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STD),其发病率高,且逐年呈增长趋势。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变化等多因素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率。笔者对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态变化作了分析并对心理疏导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尖锐温疵 心理分析 对应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医疗机构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在社区医疗机构初次办理围产保健卡的431例孕妇发放调查表,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1例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9.80%,对性病/艾滋病各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不一。本市户籍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本市户籍孕妇(礸2=7.02,P<0.01);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礸2=36.71,P<0.01)。结论:通过多渠道加强对孕妇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是流动人口、低学历孕妇应作为宣教重点对象,以进一步提高其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疾病预防意识,降低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

  • 标签: 孕妇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调查
  • 简介:目的:分析西安市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方案和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的调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暗娼(FSM)、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流动人群、在校学生6类人群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共计调查2200人,人群整体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是65.9%。在各类人群中,FSM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6.8%,MSM的梅毒知晓率最低,只有42.8%;不同年龄组中,20~29岁年龄组的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74.0%,60岁以上最低,为20.0%;文化程度以初中学历者知晓率最高,为69.3%,大专以上组的知晓率为67.5%,文盲组的知晓率最低,为52.0%;大部分人获取梅毒预防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宣传活动和网络。结论:西安市不同人群的梅毒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而且不同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以提高人群梅毒知识知晓率,实现《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目标。

  • 标签: 不同人群 梅毒预防知识 知晓率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2年杭州地区性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性病患者的性别、午龄、学历及性病类型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6320例性病患者年龄大多以中青年为主,男性以已婚高中或以上学历为主,女性以未婚和初中学历为主,3年性病病种均以梅毒居首位,男女性别比最显著的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论杭州地区性病流行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应继续坚持开展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性病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流行病学 杭州
  • 简介:目的了解驻鄂部分抗洪部队皮肤病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病原因。方法利用巡诊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驻鄂部分抗洪部队皮肤病患者进行疾病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皮肤病患者相对完整临床资料125份,皮肤病种类占前3位的是痱子、毛囊炎、日光性皮炎。对其中一部队(空军某部舟桥团)的各种疾病进行统计,皮肤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为23%。结论抗洪抢险官兵的皮肤病患病率较高,主要与高温、高湿工作环境有关,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和预防宣教可以显著降低皮肤病的发病率。

  • 标签: 皮肤病 部队 患病率 特征
  • 简介: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女青年的精神心理压力及对性知识的了解情况,为降低这一人群的人工流产发生率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4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名女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心理、男女生殖系统知识、性病防护知识、性行为态度与避孕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女青年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4.16±6.04)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5.48±8.39)分;对照组分别为(39.24±7.18)分和(40.67±9.04)分,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流组女青年与对照组在对生殖系统知识及性病防护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流组与对照组女青年性行为态度与避孕习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流产女青年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性行为态度与避孕习惯差异是导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因素给予生殖健康教育有助于降低这一人群的人工流产发生率.

  • 标签: 人工流产 女青年 心理压力 性知识 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中代谢性疾病所占比例,并评估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方法:收集银屑病患者180例和正常人200例,比较两组伴发代谢性疾病的比例。同时在上述人群中随机选取银屑病患者70例和正常对照4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并应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OR=2.39)、2型糖尿病(OR=4.27)、高血脂(OR=2.21)、肥胖(OR=3.04)及代谢综合征(OR=5.21)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间心脏疾病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OR=1.11,P〉0.05)。银屑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4(0.62~28.71)、2.01(0.56—6.39),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性疾病比例高于正常人。银屑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正常人。

  • 标签: 银屑病 代谢性疾病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调查广东省江门市女性性工作者人群中4种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为本市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开展酒店、桑拿、发廊、站桩点等场所的外展活动,使用中国性病控制中心编制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FSW基线调查问卷对FSWs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做血清学梅毒、艾滋病检测及宫颈分泌物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1285例FSWs中4种性病总阳性231例,阳性率17.96%;特异性梅毒血清学(ELISA法)阳性率9.25%;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TRUST)阳性率5.52%;艾滋病血清学(ELISA法)初筛阳性5例,WB法确证阳性4例,阳性率0.31%;淋球菌阳性率1.94%;生殖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6.45%。结论:近年来,FSWs已成为江门市的性病高危人群,应定期对其监测并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梅毒 艾滋病 淋病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 简介:目的:了解当代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及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制订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问卷形式对本市几间高校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656人,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在6种性病中,平均能正确鉴别(2.86±1.65)种;性观念趋于开放化,性行为发生率较高(971/2656,占36.56%),但安全套使用率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多性伴、从事或接受商业性服务、饮酒或服用精神毒品类药物后性行为等高危行为。结论:应在高校中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普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误区,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控制性病艾滋病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 简介: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简称AIDS)自1981年被报告以来,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其扩散之快已成为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现代专业护士不仅是护理照顾的提供者,更是社会的健康教育者、咨询者及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者、保护者和代言人[1],现代护理人员在人类与艾滋病的较量中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AIDS 问卷调查法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调查
  • 简介: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i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中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评估合并感染的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各医院在2006—2008年收治的门诊和住院HIV感染病例,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登记;并进行HCV抗体、肝功能和CD4细胞检测;多元回归法分析HIV合并HCV感染风险因素。结果HIV感染者978例,合并HCV的感染率为33.9%,静脉吸毒途径感染HIV占合并感染者的81.3%,30~45岁年龄组HIV合并感染率为42.6%,无业人员HIV合并感染率为61.9%,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年龄30~45岁和无正当职业的人群HIV合并HCV感染率较高,静脉吸毒是HIV合并HC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揭示中职生性态度现状。方法:自编《中职生性态度问卷》,对浙江某中职学校学生匿名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5份,有效问卷应答率100%;运用SPSS1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结果:50%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月经、遗精、自慰(手淫)等现象;近60%的认为非婚性行为应该建立在“爱情”和“双方自愿”基础上;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恋爱是向往的。结论:中职生性态度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总体上是健康的,但是对于极少数具有极端认识或思想倾向的学生更要加强性教育。

  • 标签: 中职生 性态度 现状调查
  • 简介:目的:探索男性同性恋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共性因子的性别倾向性.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印制的《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对60名男性同性恋者进行个别测验,并与男、女异性恋者各30名进行比较.对所获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男性同性恋组与女性对照组都具有3个MMPI共性因子.并在组成上十分相似,而男性对照组则具有4个MMPI共性因子,并在组成上与前两者具有很大差异性.结论:男性同性恋具有和女性相似的MMPI共性因子.

  • 标签: 男性同性恋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共性因子 性别倾向 分析
  • 简介:报告1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疾病调查。先证者男性,40岁,自10余岁起腹股沟、腋窝反复出现小丘疹伴少量水疱,自觉微痒,搔抓后局部皮肤出现糜烂。皮肤科检查见双侧腋窝、腹股沟、肛周、双侧腘窝散在分布大量红色、褐色扁平丘疹,部分丘疹顶端糜烂。皮损病理示基底细胞上裂隙和水疱,其内散落棘层松解细胞,如倒墙砖样。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共调查家族成员4代22人,其中患者4人,呈连续垂直遗传,显示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 标签: 家族性 天疱疮 家系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当前90后护理专业女大学生的择偶观现状,以便发现不良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方法:围绕择偶时对方的相貌、身体、贞洁、年龄、经济、社会地位、肤色、性格等在大一到大三的女护生中开展调查,全部问卷按照年级进行分组,采用多组卡方检验。结果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女护生在“贞洁”(x2=24.91,P=0.000〈0.01)、“年龄”(x2=16.45,P=0.012〈0.05)、“经济”(x2=42.17,P=0.000〈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0后女大学生择偶观随个人喜好而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择偶观有所变化,开始考虑现实问题,走向成熟与理智。

  • 标签: 女护生 择偶观 性教育 90后
  • 简介: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心理问题,为性知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法对50名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心理调查。结果:患者存在紧张、恐惧,担心子宫切除影响性生活、引起早衰是主要原因。结论:对于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应着重加强性知识的教育,术后继续加强性心理指导,同时注重配偶的健康宣教。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心理调查 性知识指导
  • 简介:目的调查城市居民有关艾滋病的知识和对艾滋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于2002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在广州市中心街头随机抽取过路行人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自填方式。结果在发出的200份问卷中,收回147份有效问卷。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为63.3%,知道其传播途径的占76.2%,同时知道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的占60.5%:对艾滋病的全面认知率为59.2%;知道如何预防的占47.0%;对艾滋病患者持积极态度的占65.6%。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和性别。文化程度高、年轻人、男性群体和已婚者对艾滋病有较好的认识。结论目前,城市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还相对较低,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应放在对女性人群、未婚人群和文化程度低者的教育上。要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以消除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

  • 标签: 艾滋病 KAB 影响因素 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我国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为研究我国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数据,同时帮助各群体正确认识性教育,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环境。方法:随机选取8所中学共3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以上学校38名教师及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或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采访,同时随机抽取20住学生家长进行相关采访。结果:对当前我国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状况、中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及中学生对性健康教育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 标签: 中学生 性健康教育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