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方法采用校正MEWS评分系统对急诊院前急救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值比较患者门诊治疗、专科住院治疗、ICU及院外抢救治疗的分诊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患者门诊治疗、专科住院治疗、ICU及院前抢救治疗三组评分值两两对比,各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校正MEWS评分值的逐渐升高,病死率也随之升高,死亡组高于生存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校正MEWS评分系统对急诊院前急救患者评估,能够判断病情,指导急诊分诊分流,估计预后,而且简便、快捷,适合急诊院前急救应用。

  • 标签: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方法采用校正MEWS评分系统对急诊院前急救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值比较患者门诊治疗、专科住院治疗、ICU及院外抢救治疗的分诊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患者门诊治疗、专科住院治疗、ICU及院前抢救治疗三组评分值两两对比,各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校正MEWS评分值的逐渐升高,病死率也随之升高,死亡组高于生存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校正MEWS评分系统对急诊院前急救患者评估,能够判断病情,指导急诊分诊分流,估计预后,而且简便、快捷,适合急诊院前急救应用。

  • 标签: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护理工作中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所带来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传统的对比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间的100例ICU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其中一组患者我们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就是将患者均等无差别地分给几个小组进行护理,我们将其称之为对照组;对于另一组患者,我们在进行护理时会采取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会根据护理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我们将其称之为观察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ICU住院所花的时间及费用、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对照组的患者所需的住院时间、花费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而患者的满意度则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结论综上可知,在ICU护理工作中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以很好地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升,值得我们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理评分系统 ICU护理 应用初探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The Baylor出血积分、GBS评分系统、FRS评分系统在非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非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92例,以在院内或30d内死亡和(或)再出血为研究终点,比较不同评分方法对非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292例非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d内病死率为4.11%(12/292),再出血率为10.27%(30/292)。GBS评分系统对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评分系统,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16,FRS评分系统的AUC值为0.748,The Baylor出血积分的AUC值为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e Baylor出血积分对再出血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评分系统,其AUC值为0.718,FRS评分系统AUC值为0.672,GBS评分系统AUC值为0.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在较高的死亡和再出血风险,其中GBS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的价值较高,The Baylor出血积分预测再出血的价值较高,FRS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的价值与The Baylor出血积分相当,预测再出血的价值GBS评分系统相当。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The Baylor出血积分 GBS评分 FRS评分 预后评估
  • 简介:随着肝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终末期肝病已经成为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由于肝源所限,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病人能进行肝移植。原来沿用的CTP(Child-Tureotte-Pugh)分级因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已不适于作为肝移植的标准,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更合理的新标准来代替CTP分级。MELD是2002年2月由美国器官分配联合网络(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UNOS)颁布实施的成人肝移植的新标准。MELD是一个连续的评分系统,所以能反映肝病的进展情况,更能正确预测等待期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肝移植技术 MELD 评分系统 终末期肝病 器官分配 适应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抢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急诊内科抢救室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高分组(>t5分)和低分组(0~4分),各50例。对比两组 入住ICU几率、死亡率、1月后转归情况,分析该系统评分和患者入住ICU几率的关系。结果高 分组人住ICU比例、死亡率均高于低分组(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与人住ICU几率呈 正相关。结论 急诊内科抢救室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内科 抢救室 临床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在分层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00例患者住院24小时之后进行评分,其中有病情变化的需要再次评分。结果16到22分60例,23分到32分176例,33到40分64例,大于40分的0例,根据所得到的分数将患者分为三级,分别为A,B,C级,住院期间因为病情的变化而需要再次评分的患者有59例。结论重症护理评分系统可以按照得分多少将患者分为三级,得分越高的话就越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需要护理的问题也越多,需要采用的护理措施也越多,还需要配备有经验和能力比较强的护士来护理,真正体现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对应。

  • 标签: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 分层护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护理对ICU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76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科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均3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基于ICNSS评分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护理质量明显更优(P

  • 标签: ICU 脑出血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护理干预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评分方法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的应用现况及进展。多数研究者认为该评分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廉便于操作的优点,适用于急诊科,但该评分尚存在有最佳截断点不统一,研究样本量不足等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进展
  • 简介:目的院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院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5月因急性阑尾炎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行保守治疗的成年急性阑尾炎患者134例,采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患者初次就诊情况进行评分,结合患者出院后随访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院保守治疗有效组33例,改良Alvarado评分为3.70±0.31,中位数为4分,众数为4分;再手术组患者101例,改良Alvarado评分为7.23±0.14,中位数为7分,众数为7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得分最佳诊断截点为6分,此时的敏感度为90.1%,特异度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73.7%.结论院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对急性阑尾炎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得分在6分以上可以考虑积极手术治疗,得分在6分以下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 标签: 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 急性阑尾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腰椎损伤程度评分系统(TLICS)系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段骨折患者376例,均行腰椎x线、CT、MRI检查,通过骨折形态,神经损伤状态(ASIA评分),及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情况,进行TLICS评分;其中采用MRI检查作为术前后纵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状态评估的主要方法,将后纵韧带复合体损伤分为:无损伤型、不确定型、断裂型。将术中探查和术前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明确MRI对PLC诊断的准确率。评分≤3分者6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评分=4者91例,根据患者是否有合并伤、合并伤的严重程度、及其全身情况,其中采用手术治疗者54例,保守治疗37例;评分≥5分者217例,均选择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7月(17~29月)。MRI检查对诊断PLC损伤的诊断准确度达84.9%。保守治疗中8例因顽固性腰背痛,5例因伤椎节段进行性后凸加重(其中2例并发迟发型神经损伤)而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恢复劳动能力,考虑和MRI检查没有明确PLC损伤有关。手术治疗中:5例伤椎节段后凸增加,内固定松动移位,二次行后路手术延长固定节段及融合术,分析原因:该5例患者术前均存在PLC损伤,可能与术中未行融合术有关。4例行后路固定后伤椎出现明显的空洞现象,而二次行前路稳定性重建。15例术后患者术后明显腰背部不适,VAS评分平均为5.4分,给与对症支持后均有缓解,VAS评分为2.1分。120例神经损伤患者中,均有明显好转,提高1~3个评分等级,没有1例发生神经症状的恶化。结论:TLICS在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其中PLC损伤的明确�

  • 标签: TLICS 胸段骨折 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组对比,探讨ICU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80例ICU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护理人员满意度为75%,研究组为9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更加合理的对护理资源进行分配,可以提高对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ICU ICU护理评分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摘要:目的 在ICU护理工作中,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住在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共有136例,利用电脑,将患者分为普通常规组和研究实验组,每组有患者68名。普通常规组患者根据医院旧例采用惯常使用的护理资源管理方式,研究实验组根据ICNSS进行护理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比较患者住院期间的数据,以此得出结论。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普通常规组患者的各项数值较差,相对而言,研究实验组患者在各项目中的分数都较高,护理效果更好,且研究中的数据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重症监护 护理评分系统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准确率高,容易为超声医师掌握和量化的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超声诊断仪器进行诊断,同时应用超声的评分法进行评分,观察患者诊断的情况。结果恶性结节患者共有13例,包括: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1例,髓样癌患者1例,乳头状癌患者11例。良性结节患者共有36例,包括髓样增生患者6例,甲状腺肿患者26例,腺瘤患者4例;将4分、5分与6分当做临界值,对结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判断,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超声评分法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准确率高,容易为超声医师掌握和量化的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超声诊断仪器进行诊断,同时应用超声的评分法进行评分,观察患者诊断的情况。结果恶性结节患者共有13例,包括: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1例,髓样癌患者1例,乳头状癌患者11例。良性结节患者共有36例,包括髓样增生患者6例,甲状腺肿患者26例,腺瘤患者4例;将4分、5分与6分当做临界值,对结节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判断,均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超声评分法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92名ICU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ICU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输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提高ICU患者的输血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ICU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盆骨折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医院骨盆骨折危重患者中选取60例,采取双盲法分为两组,考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护理,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感染、便秘、尿道损伤)发生率、不良事件处置成功率。结果:考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比组较低,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考察组不良事件处置成功率与对比组比较更低,有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危重患者护理管理中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提高护理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骨盆骨折 危重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7月 122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观察组患者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重症监护病房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人力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