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混浊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Q开关Nd:YAG激光切开术后囊混浊患者165例(193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一次性切开成功率为100%,所用激光脉冲数平均24±21.7次,激光总能量4~451mJ;②91.2%(176眼)视力较术前提高;③59.6%(115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手术前后眼压变化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所用激光脉冲数以及白内障手术与切开术间隔时间有关;④19.3%(3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损伤.结论:Q开关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混浊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合理选择激光参数.

  • 标签: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 后囊膜混浊 统计学分析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损伤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52例(5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结果59眼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YAG激光切开术治疗发性白内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简介: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人工晶状体 并发症 术后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影响
  • 简介:受内分泌学家采用酒精介入疗法治疗复发性甲状腺囊肿的启发,我们采用穿刺抽注入无水酒精的方法治疗耳廓假囊肿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18-56岁,平均35岁。35例为单耳,3例为双耳。囊肿均位于耳廓外侧面三角窝、舟状窝内。34例为初诊,4例为曾行过单纯穿刺抽复发。34例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4例复发者抽出暗红色液体。囊肿最大者约1.5cm×2.0cm×2.0cm,最小

  • 标签: 穿刺抽液 无水酒精 耳廓假囊肿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破裂的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目的:改良法建立大鼠发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并观察LEC在PCO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SD大鼠50只在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ECLE),娩核使用无菌空气恢复前房。分别于术后0,3,7,14及28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检查并处死动物,摘除眼球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LEC的α-SMA表达。结果:100%术眼存在,84%的鼠眼可用于检测。术后0h于前囊下和赤道部的内表面观察到LEC。PCO在术后3d出现,出现囊皱缩,整个晶体囊出现纺锤形细胞。术后7d时明显混浊,见较多纺锤形细胞分布。所有动物于术后14d出现明显皱缩,可见新生晶体纤维。术后28d见明显增厚,新生晶体纤维填充囊袋,未见细胞。LEC形态及分布恢复到术后0h状态。免疫组化检测见术后3d时α-SMA阳性表达。结论:改良法成功建立大鼠PCO模型,LEC在PCO形成中出现形态和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其将为在分子水平上探索PCO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提供合适研究载体。

  • 标签: 后囊膜混浊 大鼠 晶状体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脉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前(idiopathic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脉络厚度(subfovealchoroidalthickness,SFCT)水平,随访观察术后IMEM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水平变化,并分析术后脉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IMEM组患眼SFCT(362.22~40.75m)明显较对侧健眼(410.56~38.45m)及对照组右眼(420.73~39.63m)低,且对侧健眼较对照组右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EM组患者术后1wk患眼和健眼SF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SFCT均显著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SFCT值趋于稳定,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SFCT值患者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CT值>380m组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明显较<320m组和320~380m组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分析,IMEM患者术后脉络厚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正相关性(r=0.629,P<0.05)。结论:脉络变薄可能是IMEM的重要诱因,且术前脉络厚度对术后视力恢复也有一定影响。

  • 标签: 特发性黄斑前膜 脉络膜厚度 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我院眼科收治的脉络脱离PVR患者64例66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34眼)和观察组(32例32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mo,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bF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12wk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脱离PVR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降低血清VEGF水平及bFGF含量,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脉络厚度。

  • 标签: 康柏西普 脉络膜脱离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患者,男,44岁,住院号242392.患者2001年9月中旬觉右眼视力开始下降,迅速加重,伴有眼痛、头痛,遂来我院,门诊查见右眼上方视网膜脱离,做B超(2001-12516):"右眼鼻上方眼底前探及8.3×13.48mm的高回声,内部挖空及脉络凹陷,鼻下、颞上、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光带2~5mm.

  • 标签: 右眼脉络膜转移癌 眼肿瘤 病例报告 诊断 眼底荧光造影
  • 简介:·Descemet’smembranedetachment(DMD)canbeapotentiallyseriouscomplicationofintraocularsurgeryoroculartrauma.Thecauseisnotveryclear.WearetryingtoremindanawarenessofthespectrumofDMDresultingfromtrabeculectomybypresentingacaseofextensiveDMDaftertrabeculectomywhichwassuccessfullyrepaired.

  • 标签: 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 trabecu-lectomy GLAUCOMA CORNEA
  • 简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氨碘肽注射英文名称:AmiotideInfection汉语拼音:AndiantaiZhusheye【成份】本品有效成份为有机碘和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本品辅料为:聚山梨酯-80。

  • 标签: 谷氨酸 有机碘 注射液 多肽 聚山梨酯-80 有效成份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光学部植入技术,用于稳定眼内结构,预防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外伤性或与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某些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或人工晶体移位囊混浊等不易行激光囊切开的患者,在完成皮质清除,先把人工晶状体(IOL)袢固定于囊袋内或在机化囊夹持稳固下,将IOL光学部经囊剪口植入囊与玻璃体前界之间。结果全部术眼视轴透明,IOL光学部平稳居中,视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某些特殊型白内障术后发障实施IOL光学部植入,可明显减轻眼内组织反应,预防发障发生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特殊型白内障 后囊后 人工晶状体植入 光学部
  • 简介: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误诊原因,以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PCV患者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B超改变情况。结果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5例,误诊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3例,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提高对PCV的全面认识,掌握其眼底、FFA、OCT、B超特征性改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误诊 诊断
  • 简介:1病理性近视1.1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新生血管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自然病程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异常,高度近视在亚洲近视人群中所占比例为27%-33%,其中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myopia,PM)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1]。据报道,成年人中PM的发病率为1%-3%,PM中继发脉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比率为4%-11%[2],其中位于中心凹的占58%,位于旁中心的占32%[3]。

  • 标签: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高度近视 choroidal 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macularepiretinal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标签: 视网膜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