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52例(5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结果59眼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新生血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的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的占58%,位于旁中心的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vitrectomy,PPV)与PPV联合内界剥离术(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伴或不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3例36眼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15眼行玻璃体切除术(不剥离内界);Ⅱ组21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剥离术,术中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如行硅油填充、C3F8填充、光凝、冷凝等。术后随访3-12mo,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并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27);Ⅱ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平均提高0.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3,P=0.000);两组间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3,P=0.006)。Ⅰ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46.67%;Ⅱ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85.71%;比较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7,P=0.025)。Ⅰ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1.67%。Ⅱ组视网膜最终复位率94.73%,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6,P=0.418)。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剥离术可以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闭合率和术后视力,但对于视网膜的复位率较不剥者无明显区别。

  • 标签: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内界膜剥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idiopathic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有效性,分析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下不同形态表现的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Ⅰ型和Ⅱ型)的疗效差异,进一步为雷珠单抗在治疗脉络新生血管的有效性提供±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3-10/2014-06的31例(Ⅰ型9例,Ⅱ型22例)诊断为"ICNV冶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和OCT测量病灶处视网膜最大厚度的变化趋势有无不同。结果:患者31例(其中Ⅰ型9例,Ⅱ型22例)经统计学分析,在术前与术后1,3moBCVA和病灶视网膜最大厚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ICNV类型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及病灶处视网膜最大厚度的变化趋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于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疗效肯定,对于Ⅰ型和Ⅱ型ICNV的临床治疗效果不具显著性差异。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新生血管疗效肯定,对于Ⅰ型和Ⅱ型ICNV本组研究中尚未发现存在疗效差异。其安全性和远期并发症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雷珠单抗 OCT
  • 简介:1概述息肉样脉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目前被认为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的一种亚型或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以脉络异常分枝状血管网(branchingvascularnetwork,BVN)末端息肉样扩张灶(polyps)为特征的。

  • 标签: 脉络膜血管 息肉样 choroidal MACULAR degeneration branching
  • 简介:目的评价不增加切口的20G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脉络上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29例(29眼)严重眼外伤合并脉络上腔出血的病人采取玻璃体手术治疗,置灌注,通过板层的20G玻切穿刺口引流脉络上腔积血,再通过此切口行玻璃体手术,处理玻血和或网膜损伤,术终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结果25例患者术中脉络上腔出血充分引流完全复位,4例患者残留少量积血,表现为小块脉络隆起,注入硅油,术后一月复查网膜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改善。结论采用不增加切口的三通道玻切的巩膜切口可以有效引流外伤性脉络上腔出血,达到理想疗效。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脉络膜上腔出血 巩膜切开术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撕除+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对照组给予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撕除治疗,术后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结果: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剥除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撕除 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 简介:随着建立在医学科学研究基础上认识的不断深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被确认是脉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发展过程中介导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的主要原因[1-2]。目前所知的VEGF家族包括5个成员:VEGF-A、VEGF-B、VEGF-C、VEGF-D和胎盘生长因子,其中以VEGF-A最为活跃,并与血管生成、新生血管化和血管通透性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药物治疗 choroidal 医学科学研究 血管通透性 中心凹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剥离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共32例(32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即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剥离组,对照组即单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组,每组16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观察组术中剥离适当范围视网膜前内界,对照组不剥离内界,两组均气交换吸出视网膜下,填充C3F8或硅油,随访2-24月,观察视网膜复位,裂孔解剖闭合,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视网膜均复位,复位率:81.2%,对照组:9例视网膜复位,裂孔闭合,复位率5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术后视力均好于术前,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剥离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较好的改善术后视力。

  • 标签: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网脱 内界膜剥离 玻璃体切割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下方玻璃体腔注射比上方注射出现注射眼内炎的几率是否更高。下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眼内炎的发病率高于上方小梁切除术滤过泡,有可能是因为细菌聚集在下方的泪湖。方法:经过广泛实践过的眼内炎病例数据库验证,发现在2a的研究期间内,有5例眼内炎病例。同时,为了评估注射部位对发病率的影响,对治疗过的909例1121眼共计8672次注射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结果:5眼出现感染性眼内炎,80%的眼内炎病例均是下方注射,尽管所选病例中84.6%是位于上方注射。与感染有关的下方注射部位的危险比是(OR)22.1(P=0.006)。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感染眼内炎的几率很小,仅为0.025%。避免在偏下象限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可能会进一步减小眼内炎的发病率。

  • 标签: 玻璃体内注射部位 抗血管生长因子疗法 眼内炎
  • 简介:资料病例1男性,65岁。因右侧鼻腔流臭脓涕8个月,门诊以"右全组鼻窦炎"收入院。2年前因鼻咽癌(T3N1M0)行60Co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剂量为70Gy。CT扫描显示: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图1)。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右侧全组鼻窦炎,拟行鼻内镜手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脑脊液鼻漏 全组鼻窦炎 上颌窦内侧壁 放射治疗 筛窦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SFCT)与脉络血流动力学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15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9例,平均(59.8±6.2)岁。根据ETDRS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轻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PDR组。采用EDI-OCT与超声多普勒对四组患者进行脉络厚度测量与脉络血流动力学指数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FCT与血流动力学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NDR患者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高于其它患者组,SFCT较其它各组偏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无统计学差异;重度NPDR组血管阻力指数(RI)高于NDR组及轻中度NPDR组;PDR组RI进一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FCT与糖化血红蛋白有显著正相关性(b=0.540,P〈0.001);SFCT与DR分级(P=0.341)、PSV(P=0.770)、EDV(P=0.131)及RI(P=0.084)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SFCT与血流动力学各指数无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SFCT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彩色多普勒显像
  • 简介:目的:分析眼压控制稳定的晚期青光眼术后1a内在不同血压段时视野进展情况。方法:记录晚期青光眼眼压正常患者的舒张期血压及眼压值,并分别做视野检查,通过AGIS评分法判断病程的进展。结果:随访1a,各试验组平均随访眼压值比较无差异;各组视野受损进展率有差异,血压偏低组视野受损进展比较快。结论:低血压是晚期青光眼病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晚期青光眼患者如舒张期血压过低,视野有恶化趋势。

  • 标签: 青光眼 舒张期血压 视野
  • 简介:目的以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的患者电话随访结果为依据,对我省防盲项目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探讨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医院眼科参与大规模防盲项目患者的可持续随访体系。方法通过以电话随访的方式,对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6万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000例患者就手术视力提高程度及满意度进行电话随访。随访统一使用云南省卫生厅《2012年云南省'光明工程'患者电话随访表》,由专人于4周内完成电话随访。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者占90.20%;患者对术后满意度达93.27%;从生活不能自理到能自理占86.41%;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占85.79%;术后患眼有不适者占17.76%;知道如出现不适如何处理的患者占70%;新农合占93.81%,居民医保5.56%,职工医保1.64%,其他医保占0.88%;所有患者均为免费手术,无自付比例。结论在基层开展大规模集中白内障防盲项目的过程中,在严格监控患者术后质量、手术费用、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手术患者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患者随访体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流程,真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防盲工作的真正含义。

  • 标签: 防盲 光明工程 白内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泪道探通氟尿嘧啶应用联合鼻泪管中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中,选取泪点泪小管均通畅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2例(56只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先泪道探通扩张,并将氟尿嘧啶溶液浸入阻塞创面,经鼻腔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对照组则不采用氟尿嘧啶干预措施,其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拔管。结果拔管随访3~12个月,治疗组21例(29只眼)中有效25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2只眼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2眼泪道冲洗仍阻塞,治愈率86.2%。对照组21例(27只眼)中有效17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4只眼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6眼泪道冲洗仍阻2塞,治愈率63.0%。经χ检验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泪道探通联合球头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不切皮肤、不损伤组织结构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氟尿嘧啶对于预防泪道阻塞部位创面再次粘连,提高远期疗效有确切作用。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氟尿嘧啶 球头硅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