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耳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观察自噬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自噬现象的发生。结论自噬参与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自噬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

  • 标签: 毛细胞 庆大霉素 耳毒性 自噬
  • 简介:目的观察耳后注射与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这种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聋的疗效,为临床选择突发性聋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268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耳后注射组(135例)及鼓室内注射组(133例)。对组患者治疗前后听阈水平、治疗效果、一般治疗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治疗前后组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痊愈率为57.04%(77/135),远高于鼓室内注射组痊愈率39.10%(5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耳后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2.96%(112/135),鼓室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70%(106/133),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耳后注射组平均治疗时间、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耳后注射组病情复发率、有耳鸣及耳堵塞感患者的比例均低于鼓室内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疗程短、疗效好,创伤及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后注射 鼓室内注射 突发性聋
  • 简介:目的分析一个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和SLC26A4基因检测特点。方法对一个前庭水管综合征家系进行病史采集和听力学检测,绘制耳聋家系系谱图,提取受检者的基因组DNA,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耳聋基因芯片分析和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及外显子侧翼序列的检测。结果该家系共5代合计30人(男17人,女13人),现存26人,其中第四代7人为耳聋患者,6人均为语前感音神经性聋。1人为语后感音神经性聋,颞骨CT显示均为前庭水管扩大,第五代1人为耳聋患者,表现为前庭水管扩大合并语前感音神经性聋。在家系中共发现SLC26A4基因c.754C〉T、c.919-2A〉G、c.1264-12T〉A和c.1548_1549insC四种已知致病突变类型。耳聋患者均为复合杂合突变。10人为SLC26A4基因携带者。结论该家系的8例耳聋患者由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前庭水管扩大,病因学分析可为患者提供预见性的临床措施,并为该家系的后代遗传咨询与婚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及科学手段,有效地防止聋儿后代出生。

  • 标签: 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 SLC26A4基因 基因芯片 Sanger测序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紧张部穿孔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明确乳突CT正常的患者进行乳突探查的必要性。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为鼓膜紧张部穿孔,术前完善检查,102例患者中乳突CT异常的患者为85例(83.33%),乳突CT正常并且干耳2月以上患者17例(16.67%)。所有患者均全麻下进行乳突开放术及鼓室成形术。结果102例患者术后随访鼓膜愈合均良好,乳突CT正常的患者在术中探查乳突、鼓窦、鼓室、听骨链、咽鼓管口区域,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一个及以上区域的病变,多处病变影响乳突鼓窦引流。结论乳突CT正常不能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鼓膜修补的标准,除外伤性鼓膜穿孔外均应进行乳突探查。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膜穿孔 乳突CT 乳突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