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59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结果全组59例共62个动脉瘤.3例因年龄等因素拒绝手术,其余5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显微镜下成功夹闭动脉瘤57个,动脉瘤孤立术1个,巨大动脉瘤瘤腔明胶海绵填塞术1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分:Ⅰ~Ⅱ级47例(83.9%),Ⅲ~Ⅳ级3例(5.4%),Ⅴ~Ⅵ级3例(5.4%),Ⅶ级1例(1.8%),死亡2例(3.6%).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CT血管造影(CTA)均可有效诊断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是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翼点入路仍是动脉瘤最常用的手术入路,能明显提高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入路 手术时机 瘤颈夹闭 术后并发症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脊索瘤好发于底,侵袭范围广泛,手术全切除困难,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探讨脊索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自1992年1月~2002年8月间在本院手术治疗的64例脊索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发病年龄为5~67岁,平均37.5岁。男女比例约为1.6:1。头痛、复视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64例患者共接受69次手术,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24例,部分切除19例。结论:目前脊索瘤手术全切率仍低,预后差,宜行积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解剖位置和侵袭的方向而定。

  • 标签: 脑肿瘤 脊索瘤 外科手术
  • 简介:儿童肿瘤发病率高,其治疗涉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与成人肿瘤有很大区别。本文总结几种常见儿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 标签: 脑肿瘤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0月20日清晨醒来时突发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且伴有疼痛,7天后到医院检查,左眼视野完全缺损,眼底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检查合作。辅助检查:生长激素基础值11.2μg/L(男性正常值〈2.0μg/L)。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87.9μmol/24h(正常值9.6~49.5μmol/24h)。头颅MRI检查(图1)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右侧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蝶鞍及双侧筛窦为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充填。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血管周细胞瘤影像表现易与脑膜瘤混淆,本文探讨血管周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HPC12例。12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2例HPC的MRI特征: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9例,75%),肿瘤呈窄基底附着于硬膜(7例,58-3%),瘤迂曲血管流空影(7例,58-3%),瘤见囊泡状T1低信号和孔高信号(8例,66.7%);DWI呈高信号(8例,66.7%);肿瘤强化呈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66.7%)。结论:血管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瘤血管流空信号、DWI呈高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及肿瘤以窄基底附着于硬膜是诊断HPC重要征象。

  • 标签: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脑膜瘤
  • 简介:目的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WHO肿瘤分级的关系,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研究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79例手术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术前外周血液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明确肿瘤WHO分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WHO分级的相关关系。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共57例患者,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D3+、CD4+/CD8+,CD8+、CD16+CD56圾CD19+与肿瘤WHO分级无相关(D0.05),CD4+与肿瘤WHO分级呈低度负相关(r=-0.292.P〈0.05)。结论肿瘤WHO分级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脑肿瘤 细胞免疫功能 肿瘤WHO分级
  • 简介:背景与目的:肿瘤的放射治疗大多是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高能质子束有尾部剂量快速降落现象,其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均优于光子,肿瘤是质子放射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之一,特别是对部分底肿瘤的疗效优于开颅手术,而无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质子放射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总结和探讨质子放射治疗肿瘤的剂量、分割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各类脑瘤66例,其中胶质瘤46例,脑膜瘤5例,脊索瘤8例,其他良恶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总剂量为54~70CGE,单次剂量1.8~3CGE;良性肿瘤总剂量为45~72CGE,单次剂量1.8~5CGE。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组。观察时间胶质瘤为9.8个月(1~20个月),良性肿瘤10.5个月(3~22个月)。结果:质子放射治疗66例的总有效率90.9%。胶质瘤显效13例,占27.1%,有效29例,占60.4%,其他恶性肿瘤1例显效,1例死亡。48例恶性肿瘤总有效率89.6%。良性肿瘤显效5例,占27.8%,有效12例,占66.7%,18例良性肿瘤总有效率94.4%。结论:质子因其优越的物理特性,适用于所有需放射治疗的患者,特别是对放疗后复...

  • 标签: 质子 放射治疗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Gasket-Seal技术在底肿瘤镜手术底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中外文文献数据库中检索2007年10月至2016年10月已发表的关于应用Gasket-Seal技术进行底肿瘤镜手术底重建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iewManager(5.3版)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按文献入选标准共纳入5篇病例对照研究,共210例底肿瘤镜手术患者纳入荟萃研究.荟萃分析表明,与非GS组相比,GS组患者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低(OR=0.32,95%CI=0.11~0.89,P=0.03),术后脑膜炎发生率低(OR=0.10,95%CI=0.01~0.67,P=0.02).根据GS组是否联合NSF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两亚组术后远期脑脊液漏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在GS组中,采用人工骨组与采用同种骨(包括自体骨和异体骨)组病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应用Gasket-Seal技术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底肿瘤镜手术中的底重建.相较其他底重建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率更低.

  • 标签: Gasket-Seal技术 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高流量脑脊液漏 荟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导航系统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肿瘤58例。并对神经导航系统的术中准确性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58例肿瘤的过程中寻找病变成功率为100%,导航手术的病变总全切率达到82.41%(48/58)。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可靠、准确,提高了肿瘤的手术全切率。同时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神经导航 颅内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随着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出现脑和脊髓转移的情况逐渐增多。一般以脑胶质瘤向脑脊髓转移或播散为主,而脊髓胶质瘤向播散的很少见,本文通过分析1例脊髓胶质瘤向多发播散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加以探讨。

  • 标签: 脊髓胶质瘤 颅内播散
  • 简介:背景与目的:孤立性粒细胞肉瘤较罕见,本文旨在探讨了解孤立性粒细胞肉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孤立性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左额叶肿瘤术前误诊为脑膜瘤。行手术全切除,肿瘤累及硬脑膜及临近额眶骨,术后免疫组化确诊粒细胞肉瘤。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术后配合局部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无复发,外周血象无异常。结论:孤立性粒细胞肉瘤临床罕见,易误诊为脑膜瘤或恶性淋巴瘤。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对局部浸润可配合放疗,而外周血象及骨髓涂片正常者不宜常规化疗,宜长期随访并监测血象,注意出现髓系白血病的可能。

  • 标签: 粒细胞肉瘤 颅内 诊断 治疗
  • 简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primaryCNSlymphoma)是在脑、脊髓、眼或脑膜发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侵袭类型.一般不累及全身。PCNSL占原发性肿瘤的0.5%~2%。然而.在过去20年.免疫力低下和免疫力正常患者PCNSL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免疫力正常患者PCNSL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5岁.免疫缺陷患者通常比较年轻(比如:AID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是31岁)。NCCN指南主要针对无免疫缺陷的PCNSL患者。

  • 标签: 原发性颅内肿瘤 诊疗指南 原发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AIDS患者 PCNSL
  •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要求,计算机神经导航系统使手术更精确。本文探讨了神经导航在病变微创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达到最好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7例病灶患者进行3mm层厚的CT或MRI扫描,利用导航工作站进行术前计划、切口设计、术中指示病灶部位及重要结构。结果:所有病灶定位准确,全切22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的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以达到准确定位及切除病灶,减少功能损害的目的。

  • 标签: 神经导航 微创显微手术 颅内病变 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背景和目的:眶区解剖复杂,有许多孔隙、开口与、眶相通。由于肿瘤邻近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切除和重建底往往困难。本文探讨经入路切除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入路手术切除的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额经眶上缘入路和经眶上一翼点入路进行。结果: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2例。手术后患眼失明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入路切除眶沟通性肿瘤和球后眶肿瘤时,根据肿瘤所在眶的位置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合理的手术方式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颅眶沟通性肿瘤 球后眶内肿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经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镜可以实现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对胼胝体区、矢状窦旁及镰旁、嗅沟、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以非跨中线骨瓣行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顺利全切肿瘤,预防和有效控制矢状窦的出血、我们应用跨中线骨瓣切除上述肿瘤,回顾并总结该术式的优点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1例幕上肿瘤,均以跨中线骨瓣手术切除。对嗅沟和胼胝体区肿瘤、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取冠状切口,作跨中线骨瓣或以肿瘤主侧为主的跨中线骨瓣。对中、后矢状窦旁和镰旁肿瘤取蒂位于肿瘤、过中线的马蹄形皮瓣,以肿瘤为主的跨中线骨瓣结果:本组病人均有良好的术野显露,均获肿瘤全切,无术中大出血发生,止血效果良好。11例中临床治愈8例,好转3例。结论:对矢状窦旁、胼胝体区、大脑镰旁、嗅沟、向两侧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采用跨中线骨瓣,有利于术野的显露,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对术中止血、防止大出血都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跨中线骨瓣 颅内肿瘤 切除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儿童胶质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文探讨儿童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胶质瘤的108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幕上44例(40.7%),幕下64例(59.3%),其中幕上近中线处30例,幕下近中线处49例;全切79例(73.1%),次全切22例(20.4%),部分切除或活检7例(6.5%);病理结果为低级别胶质瘤93例(86.1%),高级别胶质瘤15例(13.9%);其中星形细胞瘤100例(92.6%)。9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86例随访至今无复发,术后生存率87.8%。结论:儿童胶质瘤临床上有其特异性,肿瘤好发于幕下和近中线处,病理类型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治疗应以全切肿瘤为主,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儿童 胶质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背景与目的: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原发性黑色素瘤罕见,其预后极差,罕见有长期存活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经综合治疗获得长期存活的桥小脑角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男性.起病初始年龄47岁,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磁共振显示有侧桥小脑角肿瘤。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处病灶色黑,次全切除肿瘤。病理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外未见原发病灶。术后行四个疗程化疗。3个月后MRI示肿瘤复发,行第二次手术并全切肿瘤。术后予肿瘤疫苗、干扰素、白介素和榄香烯等辅助性治疗。进行了5年的影像学追踪,KPS100分,无肿瘤复发和转移。

  • 标签: 脑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桥脑小脑角 综合治疗
  • 简介:1病例资料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简称恶纤组;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FH)是一种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深部组织,以四肢(尤以下肢)和腹膜后[1]常见,原发于者极为罕见。

  • 标签: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颅内肿瘤 原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