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血栓远端静脉高压和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的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患者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报导称约22%~29%的DVT患者可能并发致命的肺栓塞[1].DVT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美国每年约有50万人发病,我国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护理 静脉回流障碍 静脉管腔 肢体肿胀
  • 简介:目的:探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及其危险因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连续抽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300名蒙古族健康人群进行OP患病率调查,发现OP43例,为病例组,未发生OP的257名中随机抽取86名为对照组。对2组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和性别等17项予以比较分析。所得资料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又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OP的患病率为14.33%。OP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排除进入模型的其他作用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岁和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促使OP发生的危险性分别是原来的1.10倍和1.21倍(OR分别是1.10和1.2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城市居住和进食蔬菜少促使发生OP的危险性分别是农牧区居住和进食蔬菜多的3.85倍和3.82倍(OR分别是3.85和3.82,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促进发病。而男性和饮酒多促使发生OP的危险性分别是女性和饮酒少或无的0.41倍和0.11倍(OR分别是0.41和0.11,其95%可信区间内均不包含1,P均<0.05),女性更易发生OP,饮酒多可阻止发病。结论增龄、体重指数增高、城市居住、进食蔬菜少和女性是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饮酒多为其保护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蒙古族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在正常软骨细胞及中期和晚期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中上调或下调miRNA146a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metallopeptidase13,MMP13)的表达变化规律。探索miRNA146a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人膝关节软骨4例,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12例。骨关节炎组又依据Kellgren-Lawrenc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分为中期和晚期骨关节炎。通过化学转染的方法转染miRNA146amimic或miRNA146ainhibitor于各组软骨细胞,测定上调或下调miRNA146a后,MMP1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人软骨细胞中上调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及抑制组均出现明显的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下调miRNA146a后,MMP13蛋白水平下降,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中期OA软骨细胞表达MMP13水平高于晚期OA软骨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OA软骨细胞上调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抑制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OA软骨细胞上调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OA软骨细胞抑制miRNA146a后,MMP13的蛋白水平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NA146a可调控软骨细胞MMP13表达,从而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

  • 标签: 骨关节炎 MIRNA 146a MMP 13 RNA干扰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男性抑郁情绪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于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8例(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患者66例(对照组),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估抑郁值,双能X线测定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睾酮(T)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两组抑郁评分,分析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的相关性,计算血浆IL-6、Cor、ACTH、T、NA、5-HT的水平,探讨抑郁对骨质疏松影响的潜在机制。结果骨质疏松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年龄和体重指数均无差别。骨密度值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68,P=0.02);骨质疏松组血浆IL-6、Cor、ACTH、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睾酮(P)和5-HT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男性抑郁情绪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抑郁 老年男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环磷酰胺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mg/kg、8mg/kg、10mg/kg)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骨密度分别下降了9.8%、13.3%和15.6%;股骨骨小梁数目分别下降了49.8%、65.5%和72.8%;股骨骨小梁分离度则分别上升了225.2%、416.9%和577.4%。结论环磷酰胺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微结构受损,且环磷酰胺剂量越大,骨微结构受损越严重。

  • 标签: 环磷酰胺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杜仲及其盐制品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盐制对其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SD雌性大鼠分为伪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杜仲生品治疗组和杜仲盐制品治疗组,除假手术组施行假手术外,其余均行手术彻底摘除卵巢,术后4周开始杜仲生品及盐制品水提液灌胃给药(4.0g/kg?d),实验过程称体质量,连续给药12周后,颈动脉取血,测定血钙(S-Ca)、血磷(S-P)含量,ELISA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雌二醇(E2)含量;动物处死后剥取完整子宫称重,采用HE染色法进行子宫病理学检查,剥离双侧股骨,双能X射线衍射法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HE染色法观察股骨骨小梁形态和成骨细胞数量,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骨小梁微体系结构。结果杜仲生品及盐制品能有效抑制去卵巢所致的大鼠体重增加,升高血清钙、雌二醇的含量,降低血磷、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含量。增加大鼠股骨骨密度,改善股骨骨小梁微体系结构,增加股骨骨小梁成骨细胞数量,且长期用药对子宫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杜仲生品及盐制品对于大鼠去卵巢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有良好治疗作用,且盐制品效果优于生品。

  • 标签: 杜仲 盐制品 去卵巢 骨质疏松 骨小梁 骨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腰背肌力的影响,为进一步对POP的综合康复方案进行优化奠定基础。方法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太极拳组)进行每次1h,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期为6个月的“陈式太极拳运动”训练,另外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健步走组)进行每次1h,每日1次,每周6次,周期为6个月的普通健步走运动,对两组患者进行训练前后的腰屈伸等速肌力测试,对腰屈伸的AROM、PT、PT/BW、TW、TPT及F/E等数值进行分析。结果太极拳组干预后的AROM、60°角速度时腰屈曲及腰伸展的PT、PT/BW均明显高于健步走组,90°角速度时腰伸展的TW高于健步走组、TPT及F/E低于健步走组;而健步走组在90°角速度时腰屈曲的TPT略低于太极拳组(P<0.05);结论与健步走运动相比,使用太极拳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的腰背屈伸肌力得到更明显的提高。

  • 标签: 太极拳 健步走 骨质疏松 腰屈伸 等速肌力
  • 简介:目的:观察服用三髓粉1~5年对老年人骨密度、临床症状及骨折的中长期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收集老年人服用三髓粉1~5年前后的骨密度、临床症状和脆性骨折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三髓粉1~5年(平均2.8年)后,临床症状和骨密度均能持续或显著改善,股骨颈平均骨密度增加1.52%,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率由3.7%降至0.9%,下降75.0%。结论长期(1~5年)服用金诺三髓粉对改善骨密度和临床症状仍然持续有效,并可大幅降低骨折率,证明三髓粉是保护骨与关节健康安全有效的辅助食品。

  • 标签: 三髓粉 骨质疏松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对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12月将180例绝经后膝骨关节炎妇女随机分为金天格胶囊组(A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B组)、仙灵骨葆胶囊组(C组),每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MMP-3、OPN、雌二醇(E2)、Ⅰ型胶原C端肽(CTX)和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水平。结果A组和B组在治疗后4周和6周JOA和VAS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B组在治疗后4周的MMP-3表达改善明显(P<0.05),优于其他两组。治疗后6周,A组OPN和MMP-3表达水平改善明显(P<0.05),优于其他两组。同时,A组和C组CTX和PINP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B组。结论金天格胶囊能有效改善绝经后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可能通过调节OPN和MMP3的复合体表达,改善关节软骨的功能实现这一目的。

  • 标签: 中医中药 金天格胶囊 绝经后 膝骨关节炎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目的: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I型胶原α1链基因-1997G→T纯合突变可降低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现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提高TT型成骨细胞COLIA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能否逆转COLIA1基因-1997G→T突变对TT型成骨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COLIA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感染TT型成骨细胞。比较感染后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的表达水平、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的差异。结果过表达COLIA1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后,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α1链mRNA的表达水平、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较未感染组及空病毒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腺病毒载体提高TT型成骨细胞的I型胶原α1链mRNA的表达水平,可增加I型胶原的含量、细胞基质钙含量以及钙结节数量。TT型成骨细胞I型胶原合成的减少导致细胞外基质减少,导致钙质沉着部位不足可能是-1997G/T患者BMD降低的原因。

  • 标签: I型胶原 基因多态性 -1997位点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对髓核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8(matrixmetalloproteinase-28,MMP-28)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体正常髓核细胞,将3个不同浓度的IL-1β(0ng/mL、10ng/mL、50ng/mL)和3个不同浓度的TNF-α(0ng/mL、50ng/mL、100ng/mL)分别与体外扩增的第3代髓核细胞联合培养72h,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法测定MMP-28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不同浓度(0ng/mL、10ng/mL、50ng/mL)的IL-1β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2h后,各组间MMP-28mRNA转录水平(0.325±0.019、0.343±0.018、0.343±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0ng/mL、50ng/mL、100ng/mL)TNF-α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2h后,各组间MMP-28mRNA转录水平(0.325±0.019、0.515±0.02、0.6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浓度组MMP-28mRNA转录水平较低浓度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IL-1β对正常人体髓核细胞MMP-28转录无调控作用,而TNF-α可以上调MMP-28mRNA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