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后并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与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后并发感染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感染时间、尿液病原菌培养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98例感染患者中尿道炎患者65例,膀胱炎15例,睾丸附睾炎14例,肾盂肾炎4例。98例患者病原菌培养50株,阳性率为51.02%。50株中,革兰氏阳性菌11株占22.00%,革兰氏阴性菌31例占62.00%,真菌8株占16.00%。其中大肠埃希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共25株占50.0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各占10%。9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96例,治愈率为97.96%。结论:细菌感染是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后并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病原菌,临床上做好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对感染患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内镜治疗 前列腺增生 尿道狭窄 感染 临床特征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分析宫颈癌腹腔手术疗效及影响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腹腔手术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并分析影响宫颈癌腹腔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1.43±1.23)枚、术后3d白细胞计数(8.38±0.70)×109/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3d血红蛋白(109.02±6.22)×109/L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有脉管瘤栓、〉Ⅰb2期、深肌层浸润者的复发率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瘤栓、≤Ⅰb2期、浅肌层浸润者的相比明显升高,5年生存率与其相比明显降低(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宫颈癌腹腔手术预后的临床相关因素主要为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P〈0.05)。结论:宫颈癌腹腔手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等指标,同时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等情况可能会对其预后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手术 疗效 影响预后 临床相关因素
  • 简介:建立皮肤-显微工作平台,将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环节有机整合,是皮肤疾病精准诊疗的关键。“精准皮肤诊疗室”将诊断室、病原体检查室、病理室等相关功能集中、浓缩与结合,一体化同步完成,主要设备为皮肤和显微,初衷和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学习性临床研究团队。“精准皮肤诊疗室”从概念到实践不断完善其内涵。

  • 标签: 精准治疗 皮肤镜 显微镜 荧光染色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下颌部肿物10余年加重4个月”就诊。患者10余年前右下颌出现1个米粒大小类侧形的黑色肿物,增大缓慢,无痒痛不适,术曾诊治。4月前开始发现黑色肿物表面破溃,中央逐渐长出淡黄色疣状赘生物,一直不愈,

  • 标签: 皮内痣 寻常疣
  • 简介:许多甲病都需要手术来帮助诊断或进行治疗,如需要活检明确诊断,嵌甲、纵行甲黑线、甲床肿瘤的治疗等。根据不同的目的、解剖部位、病变特点,手术方法不尽相同。然而在多种多样的甲病手术治疗中有一些技巧则几乎是通用的。文中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甲手术中的一些小技巧。内容涵盖了术前沟通、术前评估、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前需要告知患者的信息、甲手术该如何消毒、局部麻醉的方法、止血带的使用、拔甲的方法、甲手术的敷料、术后疼痛管理、换药的方法、术后的感觉异常等。掌握这些技巧有利于手术医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指甲 甲外科 甲黑线 拔甲
  • 简介:皮肤是近年来皮肤病诊断的新兴技术,是一种非侵袭性、患者接受度高的检查手段。它不仅能够放大皮损,而且可以观察到一定深度的表皮下结构,弥补肉眼观察的局限,在不进行皮肤活检等有创检查的前提下鉴别肉眼难以区分的皮损。皮肤的应用起始于色素痣和黑素瘤等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非色素性肿瘤、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毛发疾病、甲病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皮肤的研究为皮肤病诊断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皮肤也已成为皮肤科医师不可或缺的诊断工具之一。

  • 标签: 皮肤镜 毛发镜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纵行黑甲的皮肤特点,探索通过皮肤模式分析诊断儿童纵行黑甲的方法。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50例纵行黑甲患儿,分析其术前皮肤模式,对其中42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分析其术中皮肤模式。结果术前皮肤检查为灰色模式的8例患儿,均未行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术前甲板皮肤显示棕色条带的4例术中皮肤为棕色模式,组织病理证实为雀斑样痣。术前皮肤显示黑色条带的7例,术中表现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及色素斑,组织病理证实为甲母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18例,术中皮肤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14例,规则棕色模式4例,组织病理分别证实为甲母痣和雀斑样痣。术前显示规律的棕色线条组成的条带伴色素球13例,术中皮肤为规则的棕色模式伴有色素球,组织病理证实其中12例为甲母痣,1例为黑素细胞活化。结论术前及术中皮肤检查及模式分析对儿童纵行黑甲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 标签: 黑甲 纵行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儿童
  • 简介:线结位于切口内的皮双层缝合法作为标准缝合技术,十多年来在美容外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由一个浅层和一个深层的真皮连续缝合组成的皮双层缝合组成,除了长度大于40cm的长切口之外,没有皮内定位缝线,

  • 标签: 双层缝合 缝合技术 切口 皮内 美容外科 连续缝合
  • 简介:甲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之一。除黑素细胞性甲病外,甲的病理改变还见于外伤、感染、严重全身疾病或其他皮肤病等。皮肤的应用有利于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主要对非黑素甲病如感染性、炎症性、外伤性甲病、甲下肿瘤等的皮肤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皮肤镜 甲病
  • 简介:皮肤附属器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器结构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可以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皮肤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的皮肤附属器肿瘤的皮肤下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目的:总结基底细胞癌的皮肤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利用无创手段诊断该病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的皮肤图像。结果:23例患者全部具备基底细胞癌的经典指征,皮肤下各主要指征按照出现频率的大小依次为:大的蓝灰色卵圆巢、分支状血管、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蓝黑色斑片、白色无结构区、蓝白幕,一半以上的病例均出现这些特征。大的蓝灰色卵圆巢、蓝白幕和短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在重度色素组基底细胞癌中出现频率明显高于轻中度色素组(P值均〈0.05)。结论:皮肤能明显提高基底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皮肤镜 早期诊断
  • 简介:例1,男,37岁。面颈、双上肢多发暗红色丘疹伴瘙痒5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双上肢泛发孤立红色丘疹,粟粒至黄豆大小,质韧。例2,女,53岁。臀部红色丘疹2年。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肘部、臀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暗紫色丘疹、斑块,约豆粒至钱币大小,有浸润感,质韧。两例患者皮肤下均可见橘黄色无结构区、白色线条及白色瘢痕样色素减退、线状血管及线状分支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可见大量上皮样细胞组成的'裸结节',结节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散在的多核巨细胞。诊断:皮肤结节病。

  • 标签: 结节病 皮肤镜 诊断
  • 简介:皮肤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的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病种多。皮肤在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的初始皮肤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征象消失的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的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的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的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的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征象的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的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 标签: 斑秃 皮肤镜 感叹号发 治疗
  • 简介:痤疮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美观,是皮肤外科、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医师应当熟练治疗的常见疾病,本文参考部分文献,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重点介绍对痤疮瘢痕手术美容的认识。

  • 标签: 痤疮 瘢痕 美容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外科手段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相关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9年3月采用微创外科手段治疗656例腋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56例患者总有效率100%,一次清除率93.3%,复发率2.9%。结论采用微创外科手段治疗腋臭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腋臭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频电刀切除术血管球瘤治疗手指甲下血管球瘤16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6~24个月,无指甲营养不良、残余痛及复发病。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征的良性肿瘤,应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球瘤 甲下 手术
  • 简介:扁平疣是皮肤科门诊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少年面部,病程相对较长,影响美容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分析自2002年起采用聚肌胞注射液皮损注射治疗的31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扁平疣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皮损内注射 扁平疣 聚肌胞 疗效观察 常见
  • 简介:60岁女性患者,全身红斑、结节伴疼痛6个月。起病前1个月有左下肢车祸外伤史。皮肤科查体:左手腕部、前臂、双小腿、足背及左侧腹股沟各可见数个直径1~4cm、大致呈串珠样排列的暗红色结节,界清,质硬,触痛明显且有波动感,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的增大淋巴结。左侧髋部结节组织病理:表皮缺失,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大片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红细胞溢出,见大量抗酸杆菌。皮损组织分枝杆菌PCR-反向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明确为胞鸟分枝杆菌感染。予以阿米卡星、盐酸莫西沙星、克拉霉素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

  • 标签: 分枝杆菌感染 播散性 非结核分枝杆菌 胞内鸟分枝杆菌
  • 简介:目的:比较10%KOH法、乳酸酚棉蓝染色法、龙胆紫染色法直接检糠秕马拉色菌的阳性率。方法:临床上拟诊为花斑糠疹或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共计520例,对其中392例花斑糠疹患者采用钝刀刮屑取材,对128例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采用平口钳捏挤法取材,并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所取标本分别进行10%KOH、乳酸酚棉蓝染色、龙胆紫染色处理,比较检出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拟诊为花斑糠疹的患者,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7.9%、96.7%)高于用10%KOH处理(90.5%)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19.83、12.30,P值均〈0.05);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1.22,P〉0.05)。拟诊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2.2%、85.9%)高于用10%KOH处理(58.6%)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值分别为38.93、23.88,P值均〈0.05);经乳酸酚棉蓝染色与龙胆紫染色后标本检测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2=2.57,P〉0.05)。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较龙胆紫染色法在操作过程、阅片时间上更迅捷、方便。结论:拟诊为花斑糠疹或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的患者宜采用乳酸酚棉蓝染色直接检。

  • 标签: 糠秕马拉色菌 直接镜检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