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对评价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准确性,分析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术中出血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将本院需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联合称重、羊水血细胞比容(HCT)换算法评估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对照组采用目测法评估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同时测定产前和产后6h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数量,比较两种方法估值的准确性,并分析引起出血的因素。结果: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486.18±276.35)mL,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为(285.23±147.04)mL,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h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较产前有所下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1.0%和9.0%。出血原因统计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子宫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占总人数的63.50%。结论:目测法对评价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具主观性和一定的误差,而联合称重法、羊水血细胞比容(HCT)换算法比目测法具有客观性和正确性。子宫收缩乏力是剖宫产产中出血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出血 目测法 联合称重法 羊水血细胞比容法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短暂性尿失禁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经尿道2微米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尿失禁患者80例,分成A、B、C、D四组,各20例,分别行观察等待、提肛肌功能训练,中药结合针炙治疗,盆底生物反馈结合提肛肌功能训练治疗,对尿失禁治疗效果分析比较。结果:A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5~62d(18±2.4)d,B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4~52d(17±1.8)d,C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4~17d(9±1.2)d,D组患者术后尿失禁持续天为3~15d(8±0.8)d。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并发尿失禁,中药结合针炙治疗和盆底生物反馈结合提肛肌功能训练治疗效果均较理想,明显优于单纯提肛肌功能训练及观察等待组。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激光疗法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尿失禁 生物反馈 中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TVS)、宫输卵管碘油造影(SHG)、超声子宫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对不孕症患者中子宫腔粘连(IUA)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30例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IUA的诊断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30例病例中共确诊IUA患者112例,阳性率为48.7%。单一采用TVS、HSG或SIS检查,对IUA的诊断灵敏度均较低,其中以SIS最高,达到64.2%;三种方法特异度均高于灵敏度,其中以HSG最高达到90.4%;三种方法的漏诊率均明显高于误诊率,其中HSG漏诊率最高,达到60.0%。三种方法中SIS的正确诊断指数最高,达到47.5%。HSG阳性似然比最大(4.167),SIS阴性似然比最小(0.430)。将三种方法联合以后,诊断灵敏度提高到80.8%,漏诊率下降到19.2%,正确诊断指数达到65.4%,整体结果明显较单一诊断方法好。结论:存在宫腔异常的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粘连阳性率较高,单一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造影检查的灵敏性较低,漏诊率较高,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差,联合TVS/HSG/SIS三种方法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 标签: 不孕症 宫腔粘连 诊断方法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程序员。主因反复面部结节囊肿性皮损5年余,于2015年1月12日就诊。患者5年前出现以下颌部为主的面部散在结节、囊肿,于外院诊断为重度痤疮,使用多种治疗(异维A酸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等口服,各种维A酸制剂及抗生素乳膏外用,中药内服等),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近期皮损再次加重。患者既往体健。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散在炎性丘疹,下颌及周围散在黄豆至花生粒大小红色结节及囊肿,部分融合,触之囊实性,浸润感明显(图1)。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 标签: 痤疮 重度 点阵激光 ALA-PDT
  • 简介:目的: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婴阻断干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方法,对两组干预后阳性孕产妇及所产婴儿的母婴阻断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所生婴儿37例(74.0%),婴儿失访1例(2.7%),婴儿存活36例(97.3%),婴儿HIV阳性1例(2.7%);对照组分别为43例(86.0%),9例(20.9%),34例(79.1%),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72.0%,终止妊娠率26.0%;对照组分别为30.0%,14.0%;研究组HIV阳性产妇中孕期发现率、终止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期服药率58.0%,产时服药率86.0%,婴儿服药率96.0%;对照组分别为18.0%,54.0%,58.0%;研究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及婴儿服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发现HIV阳性病例,开展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感染 母婴阻断 综合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4年2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牙源性皮瘘临床特点、误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例因面部皮损到皮肤科就诊的患者,经口腔科治疗牙病后,皮损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牙源性皮瘘患者常因牙齿症状不明显而在皮肤科、外科等诊治,最终被误诊、漏诊。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避免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及手术治疗。本病应与多种皮肤病相鉴别,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

  • 标签: 皮瘘 牙源性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勃起功能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50例初次接受化疗的男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进行评估化疗前后勃起功能状况。结果:治疗有效率为58.0%。其中,CR14例,PR15例,PD21例,SD0例。化疗前勃起功能障碍32.0%,化疗后勃起功能障碍83.0%,化疗前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消化道肿瘤、鼻咽癌、肺癌、淋巴瘤、软组织肿瘤患者IIEF-5评分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不同病理类型间IIEF-5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男性肿瘤患者实施化疗后会增加勃起功能障碍,增加其发病率。

  • 标签: 男性肿瘤 化疗 勃起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性罪错人员对性传播疾病(STD)的认知及防护意识,以及2011年度天津市公安局收容的性罪错人员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的患病率.方法对2011年度天津市公安局收容的859例性罪错人员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B)的检测,统计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4种STD的患病率,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例完成有关STD认知及防护意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性罪错人员STD患病率为42.8%,其中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单病种的患病率分别为38.6%、1.6%、6.4%和0.2%,4种STD的发病均女性多于男性,且存在4种STD混合感染现象;性罪错人员性生活混乱且关系复杂,对STD认知差且无主动意愿了解有关STD的知识,无明显防范意识,且感染STD后治疗不积极、不正规.结论性罪错人员对STD认知和防护意识差,其STD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存在4种STD混合感染现象.

  • 标签: 性罪错人员 性传播疾病 认知情况 患病率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2013年性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5种性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全省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0.26/10万、19.63/10万、21.55/10万、7.95/10万和49.95/10万,较2012年增减幅度分别为-0.47%、14.45%、6.48%、3.87%和13.77%。高发地区主要分布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广州、佛山和东莞5种性病报告数均在1万例以上。男性5种性病发病率分别为49.90/10万、32.90/10万、20.06/10万、8.88/10万和26.95/10万,女性分别为50.65/10万、4.88/10万、23.19/10万、6.91/10万和75.49/10万,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09∶1、7.49∶1、0.96∶1、1.43∶1和0.40∶1。高发年龄段为20-45岁,占总报病数的73.5%。结论:广东省性病疫情仍在增长,梅毒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为本年度性病的主要发病病种,需根据疫情特点制定加强筛查等更具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 标签: 性病 流行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晚上外擦阿达帕林凝胶,白天外擦盐酸克林霉素凝胶;观察组在对照组外用药的基础上再加以艾拉光动力治疗仪(ALA-PDT)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痤疮 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广东省汕头地区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状况及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V基因芯片技术对汕头地区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进行23种HPV亚型检测,分析受检女性患者中常见的HPV亚型感染及年龄分布规律。结果: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中HPV检出率为100%,共检出22种HPV亚型,HPVMM4未被检出。其中单一HPV亚型感染403例,占总数的60.51%,单一HPV亚型感染中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1、HPV6、HPV43、HPV16、HPV52、HPV58、HPV18、HPV56、HPV66、HPV68、HPV42、HPV53、HPV33、HPV31、HPV51、HPV59、HPV73、HPV35、HPV44。多重HPV亚型感染263例,占总数的39.49%。多重HPV亚型感染中以二重HPV亚型感染最为常见,占总数的24.47%(163/666)。20~29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占总数的48.95%(326/666)。结论:本组666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HPV感染以单一HPV亚型感染为多,感染高峰年龄段为20~29岁。

  • 标签: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亚型 女性
  • 简介:目的:分析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浅表脂肪瘤样痣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并温习相关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分多发(经典型)和单发两种类型,组织病理提示真皮中上层见无包膜且分化良好的脂肪细胞团块,与下方的皮下脂肪不相连。弹力纤维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破碎和断裂。结论:浅表脂肪瘤样痣是以真皮内异位的成熟脂肪细胞为特征的一种良性错构瘤。临床上,多发型易误诊为结缔组织痣或神经纤维瘤,单发型易误诊为软纤维瘤。

  • 标签: 浅表脂肪瘤样痣 组织病理
  • 简介:目的:分析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科诊断的6例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肤色丘疹。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真皮内界限清楚的以施旺细胞束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肿瘤组织间伴有明显裂隙,瘤细胞无异形性。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S-100蛋白阳性,神经束膜细胞EMA阳性。讨论栅栏状有包膜神经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的多样性造成临床诊断困难,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为本病确诊提供主要依据。

  • 标签: 神经瘤 栅栏状 包膜 组织病理 施旺细胞 S-100蛋白
  • 简介:目的:进一步认识2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类型及特点,以早期发现及诊断糖尿病,减少漏诊。方法:对我院门诊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皮肤病变调查,对其中162例合并皮肤病变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皮肤病变者占64.8%,其中感染性皮肤病居首位,各种皮肤病变中位居前三的为甲真菌病38.9%,湿疹19.7%,瘙痒症14.8%。42.5%患者合并多种皮肤病变。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合并皮肤病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皮肤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做到对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皮肤病 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阿维A联合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CBM等国内大型数据库,纳入以阿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治疗组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5.3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个随机对照试验,2108例患者,RevMan偏倚风险评价显示文献质量普遍较低。meta分析显示与单纯阿维A治疗相比,阿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有效率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RR=1.10,95%CI(1.04,1.16),P〈0.01];在显效率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RR=1.34,95%CI(1.20,1.51),P〈0.01];在改善PASI评分方面,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MD=-2.35,95%CI(-3.64,-1.06),P〈0.01]。Begger检验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阿维A结合中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能是一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疗法,但仍需要更高质量证据支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寻常型银屑病 阿维A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情况,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20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阳性检出率为59.9%(1228例),吸入组过敏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组(χ^2=254.06,P〈0.01)。吸入组中以屋尘螨/粉尘螨(14.9%)阳性率最高,食入组中以蟹、虾(均为4.8%)阳性率最高。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和屋尘多见,找出致病因素对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过敏原 特异性IGE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流动人口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以及该人群对性病的认识,为进一步做好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调查番禺区超过100人的大型工厂5个、建筑工地5个的338名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淋病、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梅毒4种性病感染率。结果:在338名受调查人员中,共查出淋病8例(2.4%),衣原体感染33例(9.76%),尖锐湿疣27例(7.99%),梅毒12例(3.55%),其中有5例交叉感染。结论:番禺区流动人口性病发病情况不可忽视,积极有效的对流动人口进行性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较为紧迫。

  • 标签: 流动人口 性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阳性与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其中ANA为均质型的患者阳性率显著多于其他类型(P<0.05),不同ANA滴度患者TRUS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RUST检测阳性可能与ANA密切相关。

  • 标签: 红斑狼疮 抗核抗体 TRUST
  • 简介:目的:分析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的超声和病理特征。结果:对28例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8例患者共发30个病灶,其中12个病灶位于宫颈,12个病灶位于卵巢,6个病灶位于子宫体。其中20个病灶内部回声均匀,10个病灶为极低回声,且所有的病灶均为后方回声增强,26个病灶边界比较清晰,10个宫颈病灶表现为叶状,10个卵巢的病灶表现为椭圆形,所有子宫内膜均完整,且病灶宫体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其中26个病灶血流信号比较丰富。其中28例患者的病理结果表现为弥漫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对于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主要特征为后方回声增强、极低均匀性回声,且患者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和临床。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淋巴瘤 超声检查 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门诊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300例,应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50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连续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半年复发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复发率低。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治疗 中西医结合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