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下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injuryclassificationandseverityscore,TLICS)系统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腰椎骨折病例资料89例,按AO分型:A3.1型22例,A3.2型22例,A3.3型31例,B2.3型6例,C1.3型8例。用改良TLICS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比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切口无感染。随访12~60个月,平均29.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有Ⅰ~Ⅱ级的恢复。结论由于下腰椎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应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改良TLICS系统是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
  • 简介:作者指出颈椎损伤大多数根据力学或形态学进行分类,不能对稳定性进行量化。同神经功能一样,稳定性是关系到治疗和预后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一种针对下颈椎(C3~7)损伤的稳定性进行量化的方法的可信度。在该量化系统中,每一脊柱节段被分成4部分(前、后、右柱和左柱),每一部分均根据骨折移位和韧带损伤的严重性单独进行评分

  • 标签: 损伤严重度评分 颈椎损伤 可信度 评估 稳定性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Load-sharing评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评分为4~6分的患者应用后路手术;对于评分≥7分且保留完整骨折椎后方结构、不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路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对于评分≥7分且骨折椎后方结构破坏或伴有脱位的患者,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骨折椎体次切+前路植骨术。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后凸角、椎管占位及椎体压缩于手术后均得到恢复,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不完全性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3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例,2级神经功能恢复者14例,1级神经功能恢复者24例。根据Denis分级对术后腰痛评价分级,P149例,P214例,P36例。术后31例恢复原来从事工作或体力劳动,32例更换较轻松工作或轻体力劳动,6例生活能自理但不能参加正常工作及劳动。结论改良Load-sharing评分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改良Load-sharing评分 胸腰段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美国NOF联同美国学会等9家学术团体制定了最新“美国防治骨质疏松症医师指南”,经循证医学论证,建议:①确保足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②定期的负重和肌肉强化运动,减少跌倒风险;③骨密度检测对象:所有65岁以上妇女;有危险因素的较年轻绝经后妇女和65岁以上男性;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④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指征;⑤治疗的药物。我们建议:中国医师可以参考这个指南,结合实际情况,检测骨密度,评估风险因素,识别高危人群,防治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预防 治疗
  • 简介:AO脊柱内固定学会的专业标准读物——《AO脊柱手册》简体中文版一书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由MaxAebi、VincentArlet和JohnKWebb教授主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教授和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袁文教授担任主译。本书分为原理与技巧卷和临床应用卷。

  • 标签: 脊柱内固定 专业标准 中文 手册 学会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简介: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会员分为:团体会员、个人会员、企业会员。一、入会条件(1)团体会员:遵纪守法,能提供有效社会团体注册登记证件或其它相关证明;从事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医院、科室、部门、基地、中心等,经申请可接纳为本会团体会员;(2)个人会员:遵纪守法,拥护本会规则,热心于骨质疏松研究及临床,有一定的骨质疏松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自愿加入本会并愿为本会服务,经申请可接纳为本会个人会员;(3)企业会员:诚信守法经营、具有有效企业营业执照,并通过相关年检程序;遵守本会规则的骨质疏松相关的企业,经申请可接纳为本会企业会员。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会员 学会 中国
  • 简介:经过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主任委员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现面向国内外骨质疏松界同仁、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11.4L2016.4)全体成员及第六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全体成员(2011.11-2014.11)发布会员规则。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中国 学会 会员
  • 简介:经过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ss)主任委员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现面向国内外骨质疏松界同仁、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11.4-2016.4)全体成员及第六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全体成员(2011.11.2014.11)发布会员规则。依据“规则”中的相关条例,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成员,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中国 学会 会员
  • 简介:经过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OCCGS)主任委员办公会议讨论决定,现面向国内外骨质疏松界同仁、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2011.4-2016.4)全体成员及第六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全体成员(2011.11-2014.11)发布会员规则。依据“规则”中的相关条例,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成员,首先应是会员,在会员基础上被选为主委、副主委、常委、执委、委员和青年委员;第六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CJO)编委会成员首先也应该是OCCGS的会员,在会员基础上被选为杂志主编、副主编、常委编委、编委及青年编委(特邀撰稿人)。因此,第五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成员和第六届《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会成员应按会员规则,申请补办成为会员。国内外骨质疏松界同仁凡符合条件者均可以申请成为本会团体会员、个人会员或企业会员。见以下规则: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会员 中国 学会
  • 简介:为进一步加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的各项工作,骨质疏松委员会于2012年8月19日下午在京召开了学会办公会议,刘忠厚主委主持会议,候任主委马远征、总干事郭亦超、副总干事张智海、周惠琼、曲强及学会、杂志办公室人员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就建立学科组等有关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并作出如下决议:一、建立骨质疏松有关的学科组。在骨质疏松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工作需要和骨质疏松各学科的发展,建立相关的学科组。学科组设主委1人,副主委1人,委员若干人。

  • 标签: 骨质疏松 委员会 老年学 学会 中国 办公会议
  • 简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原中国老年学学会)于2015年2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五届五次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学会主委刘忠厚、总干事郭亦超、副总干事张智海及办公室主任马晓骥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医学学会 分支机构 老年学 会议 中国 办公室主任
  • 简介:中华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A学术大会于2007年11月11日在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顺利闭幕。本届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香港骨科医学院和香港骨科医学会共同协办,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主题,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骨科专家及全国各地从事骨科专业的专家、学者5000余人参与了这次盛会,共同交流骨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骨科学术会议 国际会展中心 中华医学会 COA 省医学会 骨科专家
  • 简介:椎体间植骨、侧后方植骨融合或者前后方结合的植骨融合技术都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植骨融合率较低,植骨块塌陷、移位,髂骨供骨区并发症等,由于术后即刻刚度不足,往往还需要附加内固定或者长期卧床.椎体间融合器技术的出现,弥补了单纯植骨块融合的不足,因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对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腰椎椎体间融合系统 椎间融合器 生物力学 腰椎间融合术 分类
  • 简介:申请条件:①自愿申请。申请人职称为副主任医师以上,博士、硕士以上学历,英语水平为CET6级以上,可以自行上国际英文网站检索资料,年龄不限;②根据2013年社团组织管理的新规定,骨形态计量学学科组对外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形态计量学专家委员会,又如,HRT学科组,称为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激素替代疗法(HRT)专家委员会;③邮寄纸质版的同时,请将电子版发至回执下面的邮箱,经学会办公室转发学科组主任审核认可后,由学会发证书;④每个学科组专家委员会由7—9人或9—11人组成,专家来自国内外。

  • 标签: 专家委员会 骨质疏松 老年学 学会 中国 骨形态计量学
  • 简介:目的探索脊柱钉棒系统应用于骨盆后环损伤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6例骨盆后环损伤,按照Denis分型,Ⅰ型20例,Ⅱ型12例,Ⅲ型4例。按照Tile分型,B3型1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4例。应用脊柱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将万向椎弓根钉从双侧髂后上棘处开槽置入髂骨后部内外板间,钉尾沉于骨质内,连接棒通过双侧骶棘肌隧道放置固定后,在骨盆后环处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内支架”有效固定。结果30例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均无螺钉松动、断棒、骶髂关节再次脱位及内固定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按刘利民等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3例,中2例。结论脊柱钉棒系统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固定有效牢靠,操作简便,无需复杂定位,创伤小,恢复快,无透视条件的基层单位也可行手术,极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钉棒系统 骨盆后环 内支架
  • 简介: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就无校准体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如来源于结肠成像术)的临床应用发布了新的官方立场,并提出机会性骨质疏松筛查技术。ISCD定量CT工作组综述了这些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证据,并在2015年ISCD官方大会上提出一份报告和建议。该文将讨论与ISCD官方立场相关的支持证据、理论说明、争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综述了统计参数映射方法的最新进展。

  • 标签: 非同步和内部校准 机会筛选 骨质疏松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统计参数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