统性硬化症 继发性肾损害 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 混合性蛋白尿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5年-2005年确诊的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16例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7岁~77岁,平均(59±10)岁;病程1~120周;10例行肾活检,采用ELISA法检测PR3-ANCA、MPO-ANCA、Anti-GBM三种抗原,肾脏病理行光镜(HE、PAS、PASM、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6例中肾脏受累14例(14/16)87.5%,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或无尿、肾脏体积增大、血肌酐升高,10例行肾活检病例中,新月体形成(8/10)80.0%、病理有坏死(2/10)20.0%;肾外表现中肺受累(5/16)31.3%、消化道受累(11/16)68.8%、发热(7/16)43.8%、乏力(9/16)56.3%、体重下降(5/16)31.3%、皮疹(1/16)6.3%、关节痛(2/16)12.5%、肌肉酸痛(4/16)25.0%、结膜炎(3/16)18.8%、听力下降(1/16)6.3%、咽痛(1/16)6.3%、外周神经炎(1/16)6.3%、贫血(13/16)81.3%、血沉增快(8/16)50.0%、C反应蛋白增高(10/16)62.5%、补体巴下降(2/16)12.5%、MPO-ANCA阳性(15/16)93.8%、PR3-ANCA阳性(1/16)6.3%、Anti-GBM阳性(1/16)6.3%。16例患者中9例采用甲基泼尼松龙0.5~1.0g冲击治疗1~3个疗程,其中7例配合血液净化,1例GBM抗体阳性患者还采用了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泼尼松1mg·kg^-1·d^-1联合环磷酰胺或骁悉治疗;2例采用中等剂量泼尼松(30-40mg/d)联合硫唑嘌呤50mg/d,1例症状较轻患者单用泼尼松15mg/d,1例拒绝治疗出院。预后:完全缓解(5/16)31.3%.显著缓解(8/16)50.0%,部分缓解(1/16)6.3%,无效(2/16)12.5%、其中1例死亡(1/16)6.3%,总体有效率〉80.0%,病死率6.3%。结论:原

  • 标签: 原发性小血管炎 临床表现 病理 免疫复合物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的关系.方法:检测56例PNS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结果:健康对照组及PNS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的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中、低表达无差异.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健康对照组及PNS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依次降低,健康对照组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阴阳两虚型,与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阴阳两虚型低于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与PNS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虚证的一项量化指标.

  • 标签: 红细胞 CR1 数量表达 相关基因 PNS 肝肾阴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