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人体膝关半月中有一种特殊的解剖变异结构称为盘状半月,据资料记载其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18.7%。1889年Youny等的一项解剖研究首次发现,膝关外侧间隙存在盘状半月。1941年Cave等的一篇文献中提到,膝关的内侧间隙处同样存在着盘状半月。笔者在Pubmed以及中文CNKI等检索相关文献发现,有关膝关内侧间隙处存在盘状半月的文章较为少见,

  • 标签: 盘状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内侧 文献复习 PUBMED 解剖变异 侧间隙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FasT-Fix系统进行半月撕裂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对43例半月撕裂应用FasT-Fix系统进行关节镜下全内半月缝合,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者同时用自体半腱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评估半月缝合后的临床愈合情况,并进行Lysholm评分、美国膝关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国际膝关文献委员会膝关评估(the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kneeevaluationform,IKDC)评分。结果随访12~26个月,平均18.5个月,根据Barrett标准评价半月临床愈合情况,37例临床愈合,临床愈合率为86.05%;Lysholm评分:术前(45.79±8.67)分,术后(90.05±4.75)分;IKDC评分:术前(42.49±4.52)分,术后(73.95±1.85)分;KSS评分:术前(39.14±5.29)分,术后(91.60±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sT-Fix修补半月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是临床上可靠的半月缝合方法。

  • 标签: 半月板 关节镜 膝关节 全内缝合
  • 简介:半月在分散负荷、吸收震荡、稳定及润滑关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48年fairbank就从分析X线片中发现了半月损伤及缺失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存在联系,随后又有学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半月切除术会导致进行退行关节炎。全部或者部分半月切除可使关节表面的峰值压力增加40%~700%,增加的关节接触面压力必然会同时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Rijk等人研究显示,与半月切除术相比,立即进行半川移植并术显著减少关节软骨的退行变,而延迟半月移植比半月切除会导致更严重的关节软骨的退行变。对于那些损伤较重的半月.恰当的半月移植不失为一项可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异体半月板移植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半月板切除术 骨性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4例合并血管损伤膝关周围骨折,首先采用可靠、快捷的方法稳定骨折,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直接修补术、端端吻合术、大隐静脉逆转桥接修复术,移植长度3~11cm。术后常规行小腿筋膜室切开减压。结果2例截肢,4例术后吻合口处血栓形成,62例获6~40个月随访,彩色多普勒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管径与正常血管段比较无明显差异。59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治疗膝关周围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关键,术中选择合理骨折固定物,注重修复顺序及血管吻合的质量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 标签: 血管 损伤 修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失血与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的相关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单侧全膝关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其隐性失血量并采用美国膝关协会(kneesocietyscore,KSS)功能评分随访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膝关功能,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同时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中是否输血、使用假体类型以及术后抗凝方案等对术后隐性失血发生的影响。结果低隐性失血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KSS功能评分均高于高隐性失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以及植入的假体类型与隐性失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隐性失血可影响全膝关置换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且其与性别、年龄、假体类型有关,围手术期有针对的预防有利于术后膝关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膝关节功能 因素分析
  • 作者: 杨光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骨科,重庆409000
  • 简介:膝关关节炎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疾病,根据有关研究表示:美国中膝关关节炎患者共有4500万,国内农村中老年人群患膝关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25%,而城镇中老年人群患膝关关节炎的概率大约为33%。随着我国越发的人口老龄化逐渐进展,膝关关节炎的发病率也逐年提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干扰。故采用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预防;治疗
  • 简介:由我国著名关节外科专家吕厚山教授等编写的《膝关外科学》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九章构成,从解剖到生物力学,从创伤到肿瘤,从先天性遗传疾病到各种关节炎,从骨科检查法到放射影像学,从超声到核医学,对膝关及其各种疾病做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若干章节详尽的讲了关节镜和人工关节在创伤,骨肿瘤和各种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骨与软骨的组织工程和半月移植等方面的技术,具有先进知识介绍和临床技术指导的两重意义。

  • 标签: 关节外科学 膝关节 出版 先天性遗传疾病 放射影像学 半月板移植
  • 作者: 周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 第9期
  • 机构:雅安市雨城区草坪坝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雅安 625000
  • 简介:<正文>膝关关节炎,是膝关的一种软骨退行性病变,其一般情况下以中老年人多发。目前其病因并不十分完全清楚,其症状常常会引起膝部的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 简介:融合或强直的膝关过去常常被认为是全膝关置换术的禁忌证,所以很少有此类疾病进行全膝关置换术的报道。但国外最近的研究表明,全膝关置换治疗融合或强直的膝关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年来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置换治疗 人工假体 强直 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 简介:脊髓灰质炎后遗膝关屈曲挛缩畸形并发其他病症的矫治报道不少,本文就单纯因股四头肌瘫痪所致膝关屈曲挛缩畸形30~40°的矫治作一讨论,其他原因所致则不在本组讨论中。1986年4月~1994年4月,我们采用胫骨干牵引+股骨髁上截骨+中医药治疗31例(简称牵引+截骨+中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膝关节屈曲挛缩 疗效观察 儿麻后遗 畸形矫治 中医药治疗 术前牵引
  • 简介:目的:总结膝关内及其周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采用动力髁加压钢板(DCS)、倒置型带锁髓内钉(GSH)和胫骨平台解剖钢板配合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镍钛记忆合金骑缝钉内固定治疗膝关内及其周围骨折,结合患肢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结果:24例获随访8~30个月,优良率高,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膝关内及其周围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CPM功能锻炼及主动锻炼极为重要.

  • 标签: 膝关节骨折 内固定治疗 动力髁加压钢板 倒置型带锁髓内钉 胫骨平台解剖钢板 松质骨加压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近端切除术后重建膝关外侧稳定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腓骨近端切除的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共28例,腓骨近端切除后行外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止点骨重建;对照组8例,不行韧带重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术后行膝关内翻应力试验,X线片测量膝关外侧间隙,与健侧对比并分级。参照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52个月,平均35个月。末次随访时,试验组膝关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A级;对照组膝关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关节间隙增大分级为D级。试验组评分为(97.5±3.2)分,对照组为(86.5±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结论腓骨近端切除后重建外侧副韧带及股二头肌腱止点,操作简单,可恢复膝关外侧稳定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腓骨近端切除 膝关节稳定性 韧带止点重建
  • 简介:目的比较全膝关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引流管夹闭时间对术后失血量及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TKA治疗99例(99膝)膝关退变性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23例,女76例;平均年龄68.7岁(58~75岁)。根据夹闭引流管时间不同,术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2h,33例)、4h组(引流管在切口缝合完夹闭4h,33例)及不夹闭组(引流管在术后不夹闭,33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4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2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h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不夹闭组(P〈0.05)。三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显著高于2h组和不夹闭组(P〈0.05),而2h组患肢肿胀发生率、皮下瘀斑发生率与不夹闭组相似(P〉0.05)。三组患者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结论相比引流管不夹闭,引流管夹闭2h及4h可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但不影响隐性出血。尽管引流管夹闭4h术后总失血量最少,但可显著增加患肢肿胀发生率及皮下瘀斑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引流管 夹闭时间 失血量
  • 简介:Hosono对3种不同方式的椎成形术的轴疼痛的发生率进行前瞻研究,以确定是C7椎成形还是深部伸肌剥离是椎成形术后产生轴疼痛的主要原因。通过对91例颈脊髓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被分成3组,2001年前的患者均采用了C3-7的椎成形术(左开门C3-7组,共37例),

  • 标签: 椎板成形术 疼痛 颈椎后路 深部 肌肉 颈脊髓病
  • 简介: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一般建议行人工全膝关置换术治疗。大多数术者是将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fatpad,IPFP)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然而患者术后膝前痛常有发生。目前,全膝关置换术术中是否保留IPFP对于改善膝关功能,减少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对髌韧带长度影响方面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较少。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髌下脂肪垫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手术视野 膝骨关节炎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
  • 简介:椎间盘源疼痛现已逐渐受到广大学者们的认同和重视,但临床中对这类疾病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慢性椎间盘源的下腰痛,而对慢性颈椎椎间盘源疼痛(cervicaldiscogenicpain)较少提及。随着临床中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0%~15%)以及人们对其发病机理的进一步认识,这类以颈椎椎间盘退变为基础的慢性疼痛疾病已在临床诊断中变得越发常见。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疼痛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肩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术治疗。术后2、4、6、8、12周,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此后每年随访一次。分别在术前和终末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Los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均给予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个月(6~36个月),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9.4±2.6)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6±1.2)分,功能评分平均为(4.2±1.4)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2.6±1.4)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2.8±0.6)分;手术后终末随访平均UCLA评分为(30.4±3.6)分,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2±1.6)分,功能评分平均为(8.8士1.2)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4.9±0.4)分,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6±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本组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5.7%。结论肩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治疗全面、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的首选方式。

  • 标签: 老年 退变性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