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总结了失眠综合干预进展概况,综合干预治疗失眠有效率高,兼顾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患者综合获益多;总结了现有综合干预模式特点;提出了在干预技术、干预可行性、组织建设与医疗人员培养、综合干预交互作用、赋能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 标签: 失眠 综合干预 食疗 身心结合 赋能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自杀(伤)干预方法与策略.方法通过对自杀(伤)行为现状、来源和动机、危险因素及动机分析、归纳,总结自杀(伤)干预步骤与原则.结果自杀动机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人际动机,另一类称之为内心动机.自杀(伤)产生原因及相关因素与个体素质及外界社会因素有关.自杀(伤)者50%~90%是由于精神疾病引起.对自杀(伤)者干预可分为评估、制定干预目标、实施、终止4期.预防措施主要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减少自杀(伤)工具可获得性、建立预防自杀专门机构、及时对有自杀(伤)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结论自杀(伤)者最积极干预是预防,尤其是对自杀(伤)高危人群预防是重点.

  • 标签: 自杀 干预 自伤
  • 简介: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失眠症患者愈来愈多。因此失眠症防治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在面对西医药长期应用可致耐受与依赖性,本文通过论文检索发现中医在失眠症防治干预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将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同时把“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浅析了失眠症防治干预,并介绍了其他特色中药防治干预

  • 标签: 天人相应 治未病 干预 康复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从5月20日我院开始收治了从四川转运过来地震伤员,共24名,由于是大批地收治,而且有部分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除了多发性骨折以外,个别伤员合还合并有颅脑损伤、肺部创伤等。为了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我院骨科专科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以加大护理力度,现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 标签: 伤员救治 护理干预 地震 干预措施 多发性骨折 病情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CA)A1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及生长方向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28例,其他部位动脉瘤244例,其余非动脉瘤患者128例。比较各组间A1优势征发生率差别;同时比较A1优势征与A1对称患者动脉瘤生长方向区别。结果全脑血管造影显示A1优势发生率在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63.3%;其它部位动脉瘤患者为17.6%,非动脉瘤患者为20.3%。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出现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A1优势前交通动脉瘤向前上生长者明显高于A1对称者,分别为53.1%和31.9%(P〈0.05);向后下、后上方生长者总计少于A1对称者,分别为22.2%和42.6%(P〈0.05)。结论A1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及生长方向密切相关。

  • 标签: 大脑前动脉A1优势征 前交通动脉瘤 生长方式
  • 简介:  目前病烟雾(Moyamoya病)外科治疗意见尚不完全一致,原因是很难获得Moyamoya病患者自然病程资料,难以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对照试验研究.有关外科治疗Moyamoya病手术术式较多,如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颈动脉外膜剥脱术(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切除)、颅骨钻孔硬膜切开蛛网膜剥脱术、颞肌贴覆术、大网膜移植贴覆术等,其中大部分由于疗效不明确风险较大已很少采用,而目前效果确切,且被广泛采用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包括颅外与颅内血管直接、间接或联合血管重建术.……

  • 标签: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孤独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迄今其病因尚无定论。本文介绍了儿童孤独症早期表现,以及家庭和特殊干预策略,以探讨对孤独症儿童早期识别和干预

  • 标签: 儿童 孤独症 心理干预 饮食疗法 感觉统合训练
  • 简介:自闭症是一种小儿广泛性发展障碍,研究者从生物学水平、行为水平、认知水平等多种图式来说明不同自闭症障碍类型,认为自闭症病因主要是脑生物学上因素导致认知和情感上障碍。对自闭症神经生物学研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引发自闭症遗传因素正在得到确定。目前对自闭症认知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心理论”上。目前国际上一般以DSM第四版(1994)中自闭症诊断标准来诊断。对自闭症心理干预以教育训练和心理辅导为主。

  • 标签: 自闭症 心理干预策略 小儿 脑生物学 遗传因素
  • 简介: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同,它直接影响着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对于乳腺癌诊治中心理问题正确认识和有效干预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预应作为乳腺癌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施。

  • 标签: 乳腺癌 常规治疗 心理干预 诊断 心理问题 诊治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2004年6月29日,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研讨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召开。来自上海教育、卫生扣科学院所社会学、心理学、心理咨询、预防医学扣精神医学专家与学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科协反邪教协会和上海市佛教学会等有关部门工作者也参加了会议。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体育大学徐本力教授扣华东师范大学金瑜教授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观点,会议由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孙时进博士主持,会后,上海有十多家媒体都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引起了政府扣全社会广泛重视。

  • 标签: 上海 干预 心理危机 医学会 会议 预防医学
  • 简介:脑是人体生命中枢,脑功能损害将严重影响人生存与健康.脑损伤是造成脑功能损害直接原因,具有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特点.无论是脑创伤、脑部缺血或出血,其共同病理特点都是神经元严重受损、缺失或死亡,造成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偏瘫、失语、视力丧失、智力及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脑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和卒中,前者因机械性损伤所致,后者因脑血管梗死或出血引起,其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损伤)最为多见,占80%[1].

  • 标签: 颅脑损伤 功能重建 干预性研究
  • 简介: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延续护理及双向转诊开展情况研究结果,针对《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延续护理体系构建要求,结合我院双向转诊试点工作实践,分析依托双向转诊平台建立延续护理可行性,提出通过开展县一社区医疗联动模式,实施延续护理管理干预,能在提高转诊率同时,推进延续护理管理体系建立。

  • 标签: 延续护理 双向转诊 健康照护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睡眠质量较差ICU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睡眠质量较差ICU患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方式。运用RCSQ量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良好率分别为66%和8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睡眠障碍ICU患者来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产生高于常规护理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病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患者 综合护理 显著性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对患者情绪影响及心理干预对其作用。方法采用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81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进行调查,并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不同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患者主要由于对诊疗方法不了解及担心手术失败而造成心理压力;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得到改善(P〈0.01);不同疾病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有显著差别(P〈0.05),心理干预后差异消失。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应作为全脑血管造影术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 标签: 心理干预 全脑血管造影术 焦虑 抑郁
  • 简介:大量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它们或者促进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或者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促进损伤修复。因此拮抗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用,敲除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以及促进其对神经干细胞靶向作用有可能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广谱趋化因子拮抗剂开发,趋化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调控都有希望方法,需要加强探索。

  • 标签: 趋化因子 缺血性脑损伤 拮抗剂 基因 神经干细胞
  • 简介:现在很多人将孤独症与孤独划等号,认为孩子总是待在家里,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耍就是孤独症,或者觉得将孩子放在小朋友多地方,就不孤独了,孤独症便会慢慢改善,但事实并非如此。孤独症并不等于孤独,早期识别和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孤独症;早期识别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呼吸内科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护理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5.22±1.24)分,优于对照组(7.61±1.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5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无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现象;对照组患者护理后,还存在睡眠障碍患者4例,占比为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P﹤05)。结论:护理干预3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可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出院,故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干预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