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泌尿结石的病因诊断及预防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妊娠合并泌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实施住院治疗。其中,15例给予解痉、止痛、抗感染等治疗,同时辅以饮水、体位引流等处理;3例孕妇给予局麻下留置双J管治疗,更换频率为2月/次,至产妇分娩后,再给予微创碎石术治疗。产后经过6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均未见复发症出现,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通过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防治妊娠中晚期增大右旋的子宫压迫右侧输尿管而导致泌尿结石症。

  • 标签: 妊娠 泌尿系结石 预防 治疗
  • 简介:目的对宫颈息肉采用传统术式与宫腔镜切术的疗效进行比较,阐述宫腔镜治疗的优势。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确诊宫颈息肉的89例患者分为两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患者采用传统术式,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患者应用宫腔镜切术,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宫颈息肉,宫腔镜下切宫颈息肉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复发率均低于传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宫腔镜能发现妇检不能发现的多发性宫颈息肉及合并的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彻底。结论应用宫腔镜技术在诊治宫颈息肉方面较传统术式有较大优势。

  • 标签: 宫颈息肉 宫腔镜 电切术
  • 简介:MDA—MB-435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癌症中心Cailleau等建立的一个细胞,来自患转移性乳腺导管腺癌的31岁高加索女性的胸腔渗出液,一直被视为乳腺癌细胞而广泛使用。

  • 标签: MDA-MB-435细胞系 黑色素瘤 乳腺肿瘤
  • 简介:目的构建并筛选出最有效的HPV16E6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宫颈癌细胞中HPV16E6基因表达的长期影响,探讨E6基因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HPV感染及宫颈癌治疗探索新方法.方法构建HairpinsiRNA质粒,稳定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鉴定转染细胞中的质粒DNA,通过Real-TimeRT-PCR检测细胞中HPV16E6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p53、p21等蛋白的变化.MTT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SiHa细胞转染siRNA后细胞增殖曲线.结果HPV16E6AhairpinsiRNA表达载体转染人宫颈癌SiHa细胞,可以在细胞内长期表达siRNA,有效抑制细胞内HPV16E6基因的表达.E6AsiRNA能抑制细胞生长,作用持续达4个月以上.结论利用siRNA表达载体抑制整合在细胞中的外源HPVE6病毒癌基因可能是治疗HPV感染和宫颈癌的一种新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小干扰RNA 宫颈癌 癌细胞 人乳头状瘤病毒 RT-PCR检测
  • 简介: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一个新方法,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宫腔镜直视下切除息肉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4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治疗 子宫内膜息肉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克隆柱法提取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加低密度干细胞培养基筛选获得呈“球样”生长的乳腺癌干细胞,行CD44、CD2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为12.1%,且在全克隆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在形成的细胞球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并且在诱导分化时可见明显类管腔样结构形成,并表达CK18及CK14。结论克隆柱法是提取细胞中癌干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克隆柱法
  • 简介: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HEC-1A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Ishikawa和HEC-1A细胞中Erα、Erβ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Ishikawa细胞中,Erα、Erβ蛋白均呈阳性表达,而在HEC-1A细胞中Erα呈弱阳性表达,Erβ阴性表达;Ishikawa细胞中Erα、Er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EC-1A细胞;(P<0.01).结论Ishikawa细胞是ER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而HEC-1A细胞则为ER低表达细胞.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 细胞培养 ISHIKAWA HEC-1A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就诊的2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给于生物反馈联合刺激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单纯Kegel锻炼盆底肌,3个月后填写尿失禁等级评分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底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降低,有效率、盆底肌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优于单纯Kegel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尿失禁 女性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35岁,住院号10309,查体发现下腹部包块4年,月经期延长2年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T36.5°C,P90次/分,R23次/分,BP16//11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扪及一约妊娠3+个月大小包块,质稍硬,活动可,无压痛。妇科检查:宫颈光滑,质稍硬,宫体平位,约妊娠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整,质地稍硬,活动可。B超示:子宫肌瘤。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拟行子宫全切术。

  • 标签: 脉管内平滑肌瘤 输卵管系膜 子宫肌层 水肿 入院查体 腹部包块
  • 简介: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永生化细胞。方法将原代培养的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转染质粒PCD2SV40T,G418筛选并进行单克隆细胞挑选,采用核型分析、免疫细胞化学、RT-PCR、裸鼠成瘤实验等方法对传代培养后的抗性单克隆细胞进行鉴定。结果首次建立了EMs患者在位内膜间质细胞永生化细胞hEM15A,该细胞具有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特征,可连续传代,表现为正常二倍体核型,未观察到致瘤性。结论hEM15A细胞易获得、培养难度小、细胞均一性高、存活时间长,可成为EMs的研究工作中实用的体外模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永生化 细胞系 间质细胞 在位内膜
  • 简介:乳腺白血病浸润(leukemicinfiltrationofbreast)为大量白血病细胞浸润乳腺软组织引起的局部肿瘤,尚无统一名称,亦称为乳腺白血病(breastleukemia),而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乳腺浸润时亦称为乳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GS)。近年来,本科收治了2例以乳腺肿块为首发表现的AML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妊娠 白血病
  • 简介:对于神经外科幕上相邻或者累及运动、语言功能区的神经上皮肿瘤,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在最大程度的保护重要的脑功能区皮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手术的关键就是功能区定位。术中直接皮层刺激可以直接定位脑功能区的确切位置,是目前最准确可信的脑功能定位方法。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直接皮层刺激技术,联合应用皮层诱发电位,术中脑电图,术中超声等生理技术,治疗大脑运动、语言功能区胶质瘤35例,配合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功能区胶质瘤 直接皮层电刺激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刺激(electricalstimulation,ES)对机械力诱导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正常对照组、刺激组、加力模型组和加力后刺激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间接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变化,JC-1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membranepotential,MMP)变化,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加力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内ROS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3酶活性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加力组相比,加力后刺激组细胞活性增强,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上升,细胞内ROS含量减少,Caspase-3酶活性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可通过维持细胞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内ROS含量及Caspase-3酶活性,而对机械力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成纤维细胞L929 电刺激 机械力损伤 细胞活性氧 CASPASE-3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盆底功能分基础的盆底生理功能和压力控尿功能、张力支持功能、生殖与性功能。各种诱因导致盆底功能障碍,首先出现盆底生理功能的变化。因而使通过电刺激来改善和修复盆底的生理功能成为可能,同时利用生物反馈原理嘲使患者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通过PHENIXU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利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结果疗效显著。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株SKOV3.ip1细胞转染表达短发卡状RNA(shRNA)的质粒后,SKOV3.ip1细胞中Her-2/neu基因表达的变化,和对SKOV3.ip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针对Her-2/neu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转染SKOV3.ip1细胞,从mRNA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三个方面评价shRNA表达载体对Her-2/neu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shRNA表达载体可以有效的抑制SKOV3.ip1细胞Her-2/neu基因的表达,使Her-2/neu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细胞凋亡增多。结论靶向Her-2/neu的shRNA表达载体可以有效抑制Her-2/neu基因的表达。

  • 标签: RNA干扰 卵巢癌细胞 HER-2/NEU基因
  • 简介:目的评估经阴道胚胎绞杀局部MTX注射联合宫腔镜下切术治疗未破裂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浙江省绍兴市妇幼保健院7例未破裂CSP患者在超声介导下采用经阴道双腔取卵针直接绞杀灭活胚胎并MTX孕囊内注射,1周后行宫腔镜下胚胎切术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结果孕龄47~96d,3个患者曾有2次剖宫产(42.86%)。治疗前β-hCG水平3644~91086IU/L,MTX用量49~70mg,β-hCG降至正常时间(16.86±3.24)d。住院日平均(10±2.83)d。手术期间估计失血量〈50ml,不需要输血,无子宫破裂,无术后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和肝功能损害。结论该方法能采用物理方法即刻灭活胚胎,MTX用量少,效果确切,是治疗未破裂CSP一种安全有效的保护妇女的生育能力的方法。

  • 标签: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经阴道胚胎减灭 局部MTX注射
  • 简介:目的研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KDR)在单纯增生、腺肌病患者经宫颈子宫内膜切手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endometrium,TCRE)前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子宫内膜切手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诊刮病理为单纯增生内膜,于刮宫后12~15d行切手术,取切内膜标本10例、子宫腺肌病增殖中晚期的患者切子宫内膜10例为术前实验组;功血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7例为术后实验组;正常对照选取增殖中晚期子宫内膜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组织中MVD、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并抗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间质微血管并进行微血管计数、以计算机图像分析获得VEGF、KDR值.结果单纯增生及腺肌病之子宫内膜其MVD、VEGF及KDR的表达在TCRE术前与正常对照组和术后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单纯增生和腺肌病TCRE术后的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纯增生与腺肌病之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表达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腺肌病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均值比单纯增生高.结论子宫内膜切术对子宫内膜MVD、VEGF及KDR的表达起降调节,为子宫内膜切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提供理论依据.对于腺肌症患者术后辅以抗血管药物可能有助于抑制复发.

  • 标签: 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腺肌病
  • 简介:目的探讨外用溃疡散与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主要成分为壳聚糖盐酸盐)对组织学确诊的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患者经宫颈环形切术(LEEP)治疗后局部伤口愈合及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100例拟行LEEP的HSI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外用溃疡散)52例和观察组(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48例,比较术后2组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和渗液量、渗液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后,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治疗HSIL的疗效显著,促进创面愈合,组织相容性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外用溃疡散 可降解高分子止血吸附器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环形电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cytologytest,TCT)、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形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在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钟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治疗的CIN患者274例,比较TCT、阴道镜下活检和LEEP活检的结果。结果TCT检查与阴道镜下活检诊断符合率为65.33%(179/274),诊断Kappa值为0.412(P〈0.05);TCT检查与LEEP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5.55%(207/274),诊断Kappa值为0.558(P〈0.05);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活检诊断符合率为55.84%(153/274),诊断Kappa值为0.271(P〈0.05)。结论TCT检查是目前辅助诊断CIN的有效方法,阴道镜下活检无法完全替代LEEP活检,LEEP是一种有效的诊断及治疗CIN的方法。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下活检 LEEP 宫颈上皮内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