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下关出自《灵枢·本输》篇,位于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凹陷处。据《灵枢·经脉》篇所述,三阳之脉皆上于头面,尤面部为阳明经脉所过之处,下关为足阳明经穴位,又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之交会,临床常用以治疗头面部及五官疾病,既可单独应用。也常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取方便,针灸皆宜,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为系统地分析下关的作用,更好地规范其临床应用。现将有关下关古籍记载及近十年的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下关穴 阳明经穴位 下颌骨髁状突 足少阳胆经 足阳明胃经
  • 简介: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还有人称为“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多见于一些年纪大的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它是突然用力过猛或是外力碰撞时造成软组织受损伤的一种表现。

  • 标签: 闪腰 养老穴 小关节综合征 急性腰扭伤 腰肌劳损 劳动强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咽喉肿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对饮食、睡眠、说话产生不良影响.位于手背上的中渚是一个治疗痛症的要.《针灸大成》中记载:“咽肿,中渚.”因此,当发生咽喉肿痛时,可重按中渚,以清热通络、消肿止痛.

  • 标签: 咽喉肿痛 中渚穴 《针灸大成》 常见症状 不良影响 清热通络
  • 简介: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对于人中的记载,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人中是“督脉与手足阳明经的会”,具体位置“正当鼻下口上,犹天之下,地之上,人居其中,故名人中”,是历代医家公认的重要穴位.由于该穴位置易于识别、操作方便、疗效确切,被广大百姓所熟知.特别是在缺少医疗条件的时候,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临床中急救的第一要.

  • 标签: 人中穴 急救 《针灸甲乙经》 手足阳明经 历代医家 医疗条件
  • 简介:29岁的小孙患荨麻疹有2年时间了,每天都有或轻或重的疹块出现,大发作时,大块风团遍及全身,色淡红,奇痒难忍。长期吃抗过敏药物治疗,却一直反反复复,老是断不了病根。无奈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我院求诊。在为小孙进行详细的辨证后,我认为她可以通过“注自血”进行治疗。

  • 标签: 自血 穴注 小孙 血管反应 皮肤黏膜 抗过敏药物
  • 简介:涌泉、涌泉,就是肾中精气像泉水一祥“咕嘟、咕嘟”从这个泉眼之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冒出来,向上灌溉、滋润人的全身。

  • 标签: 涌泉穴 肾中精气 中医 按摩方法
  • 简介:针灸作为一门医学学科在中国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有关人体腧数目,历代诸书所记载各有不同,以《内经素问气穴论》「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以致後世医家,以腧数目应以365为准则。然而实际从《内经》(素问及灵枢)二书所载数,有正式名者,仅有138,只列穴位而不言名者,约139,二者合计277,尚不足365敷。

  • 标签: 穴位 穴名 针灸 标准 国际 内经素问
  • 简介:在许多人眼中,针灸是神奇的东方古老医术,甚至可以看到“头痛医脚”神奇疗法。有些头痛,真的可以通过针刺脚底的涌泉得到缓解。《黄帝内经》中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当内脏器官出现较大的生理改变或病理变化时,可以从穴位的变化来推知有关内脏器官疾病的存在。而夹脊从分布形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其特殊的位置和解剖结构,使它具备了诊断内脏疾病的重要功能。

  • 标签: 夹脊穴 华佗 《黄帝内经》 内脏器官 内脏疾病 十二经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上对于失眠的辩证取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失眠病例90例,平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毫针疗法,艾灸疗法以及耳穴疗法,最后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治疗体验。结果:三组针灸治疗失眠均有一定疗效,其中以毫针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实践中,针灸对于失眠的治疗有重要疗效,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失眠 针灸 穴位 治疗
  • 简介: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40%,其在临床上反复发作,病程长,不容易根治,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对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笔者应用苍龟探针法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 标签: 苍龟探穴针法 疗效观察 偏头痛 治疗 临床观察 一般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大椎点刺放血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定西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肌肉注射镇静、布洛芬栓剂退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大椎点刺放血。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抽搐缓解时间、退热时间、热峰间隔时间。结果:统计对照组有效率、治疗组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椎穴点刺放血治疗 小儿热性惊厥 临床效果
  • 简介:麦粒肿,又名睑腺炎,是皮脂腺受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学称之为“针眼”、“眼丹”等。笔者自1993年至今运用氦氖激光腧照射法治疗此疾患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21岁,病程3~5天。临床表现:初起眼睑部痒痛、红肿,继之近睑缘部触及硬结,疼痛加重,轻者数日后可自行消散、重者化脓,日后自行溃破,脓液出尽后痊愈。根据

  • 标签: 激光照射 氦氖激光 腧穴 急性化脓性炎症 外感风热型 睑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隔药饼灸联合灌肠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灌肠治疗,观察组用隔药饼灸联合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联合灌肠治疗不孕症疗效更佳。

  • 标签: 八髎穴 输卵管炎性不孕症 中药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查阅整理相关穴位贴敷治疗癌症恶心呕吐文献,分别从单用穴位贴敷以及合内服中药、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综述。指出穴位贴敷临床用药以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分别有吴茱萸、陈皮、生姜、白术等,穴位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对于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等问题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癌症 恶心 呕吐 穴位贴敷 综述
  • 简介:摘要:查阅整理相关穴位贴敷治疗癌症恶心呕吐文献,分别从单用穴位贴敷以及合内服中药、耳穴压豆等方法治疗恶心呕吐综述。指出穴位贴敷临床用药以温里药、理气药、补虚药为主,分别有吴茱萸、陈皮、生姜、白术等,穴位以中脘、足三里、内关为主。对于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研究等问题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癌症 恶心 呕吐 穴位贴敷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隔姜灸神厥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目的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取任脉经神厥,艾柱置于新鲜生姜片上,灸3壮,每天灸治1次,12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P〈O.05,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隔姜灸治任脉之神厥,具有温经散寒、补益脾胃、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使用简便,价廉实用,值得在社区推广应用。

  • 标签: 神厥穴 生姜 针灸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神阙联合缩宫素注射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经阴道分娩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缩宫肌内注射,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神阙,比较两组患者2h和24h出血量,以及子宫收缩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观察组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4h出血量,两组24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持续出血观察组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标签: [] 艾灸神阙穴 缩宫素 预防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