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制剂对甲状腺癌术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30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遵患者意愿,接受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为观察组,共15例,在传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骨化三醇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注射液;对照组予传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骨化三醇治疗,共15例。分析丹参川芎制剂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血钙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7、30天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3天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30天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制剂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治疗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低钙血症 丹参 川芎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床上踩脚踏车活动对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于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2h开始踩脚踏车活动,活动强度和时间由医生风险评估后实施;对照组行常规的术后活动。分别记录两组患首次出现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术后首次进食情况。结果踩脚踏车活动可缩短术后禁食时间,促进肠道蠕动,缩短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速病人康复。结论踩脚踏车活动能明显加快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脚踏车 肠癌 快速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对SchatzkerIV~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研究对象按照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在手术复位并内固定后,对照组予主动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4~5周CPM,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术后3个月采用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伸膝活动度及术后1天屈膝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92.4±10.8)°vs.(84.5±12.0)°]、3个月[(118.6±12.4)°vs.(112.3±10.5)°]屈膝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88.2±4.2)vs.(84.0±5.0)]及疼痛[(26.5±3.2)vs.(24.9±3.4)]、功能[(19.0±1.7)vs.(18.2±1.9)]、活动度[(15.5±1.5)vs.(14.6±1.8)]、肌力[(9.4±1.1)vs.(8.8±1.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atzkerIV~V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在主动肌力训练基础上给予CPM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内骨折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颅咽管瘤(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影响因素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差异,为该疾病的诊治积累理论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为C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基本情况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率的影响,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发生情况患者炎性因子(TNF-ɑ、IL-1ɑ、IL-6、IL-8、MCP-1)的改变情况及各炎性因子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结果46例CP患者,28例(60.87%)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不同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的CP患者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炎性因子TNF-ɑ、IL-1ɑ、IL-6、IL-8、MCP-1表达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拟合影响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各炎性因子,5个因素均纳入了方程,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因素对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MCP-1、IL-8、IL-6、TNF-ɑ、IL-1ɑ。结论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较为常见,年龄、肿瘤直径、钙化情况为导致CP患者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主要因素,CP患者垂体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对多项炎性因子均存在明显影响,其中,MCP-1、IL-8、IL-6含量的改变较为显著。

  • 标签: 颅咽管瘤 垂体功能减退 影响因素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究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32例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行子宫全切术的32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尿失禁、尿潴留、排便困难、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颈癌组患者尿失禁、便失禁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尿潴留、排便困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宫颈癌组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力、Ⅰ类肌纤维疲劳度、Ⅱ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肌电位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较易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长时间和大面积的手术可对患者的组织及神经造成严重损伤,影响患者的排尿、排便等盆底功能

  • 标签: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盆底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共4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神经症状的患者,分为A组240例、B组232例,其中A组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B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体征和症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进行评判,记录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总有效率。结果A组VAS、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显效率为79.17%,高于B组的6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比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的疼痛及神经功能更好。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椎间盘移位 神经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hipreplacement,HR)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IFF)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IFF患者,平均年龄(71.26±5.27)岁。按照入院顺序分为HR组和PFNA组,每组50例,观察和记录两组手术、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和切口长度(其中PFNA组为主钉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随访12个月,评估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1)并发症:皮下血肿、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褥疮等;(2)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85,效度系数为0.848,采用人工计分法,共9个条目合计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良好。结果PFNA组下床、住院、负重锻炼时间高于HR组,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HR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HR组和PFNA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结论HR有利于老年IFF患者早期活动和髋关节功能恢复,PFNA内固定术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两种术式均具有良好的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应按临床需求选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髋骨折 老年人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的介入术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间在两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晚期肝癌的48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介入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介入术前护理干预的目的在于使、晚期肝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利于接受和完成治疗过程。本研究提示在介入术前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术前综合护理 并发症 护理服务满意度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的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类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培养所形成的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类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的类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的“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的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类器官在胃癌研究应用的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挽救性放疗在局部晚期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到2016年6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挽救性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9%,高于对照组的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05%)与对照组(18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挽救性放疗可能是局部晚期胃癌有效治疗手段,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积极的治疗可使一部分患者获益。

  • 标签: 局部晚期胃癌 挽救性放疗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精准医学是将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性化疾病预防与治疗策略,其基础核心技术是基因检测。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已有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精准医学面临着基因检测技术升级、基因组数据分析、基因信息如何与社会环境因素结合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 标签: 精准医学 基因检测 基因组学 功能精准肿瘤学
  • 简介:随着导航技术和微创技术的进步,脊柱微创手术得到了持续的发展。传统的术中影像系统(如C型臂透视系统)目前在脊柱手术应用广泛,而更为先进的影像系统如三维X线透视、锥体束CT、术CT/MRI等,则被研究证实具有更为安全和准确的内植物置入水平,同时还可以显著减少医护人员的放射线暴露剂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综述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既往认为其对放疗不敏感,故放疗在GIST应用极少。目前有研究表明,GIST并非普遍抗拒放疗,且3级及以上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给予适当剂量的照射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症状,提高局部控制率。作为目前晚期GIST非手术治疗的首选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ERK信号传导通路和RAD51蛋白的过度表达,减弱DNA的损伤修复,从而增加放射敏感性。放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综合应用可能增加临床获益。本文就目前放疗在GIST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放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的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的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病男性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Hb的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贫血 铁调素 白细胞介素6 铁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3960(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4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3960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960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miR-3960的表达水平为0.462±0.291,低于癌旁组织的0.981±0.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960表达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但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3960(miR-3960) 临床意义
  • 简介:^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是集解剖影像与功能影像于一体的新型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鼻咽癌诊断和分期,在鼻咽癌放疗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18F-FDGPET/CT在鼻咽癌靶区勾画、确定生物靶区、疗效评估及随访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鼻咽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计算机体层摄影 放射治疗 靶区勾画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BRD4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7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62例正常内膜组织及4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的5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1例正常内膜组织及34例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D4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271±1.858和60.4%(32/53),均高于正常内膜组织的1.165±0.639和29.0%(9/31)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1.429±0.696和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内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4mRNA和蛋白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其中Ⅱ、Ⅲ期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4.902±1.793和75.0%(11/17),高于Ⅰ期的3.472±1.639和38.1%(8/36);而G2、G3级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5.148±1.719和78.6%(22/28),高于G1级的2.736±0.793和40.0%(10/2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RD4mRNA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BRD4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病情预测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BRD4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