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微量元素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据文献报道,许多恶性肿瘤(如肺癌、消化道癌、肝癌、卵巢癌等)患者都有血清铜升高,并且有些学者认为血清铜可作为肿瘤活动程度和预后判断指标。但亦有学者认为价值不大。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清铜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我们对100例患有不同部位常见恶性肿瘤与100例健康人同时做了血清铜的测定,并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清铜 恶性肿瘤 自由基 白细胞
  • 简介:胶质瘤临床化疗效果不理想,大多对常用化疗药物不敏感,已有用肿瘤细胞系及临床观察研究发现肿瘤甲基化类抗癌药耐药与MGMT表达相关。本研究将体外药敏结果与同一病人肿瘤组织中MGMT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进一步证实MGMT表达在胶质瘤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对34例胶质瘤病人新鲜标本,进行了3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测定。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MGMT的表达,随后将肿瘤标本中的MGMT表达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T-PCR结果显示MGMT在获得有效RNA的26个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状况为:8例几乎不表达,相对表达值范围是0~2;有8例弱表达,相对表达值范围是2~5;有10例强表达,相对表达值均大于5。三种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中MeCCNU对大多数胶质瘤不敏感,但DDP和VM-26相对敏感的较多。DDP和MeCCNU的IC50与MGMT基因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13、P=0.001;r=0.696、P=0.002),VM-26的IC50与MGMT表达无显著相关。结论:临床标本中,多数有MGMTmRNA的表达,其强弱有较大的差异。MeCCNU和DDP的IC50和MGMT的mRNA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支持MGMT基因表达与胶质瘤对烷化剂类耐药相关。因此,检测MGMT的表达也可以为临床胶质瘤病人个体化化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胶质瘤 半数抑制剂量 MTT比色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六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 简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是调节细胞缺氧反应的主要转录因子HIF-1的活性调节亚单位,在许多肿瘤中表达增加,其与肿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HIF-1α的结构功能,在胶质瘤中的活性调节,HIF-1α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以HIF-1α为靶点的抗胶质瘤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神经胶质瘤 基因治疗 活性调节
  • 简介: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与胃癌细胞凋亡以及P13K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系列二步法检测63例人胃癌组织和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K-3β和P13K的蛋白表达。结果GSK-3β蛋白在63例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9.21%。GSK-3β的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而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在63例人胃癌组织中,GSK-3β、P13K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7,r=-0.300)。结论GSK-3β低表达抑制了胃癌细胞凋亡,并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在胃癌的发生发展GSK-3β与P13K可能有拮抗作用。

  • 标签: 胃癌 GSK-3Β P13K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6例胃癌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中E-cad全部表达.Ⅰ期E-cad的异常表达率为19.6%,而Ⅱ、Ⅲ、Ⅳ期的异常表达率分别是57.2%、62.1%和69.3%,Ⅰ期和Ⅱ、Ⅲ、Ⅳ期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者51例中异常表达为74.3%,而无淋巴结转移者40.2%,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展期胃癌中按肿瘤生长方式分组,结节型E-cad异常表达率41.2%,而溃疡浸润型异常表达率67.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中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32.0%,而低分化胃癌E-cad异常表达率69.6%,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细胞浸润深度达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者E-cad异常表达率为30.1%、38.2%,而浸润至浆膜及浆膜外者异常率为67.3%,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织中E-cad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结论:E-cad与肿瘤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上皮型钙粘蛋白 胃癌 免疫组化
  • 简介: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活跃生物化学性质的无机小分子,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各种细胞内。随着1987年揭示内皮衍生舒张因子本质即一氧化氮,NO的生物学作用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并逐渐成为医学与生物学研究的热点。NO作为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调节因子,而且也是介导细胞免疫和细胞毒性的重要物质,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现就近年来有关NO在肺癌免疫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肺癌 一氧化氮(NO) 发生发展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研究进展 细胞内
  • 简介:nm23-H1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植入,与预后呈正相关,但在造血系统肿瘤研究中却发现,nm23-H1是一种分化抑制因子,具有抑制造血细胞的分化成熟,参与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预后呈负相关。

  • 标签: NM23-H1 白血病 淋巴瘤 预后
  • 简介:目的:为了解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结果:53.3%(48/90)的标本显示P53蛋白向染色阳性.肺鳞癌和腺癌的阴性率分别为64.3%(36/56)和35%(12/34)。统计学分析显示P53蛋白染色结果与病人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无显著关系,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显著相关。P53蛋白染色阳性和阴性组病人中位生存月数分别是24个月和55个月。Kaplan-Meir图显示二组病人术后生存概率有明显差异。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53蛋白染色阳性与病人术后生存时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53蛋白异常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判断指标。

  • 标签: P53蛋白 异常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病人 阳性 预后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形成定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2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FGF进行检测,并对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膀胱癌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46.8%,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及预后有关(P〈0.05),与浸润性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bFGF表达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bFGF是膀胱癌血管形成过程中一个主要血管生成因子,bF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定量有可能成为预测膀胱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膀胱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293例老年病人不同胃部疾病:慢性胃炎(204例)、消化性溃疡(47例)、个典型增生(23例)及胃癌(19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探讨老年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关系的特点。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等三种不同方法检测Hp感染。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的差异。结果老年人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

  • 标签: 不典型增生 HP感染 老年人 胃癌 幽门螺杆菌(Hp) Giemsa染色法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G6PDH作内参照,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胃癌组织TS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TS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93。TS高表达组(〉0.93)和低表达组(≤0.93)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S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TS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胃癌病人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TS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肝癌患者、258例正常健康人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结果: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血清免疫学抑制酸性蛋白的检测值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癌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观察其动态变化可掌握病情变化。关键词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慢性乙型肝炎;肝癌

  • 标签: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肝癌 LAP 肝细胞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对颅内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脑肿瘤的预后除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瘤周水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有关。国内近年来有一些相关的报道,但系统研究不多。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用头颅MRI估计瘤周水肿的存在及程度。结果:30例脑膜瘤中,26例脑膜瘤有VEGF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6.7%。VEGF表达强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水肿指数(edemaindex,E1)的差异有显著意义(EI=4.8与EI=I.2,P〈0.01)。结论:VEGF可能是形成脑膜瘤瘤周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膜瘤 瘤周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CD44V6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6、MVD在57例大肠腺癌、16例腺瘤癌变、62例肠腺瘤及17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腺癌中为45.6%(26/57),腺瘤为58.1%(36/62),腺瘤恶变为75.0%(12/16),正常黏膜为5.9%(1/17);腺癌中MVD值为24.65±7.84。腺癌中CD44V6与MVD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且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CD44V6在肠癌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44V6与MVD将有助于筛选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可作为一项辅助指标用于估测预后及指导治疗。

  • 标签: 肠道肿瘤 CD44V6蛋白 MVD
  • 简介:目的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Bcl-2及Bax的表达,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凋亡调控因子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这些指标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并与乳腺癌常用的检测指标ER、PR进行比较分析,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Bcl-2、Bax、ER及PR的表达,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Bcl-2及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55.0%。②Bcl-2与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x^2=9.6774,P=0.0097),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4.423l,P=0.0355)。而且在转移淋巴结个数为l~3个和〉/4个之间Bcl-2的表达有差异(x^2=5.1074,P=0.0238).③随着组织学分级的提高,Bax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49);淋巴结转移组癌组织中Bax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446)。④Bax阴性表达病人的生存期明显长于阳性表达病人(p=0.0063,P=0.0009),而Bcl-2的阳性表达病人的生存期却明显长于阴性表达病人(P=0.0049),Bcl-2/Bax〉1组病人的生存期优于Bcl-2/Bax≤1组(B=0.0488)。③Bcl-2与Bax呈负相关,Bel-2与ER、PR呈正相关,Bcl-2/Bax比值与Eli呈正相关,Bax与Eli、PR之间均不具有相关性。结论Bcl-2的高表达与分化程度较低、无淋巴结转移或转移个数少以及较长的生存期有关,与Eli、PR呈明显正相关,是预后好的因素之一。Bax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呈负相关,Bax的高表达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乳腺癌组织中Bcl-2基因的高表达及Bax基因的低表达使Bcl-2/Bax比值高者恶性程度低,淋巴结转移少,ER的阳性率高,生存期长,低凋亡易感性与好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关。bcl-2与bax呈明显负相关,bcl

  • 标签: 乳腺癌 BCL-2 BAX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HP)的候选抗原,用于胃部疾病临床诊断、治疗和疫苗开发.方法:选择自胃腺癌患者胃粘膜分离出且经确定的HP菌株(HP161),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析外膜蛋白,并通过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蛋白质图谱,进行蛋白斑点检测和分析;收集20例HP感染患者和10例非HP感染相关性胃炎患者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HP161的外膜蛋白质与上述血清的反应性.结果:HP161有129个蛋白斑点;被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不同识别的特定抗原有10个;应用胃癌患者血清时,具有免疫反应性,而用胃炎患者血清时则无,等电点范围较宽,分子量多数在31kDa以下.结论:2-DE是研究HP外膜蛋白质组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可能对其进行鉴定作为临床诊断的候选分子;经免疫蛋白组学检测的资料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以有助于寻找更具免疫原性的蛋白质标记物用于诊断分析和疫苗设计.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外膜蛋白质组 二维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
  • 简介:背景与目的:大部分脑膜瘤是良性的。尽管施行了手术全切除(Simpson’sGradeI),但是在原部位仍有一定的复发。本文通过检测Ki-67、P53在脑膜瘤中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其与肿瘤的良、恶性及肿瘤复发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判断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1996年~2001年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膜瘤全切除手术治疗,并经9~84个月随访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脑膜瘤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以显微镜下细胞核内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计算二者的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肿瘤细胞中Ki-67、P53的LI的差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1)Ki-67、P53在不同病理形态脑膜瘤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脑膜瘤、非典型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2)良性脑膜瘤中Ki-67的表达在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而P53的表达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Ki-67、P53蛋白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分型有一定的关系。(2)Ki-67的表达情况可用来判断良性脑膜瘤有无复发的可能,从而进一步来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KI-67 P53 脑膜瘤 基因表达 病理学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PTEN-PI3K信号转导途径中PTEN与PI3K的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第二代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59例NSCLC组织中PTEN与PI3K的蛋白表达。结果通过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PTEN、PI3K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3%(33/59)、77.97%(46/59)。NSCLC组中PTEN、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增生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肺癌的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9)。PI3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与细胞分化程度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PTEN与PI3K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P=0.003)。结论PI3K蛋白的过表达和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肺癌的发生以及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TEN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刺激了PI3K蛋白的强表达。

  • 标签: 肺肿瘤 PTEN PI3K 免疫组织化学 Wrestem BLOT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P53基因突变与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银染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28例内镜活检组织标本,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基因突变及第2、17号染色体的2个位点的MSI的情况。结果:MSI总检出率为32.1%(9/28),中.高分化腺癌MSI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16.7%(P<0.05)。Ⅰ—Ⅱ期MSI阳性检出率(60%)显著高于Ⅲ-Ⅳ期(16.7%)(P<0.05)。P53基因总突变率为60.7%,P53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突变率(84.6%)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突变率(40%)(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MSI检出率(35.3%)较无突变组(27.3%)有增高趋势,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与MSI可能分别代表了胃癌病变过程中的不同分子病理学机理,MSI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标志,而P53突变在胃癌的发生中较普遍,并且与胃癌发生转移有关。两者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这对临床分析胃癌的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胃癌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微卫星 DNA不稳定性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在HPV16型感染相关的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D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检出率为81.0%(64/79),高于对照组7.5%(3/4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58.328,P=0.000)。宫颈癌组中p53蛋白阳性率为68.4%(54/79),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2.5%(5/40),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33.140,P=0.000)。结论高危型HPVE6介导的p53蛋白降解失活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在部分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蓄积的现象提示宫颈癌的发生还涉及到其它多基因和多步骤的致癌机制。

  • 标签: 宫颈癌 维吾尔族 人类乳头瘤病毒 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