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作者: 李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湖北 黄石435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羊水穿刺在产前筛查无创高风险病例中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产前筛查无创高风险孕妇中抽选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在产前筛查中采取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对比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和后续的随访结果。结果: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性染色体异常诊断准确率为100.00%,21-三体综合征准确率为97.50%,18-三体综合征准确率为96.00%,13-三体综合征准确率为95.65%,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7.22%,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诊断准确率与临床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筛查无创高风险病例中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中采取羊水穿刺染色体检查可以很好地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准确率较高,从而更好的推行优生优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羊水穿刺;产前筛查;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
  • 简介:病例摘要患者张某,30岁,因宫内妊娠39周,阴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4h,于2000年10月19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0年1月14日,预产期2000年10月21日,妊2产0.孕期定期产检,各项化验均正常.10月18日B超:宫内妊娠单活胎,头位,羊水深度6cm.

  • 标签: 早期诊断 栓塞早期 羊水栓塞
  • 简介: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AFE)是产科一种凶险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医生对AFE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不足,AFE病例往往会被误诊为产后出血、产科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并因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而延误抢救。近20年来,产科工作者对于AFE的研究逐渐深入,对于早期诊断AFE,改善预后取得了明显效果,死亡率由1995年的60%[2]降到近年的16%-35%[3,4]。现将我院2010-2013年羊水栓塞3例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羊水栓塞 诱因 预防 诊断
  • 简介: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因其起病急,极为凶险,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羊水栓塞的观察及护理的方法,包括有效观察与预防、诊断准确、及时抢救和护理、肝素的合理使用及身心护理,其中通过及时地发现、诊断、抢救和护理可以有效治疗产妇出现的羊水栓塞。

  • 标签: 羊水栓塞 观察 护理
  • 简介:超声(US)一直是胎儿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因为US无损伤、检查费用低、仪器普遍,并能实时成像。但是,US有其局限性,当羊水过少时,US显示胎儿结构受限,尤其是羊水过少时常合并双肺发育不良,US往往无法准确量化评价。此时,当羊水过少时,需要一种影像学方法来替代US完成胎儿结构及相关异常的产前评价。本文就羊水过少病因、羊水过少合并肺发育不良的可能机制、磁共振成像(MRI)对羊水过少相关异常尤其是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以及羊水过少胎儿的预后进行综述。

  • 标签: 胎儿 羊水过少 先天畸形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分娩方式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89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妊娠晚期羊水过少患者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围生儿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选择性剖宫产与急诊剖宫产、阴道分娩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为羊水过少的最佳分娩方式,可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 标签: 羊水过少 剖宫产 围生儿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2772例羊水,离心后将沉淀接种于培养瓶中,37°C5%CO2培养箱中培养。结果通过进行培养方法的优化,逐步改善细胞培养环境,筛选出可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最佳方法,培养成功率达99.9%以上。结论快速、及时处理羊水标本,控制细胞培养环境及条件,抓住细胞收获时机方可提高羊水培养成功率。

  • 标签: 染色体病 羊水 细胞培养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量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羊水量减少的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01例患者按羊水指数(AFI)分为A组和B组,A组(AFI为5.1~6.5cm)58例,B组(AFI为6.6~8.0cm)43例。同时选择101例羊水量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对受试对象进行胎心监护和B超检查。结果:羊水减少组剖宫产率、胎盘钙化率、新生儿窒息率、羊水污染率、FGR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新生儿体重和自然分娩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孕周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胎盘钙化率、新生儿窒息率、FGR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B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孕周、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和羊水污染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量的减少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要重视羊水量减少孕妇的监测工作。

  • 标签: 羊水量减少 妊娠结局 妊娠晚期
  • 简介:羊水栓塞(amnioticfluidembolism,AFE)是产科罕见的危急重症,一旦发生,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也是产科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同时,AFE存活者的远期恢复及再次妊娠的情况也引发了关注。

  • 标签: 羊水栓塞 DIC 保留子宫
  • 简介:目的通过胎儿的羊水染色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行产前诊断的1668例孕妇进行羊膜腔的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1668例,检出染色体异常68例,异常率4.08%。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是数目异常,异常率达到72.06%。在产前诊断指征中,筛查高风险异常核型30例(3.21%);在临界高风险及伴有其他异常指标者120例孕妇中,染色体异常者占11例,异常率9.17%。结论筛查高风险、临界高风险伴其他指标异常和高龄是产前诊断的主要指征,临床医生应加深对染色体病的认识,综合各种筛查、诊断方法,提高染色体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

  • 标签: 产前筛查 羊水细胞培养 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的因素并探索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以方法改进时间为界将羊水细胞培养结果分为两组,对比两组羊水细胞培养方法及培养成功率的差异。结果改进前组的515例羊水病例中失败32例,失败率为6.21%。改进后组的6736例羊水病例中仅有18例失败,失败率为0.27%。结论及时、正确处理羊水标本以及控制影响细胞培养成功的各个环节,可提高羊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 标签: 羊水 细胞培养 产前诊断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11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该研究是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羊水游离RNA测定全基因组表达谱,阐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所涉及的生物学通路。共有8例TTTS和8例正常单胎妊娠作为匹配对照纳入研究。所有标本从羊水中提取RNA后逆转为cDNA后利用芯片行微阵列杂交。结果提示TTTS病例

  • 标签: 全基因组 双胎输血综合征 羊水 受血 前瞻性研究 生物学指标
  • 简介:目的建立各孕周羊水甲型胎儿球蛋白(amnioticfluidAFP,AFAFP)的中位数值,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neuraltubedefects,NTDs)的监测与诊断,并探讨AF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具有羊膜腔穿刺指征的7336例孕妇进行AFAFP定量检测,筛查阳性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AFAFP值随着胎儿的生长及孕期的延长逐渐降低,Ln(AFAFP值)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数学方程式为Ln(AFAFP值)=-0.17×孕周+14.29(R-squared=0.9244);孕16~23周AFAFP2.5MOM值(即cutoff值)依次为42211.88ng/mL、35634.28ng/mL、25562.80ng/mL、25394.18ng/mL、21437.18ng/mL、18096.75ng/mL、15276.85ng/mL、12896.35ng/mL;对临床诊断无脑畸形、心脏膨出、脑膨出、脐膨出、死胎检出率高;同一孕周孕妇的AFAFP浓度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FAFP值与孕周的数学方程式及各孕周的中位数值。该AFAFP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胎儿的安全状态,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其它的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早发现、早诊断,预防重大畸形胎儿出生,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具意义。

  • 标签: 羊水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法 神经管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体病例的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体的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29%。性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8例(80.0%),数目异常的嵌合体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的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体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羊水 脐血 假性嵌合体 真性嵌合体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快速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价值。方法对248例孕18~24周,具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249例羊水后,应用特异性探针对未经过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共检出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异常率为2.4%。异常类型包括21三体,13三体,XO和嵌合型XO,以及XXX。21三体占全部异常的33.3%。其中,B超畸形提示异常诊断率最高,唐氏筛查高风险为指征的诊断异常率次之。孕妇年龄大于35岁组中诊断的染色体数目异常率低于年龄组小于35岁。怀孕次数1次、2次和3次组中分别有3例、1例和2例染色体数目异常胎儿。生产次数分为0次和1次的组别中各有3例异常核型胎儿。结论FISH技术用于羊水细胞13、18、21、X,Y染色体数目检查时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可以用于比例高的嵌合细胞的检测。血性羊水细胞可以进行FISH检测。

  • 标签: 染色体异常 荧光原位杂交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 简介:目的确定孕中期羊膜腔穿刺术后的胎儿丢失率。结局减少良性的活组织检查率。利益为孕妇提供更好的关于孕中期诊断性羊膜腔穿刺术利弊的咨询,并确保孕妇在作出产前筛查的决定前能够得到充分的信息和建议。总结基于不同的变量,羊膜腔穿刺术后的流产风险是有个体差异的。

  • 标签: 羊膜腔穿刺术 流产率 孕中期 染色体异常 孕妇 产前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45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妇女,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00%。检出异常核型31例,异常率为4.8%。21三体占全部异常核型检出率的35.5%,近三分之一的孕妇伴有超声软指标异常。以超声软指标异常及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和生育胎儿畸形史为指征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明显高于高龄妊娠、血清筛查高风险和21三体史。结论①高龄孕妇及血清学筛查高风险都有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尤其对伴有超声软指标异常者,建议其行产前诊断;②21三体占全部异常核型检出率的35.5%,应重视21三体产前筛查及诊断,以避免漏诊。

  • 标签: 羊膜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微球鉴别/分离法(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s-on-beads,BoBs)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西京医院产前诊断中心1973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羊水细胞进行BoBs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973例羊水中,共发现异常核型15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145例,BoBs检出133例。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组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最高,占该指征的81.82%。150例异常核型中,BoBs和核型分析均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4例,占异常核型的82.67%;BoBs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5例,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性染色体嵌合7例,BoBs检出4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结构异常14例,BoBs结果未见异常。结论BoBs技术可以快速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基因微缺失/微重复,联合染色体核型、基因芯片(chromosomalmicroarrayanalysis,CMA)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可对染色体结构异常和低嵌合正确检出,大大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效率与准确性。

  • 标签: BoBs技术 染色体核型分析 羊水细胞 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