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治疗对卒中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发挥中医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科并且病程超过2个月的卒中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的80例患者,随机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0例。给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电针治疗可有效促进卒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胃肠动力,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电针 足三里 卒中 胃肠功能紊乱
  • 简介:目的分析针刺足三里后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和功能磁共振(fMRI)信号的变化,探索针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志愿者13名,分为真组13名和假组8名(同时参与了真组的实验).真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假组针刺受试者右侧足三里同一水平向外2~3cm处.针刺前5min及出针后30min分别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检测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NK细胞).针刺时进行fMRI扫描,用SPM2软件分析tMRI数据.结果出针后真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较针刺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组外周血中CD4、CD4/CD8、NK细胞数量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里激活了左侧下丘脑、双侧尾状核头部、前后扣带回、旁中央小叶、颞中回、额中回、小脑半球;假组只激活了旁中央小叶及小脑半球.结论针刺足三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需要通过中枢特定脑区的介导作用于靶器官.

  • 标签: 针刺 免疫功能 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