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移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内移症的确诊率也越来越高。育龄期是内移症的高发年龄,76%在25—45岁之间,25%~35%不孕症患者与此病有关川。近30年来丹那等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其疗效肯定,但存在一定的副反应,且价格昂贵。本文对复方醋酸棉酚片(以下简称棉酚片)与丹那治疗内移症的疗效及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旨在探讨前者治疗内移症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复方醋酸片 丹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随着天气变暖,美服务也开始红火起来。购物中心、地下商城、街边美容店,所有的“时尚”地带,都有美女性的身影。一把钳,一副搓刀,一个酒精棉球,这就是很多美甲店“全套”的工具。要提醒的是,这种“简陋”的美服务存在诸多不规范、不卫生的地方。很可能给爱美的女士带来健康隐患。

  • 标签: 美甲 酒精棉球 健康隐患 美容店 卫生 服务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宫颈涂抹解除活跃期阵痛和加速产程进展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拟定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大4cm时宫颈管涂抹复方利多卡因胶浆5ml,对照组除不用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观察组同,观察比较两组在活跃期的产痛程度、宫口开大情况、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60min镇痛效果按标准判定明显高于对照组(97.60%VS20.00%P<0.005),观察组的活跃期和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胶浆在宫口开大4cm时涂抹在宫颈管腔内,具有良好镇痛作用,加快了宫颈扩张,缩短了活跃期和总产程的时间,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的分娩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利多卡因胶浆 宫颈 活跃期镇痛 产程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拉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针剂辅助治疗,治疗组给予奥美拉针剂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5.3%,对比差异明显(P〈O.05)。治疗后治疗组的胃部疼痛和嗳气呃逆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奥美拉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能有效改善预后与缓解症状,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奥美拉唑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状舌管囊肿(TDC)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术前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超声检查24例TDC,共25个病灶,通过以下方面评价肿物特征:病灶位置、大小。囊壁、边界、形状、囊内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囊内分隔、瘘管以及是否存在甲状腺,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单纯囊肿表现;3个病灶呈不均匀混合回声表现;11个病灶以无回声为主,内可见少许点、片状回声,术后病理示囊内容物为淡黄色混合液含豆渣样物;4个病灶呈类实性表现,病理示内容物为黄白色油脂样粘稠物或粘稠黄色胶冻样物。术前超声正确诊断23例,诊断准确率为92%。另外2例术前超声检查被误诊为皮样囊肿、鳃裂囊肿各1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有助于判定囊肿或瘘管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其与舌骨、甲状腺的关系,能对大多数状舌管囊肿作出正确诊断,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超声检查 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各孕周羊水型胎儿球蛋白(amnioticfluidAFP,AFAFP)的中位数值,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neuraltubedefects,NTDs)的监测与诊断,并探讨AF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具有羊膜腔穿刺指征的7336例孕妇进行AFAFP定量检测,筛查阳性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AFAFP值随着胎儿的生长及孕期的延长逐渐降低,Ln(AFAFP值)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数学方程式为Ln(AFAFP值)=-0.17×孕周+14.29(R-squared=0.9244);孕16~23周AFAFP2.5MOM值(即cutoff值)依次为42211.88ng/mL、35634.28ng/mL、25562.80ng/mL、25394.18ng/mL、21437.18ng/mL、18096.75ng/mL、15276.85ng/mL、12896.35ng/mL;对临床诊断无脑畸形、心脏膨出、脑膨出、脐膨出、死胎检出率高;同一孕周孕妇的AFAFP浓度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FAFP值与孕周的数学方程式及各孕周的中位数值。该AFAFP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胎儿的安全状态,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其它的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早发现、早诊断,预防重大畸形胎儿出生,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具意义。

  • 标签: 羊水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法 神经管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宫外孕84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盆腔包块消退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8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且观察组的盆腔包块消退时间、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

  • 标签: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宫外孕
  • 简介:目的探讨母体血清胎蛋白联合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神经管畸形及遗传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孕期(15~20~(+6)周)血清胎蛋白AFP≥2.5MoM孕妇胎儿超声检查结果,统计分析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综合征及其他异常检查结果。结果1405例血清胎蛋白AFP≥2.5MoM孕妇中,超声检出神经管缺陷37例,其中露脑畸形2例、无脑儿5例、脊柱裂14例、脑膜脑膨出16例。检出遗传综合征12例,其中肢体-体壁综合征5例、VATER联合征3例、Cantrell五联征2例、Meckel-Gruber综合征2例。其他畸形例47例,包括心脏畸形2例、腹壁裂5例、脐膨出6例、死胎13例。胎儿附属物异常中,胎盘厚12例、羊水少12例。结论利用孕妇血清AFP水平测定结合胎儿超声检查是中孕期胎儿神经管缺陷及合并脊柱裂或腹壁裂的遗传综合征等异常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能为临床遗传咨询及孕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甲胎蛋白 神经管缺陷 遗传综合征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米非司酮在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宜兴市中医医院妇产科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13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予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研究组68例予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同时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00mg连续3d,两组均定期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β—HCG)水平,B超监测包块缩小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60例)88.2%,对照组治愈率(56例)8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β—HCG转阴时间、包块缩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效果优于单独使用MTX。

  • 标签: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苷(以下简称低右)在习惯性流产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对28例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早孕妇女,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苷或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进行治疗。结果:28例孕妇中22例正常分娩,2例胚胎停止发展,余4例已孕21—30周待产。结论: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低右或联合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能有效治愈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

  • 标签: 习惯性流产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苷
  • 简介:目的:对丹那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服用药物不同分为二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丹那治疗的36例患者为对照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组有效率、复发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谷丙转氨酶升高、阴道出血、体重增加等,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丹那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且二种药物治疗效果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丹那,因此,在临床上治疗上应首选米非司酮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

  • 标签: 丹那唑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 作者: 钱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克霉阴道片在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将其纳入研究组(n=25)或对照组(n=25)。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同时,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克霉对于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克霉唑阴道片;妊娠;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
  • 简介:《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于2011年2月14日发表了乳腺癌国际研究组BIG1-98研究的最新结果:与他莫昔芬相比,来曲辅助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死亡、疾病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复发风险 激素受体 绝经后 来曲唑 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绒毛膜癌氨蝶呤耐药细胞系(JAR/MTX)的杀伤与逆转耐药效应及与氨蝶呤(MTX)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根据对JAR/MTX的不同处理分为空白组、DMSO溶媒组、MTX组和丹参酮Ⅱa组。采用HE染色进行显微镜下各组细胞形态学观察;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药物作用前后各组细胞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各组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表达;MTT法检测丹参酮Ⅱa作用前后半数抑制浓度并计算其逆转耐药倍数。结果丹参酮Ⅱa组药物作用24h可见细胞核肿胀,核膜皱缩及消失,核分裂象减少及坏死,而MTX组细胞坏死不明显。GST-π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HSP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丹参酮Ⅱa组药物作用24h后HSP27的表达率为20.20%、GST-π的表达率为16.30%,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组药物作用24h后β-hCG为(23.04±11.32)U/L,与空白组[(358.80±19.00)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酮Ⅱa与MTX配伍作用于JAR/MTX细胞后的逆转耐药倍数为5.3。结论丹参酮Ⅱa对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JAR/MTX具有杀伤与逆转耐药的效应,丹参酮Ⅱa可使JAR/MTX细胞HSP27及GST-π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与MTX同时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丹参酮Ⅱa 人绒毛膜癌 耐药绒毛膜癌细胞系JAR/MTX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氧驱动吸入对喘息型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06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喘息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混悬液2ml,复方异丙托溴铵2.5ml氧驱动吸入,每日2次。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其退热时间,喘息及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氧驱动吸入辅助治疗喘息型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

  • 标签: 复方异丙托溴铵 布地奈德 支原体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联合亚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5年5-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行术前检查提示腋窝淋巴结阴性的10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均为52例),分别采用吲哚菁绿联合亚蓝(试验组)或者核素联合亚蓝(对照组)作为淋巴示踪剂对患者进行SLNB,术中根据冰冻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种方法在乳腺癌SLNB中检出率的差别。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两组患者间前哨淋巴结(SLN)和转移性SLN检出率及检出数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试验组52例患者中,皮肤淋巴管荧光显影者49例(94.2%,49/52),SLN荧光显影者52例(100%,52/52),SLN检出率为100%(52/52),而对照组的检出率为96.2%(50/52)。试验组转移性SLN检出率为32.7%(1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4%(8/52)(χ-2=4.27,P=0.039)。试验组共检出SLN190枚,中位数为3(2-4)枚,对照组共检出SLN158枚,中位数为2(1-4)枚,两组患者SLN检出数目相似(Z=-1.58,P=0.113)。试验组共检出转移性SLN26枚,中位数为0(0-1)枚,而对照组共检出转移性SLN9枚,中位数为0(0-0)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2)。结论在乳腺癌SLNB术中应用吲哚菁绿联合亚蓝法示踪,其SLN检出率与核素联合亚蓝双标法相当,且能提高转移性SLN的检出率,并可协助术者精准定位SLN的位置,降低手术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吲哚花青绿
  • 简介:目的评价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来膦酸组29例,帕米膦酸二钠组25例。给药方法:来膦酸4mg+生理盐水50ml静脉滴注15min;帕米膦酸二钠60m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4h;均每4周1次,共3次。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疼痛缓解情况:来膦酸组完全缓解(CR)15例(51.7%),部分缓解(PR)9例(31.0%),临床获益[CR+PR+轻度缓解(MR)]93.0%;帕米膦酸二钠组CR11例(44.0%),PR7例(28.0%),临床获益88.0%。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低钙血症。结论来膦酸与帕米膦酸二钠对乳腺癌转移性骨痛有较好的疗效;两药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但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

  • 标签: 乳腺癌 骨转移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炭和亚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诊断为乳腺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其中采用纳米炭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纳米炭组)40例,采用亚蓝联合核素示踪前哨淋巴结组(简称亚蓝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阳性率及各种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数目用xˉ±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纳米炭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40/40),亚蓝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7.5%(39/40);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纳米炭组(3.4±1.5)枚和亚蓝组(3.2±1.5)枚;前哨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纳米炭组32.5%(13/40)和亚蓝组25.6%(10/39,本组有1例未检测出SLN)。两组上述各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N阳性率:χ2=0.450,P=0.502;平均SLN检出数:t=0.984,P=0.326)。纳米炭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116枚,平均为(3.2±1.1)枚(2~5枚),其中黑染57枚,染色率49.1%,亚蓝组非前哨淋巴结检出97枚,平均(2.8±1.1)枚(1~5枚),蓝染26枚,染色率26.8%,两组非前哨淋巴结平均每例检出数目及染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P=0.009和χ2=11.079,P=0.001)。术后腋下积液发生情况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结论纳米炭和亚蓝分别联合核素示踪法在腔镜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均能到达良好的示踪效果,检出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瘢痕小、并发症少,纳米炭有助于检出更多的非前哨淋巴结,可能更适合作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示踪剂。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