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前列腺汤和舍尼通对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空白药物组、模型前列腺汤组、模型舍尼通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25mg/kg,连续给药30d后予以声光电等联合刺激4周,建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假手术组仅行睾丸部切口及缝合.建模后,假手术组给予10mL/kg生理盐水灌胃,其他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前列腺指数、EPS中白细胞、全血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汤降低了大鼠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EPS中白细胞数和前列腺指数,能够降低全血黏度(与模型空白药物组比较,P<0.05),舍尼通可以降低白细胞数及前列腺指数,但不能降低全血黏度.结论:前列腺汤可以改善SD大鼠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状况,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 标签: 气滞血瘀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汤 UPOINT 个体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祛斑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对黄褐斑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予以祛斑汤和维生素C、E药物治疗。并设正常健康组(30例)。12周后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VEGF水平,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前后血清VEF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EF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斑汤可上调血清VEGF水平,通过改善血循环、活血化瘀达到治疗黄褐斑的功效,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祛斑汤 黄褐斑 气滞血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2μm激光治疗长期口服抗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8例长期服用抗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2μm激光“刀削面”式汽化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为30~70min,平均时间(45±13)min;术后持续膀胱冲洗1~3d;留置尿管2~6d,膀胱造瘘管于拔出尿管后次日拔出;术后住院时间4~7d。术后随访3~6个月,术前与术后6个月平均IPSS分别为:(22.7±4.5)分、(6.8±3.5)分;QOL分别为:(5.2±0.4)分、(2.2±1.2)分;Qmax分别为:(6.4±1.5)mL/s、(18.8±3.2)mL/s,上述三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经过严格术前评估与恰当处理,2μm激光治疗长期口服抗药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2μm 激光 前列腺增生 抗凝药物
  • 简介:1例76岁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既往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17年,以及动脉高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房纤颤和慢性支气管炎。曾用羟基脲、地高辛、别嘌呤醇、依那普利治疗。尽管未确诊有肺部栓塞,但由于入院时出现了血小板增多和心律不齐,因此建议预防性使用60mg依诺肝素皮下注射,2次/d。首次注射5d后,腹壁出现两个对称性红斑,直径5cm,与皮下注射依诺肝素的部位一致。随后24h内,皮损逐渐增大,发展形成紫蓝色坏死斑,直径15cm×5cm。因发生上述局部副作用,依诺肝素停用。从皮损边缘取活检叮见真皮微血管周围有多发性纤维蛋白血栓,其上的表皮出现缺血性坏死。

  • 标签: 血液高凝状态 皮肤坏死 肝素诱导 低分子量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