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弓三维数字化(3D)模型的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的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与方法:用常规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的精确模型.用一种改良的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的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的咬合记录的不准确性。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的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个健康的志愿者,采用以上的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的形式和接触点的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的耠接触精确性。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的模型尺寸精度与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的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的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与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的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的准确性。结论:本试验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咬合接触 精确模型 尺寸精度 牙弓宽度 数字化 牙尖交错位
  • 简介:活动矫治器是一种常用正畸矫治器,只有固位良好,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活动矫治器常用单臂环、箭头卡和邻间钩固位,这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单臂环对于乳牙或者倒凹不足的牙齿固位效果欠佳;采用邻问钩或箭头卡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固位效果,但这容易压迫牙龈乳头,造成患者不适。

  • 标签: 活动矫治器 固位装置 设计方法 固位效果 正畸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occlusion,ICO)三维重建精度,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超硬石膏灌制一副标准上下颌牙列石膏模型,咬合蜡固定ICO空间位置关系,在模型上确定45个特征点并顺序编号.分别选取上下颌模型上特征点进行配对,测量特征点对间距离Z.用机械接触式柔性测量机械臂R直接获取特征点空间坐标后软件测量获取参考值(ZR);运用A(3ShapeD700,3ShapeA/S,丹麦),B(ZENO@Scan,Weiland,德国)、C(Activity102,SmartOptics,德国)3种牙颌模型扫描仪重建全牙列模型牙尖交错骀后,人机交互选取模型对应特征点、软件测量获取测量值(Zn:ZA、ZB、Zc).定义测量误差△Zn=Zn-ZR.采用配对£检验比较Zn与ZR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Zn进行分析,比较3种牙颌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B扫描仪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商品化三维光学牙颌模型扫描仪模型牙尖交错(牙合)重建精度分别为:0.00±0.43mm,0.26±0.36mm,0.08±0.34mm.A、B扫描仪模型ICO三维重建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ICO三维重建正确度:A>C>B,精密度:C>B>A.

  • 标签: 牙颌模型 咬合模型测量 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度
  • 简介:老年人牙列的缺损、缺失十分常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义齿族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许多人虽已步入老年,但仍追求高品质量的生活,他们不愿像过去的老人一样安于缺牙瘪嘴。

  • 标签: 老年人 全口义齿 固定义齿 种植义齿
  • 简介:徐筱译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技术目前被认为对于根面覆盖来说是最可预测的外科技术。但是,由于需要第二个手术部位获取移植组织,使得学者对其他方法产生了兴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面覆盖的新方法:微孔外科技术(thepinholesurgicaltechnique,PST)的可行性。这篇回顾性研究对采用PST方法治疗的43位患者的121个牙龈退缩位点的疗效进行检查,这些位点中85个为Ⅰ度或者Ⅱ度退缩,36个为Ⅲ度退缩。平均初始龈退缩为34±1.0mm。平均复诊时间为18±67个月。无第二个手术部位,仅用生物可吸收膜或脱细胞真皮组织基质作为移植材料。PST不需要松弛切口、锐性分离和缝合(当使用生物可吸收膜时)。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长2~3mm的切口(当作入路)。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疗效预测显示,完全的根面覆盖率可达到81.2%。而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效果分析显示,平均牙龈退缩减少百分率为94.0%±148%。当Ⅰ度,Ⅱ度和Ⅲ度退缩位点的数据集中起来后,疗效预测和效果分析的结果分别显示为69.4%和88.4%±19.8%。单次治疗的平均时长为223±10.1min。患者对于美观的满意率为95.1%,而且平均7.34±13.5d内可以感受到美观的变化。几乎没有术后并发症。这个结果显示PST有希望成为一个微创、可预测、有效并且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取得很好的患者疗效满意度。

  • 标签: 根面覆盖 外科技术 微孔 疗效预测 牙龈退缩 手术部位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激光预备牙本质形态学变化和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5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集20~40岁新鲜拔除的活髓第三磨牙20颗及根尖发育完全的前磨牙8颗,铒、铬:钇钪镓石榴石(Er,Cr:YSGG)激光处理暴露的牙争面牙本质,然后按照不处理、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mol/LEDTA调节各自分为4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前磨牙牙本质处理面形态;第三磨牙使用Adpereasybond或Singlebond2黏结,Z350树脂逐层堆积树脂冠后,制作哑铃型试件进行微拉伸黏结强度测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SEM观察发现:前磨牙激光预备后不处理组(对照组)牙面不规则,无玷污层,牙本质小管开放;磷酸酸蚀组牙本质表面最规则,自酸蚀组和EDTA处理组处理后表面变化不如磷酸酸蚀组明显。微拉仲黏结强度测试结果显示,第三磨牙分组后的3种处理方式牙本质黏结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磷酸酸蚀组黏结强度最强(P〈0.05),而自酸蚀组及EDTA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7%磷酸酸蚀、自酸蚀及0.5mol/LEDTA调节3种处理均可提高激光预备的牙本质黏结强度,37%磷酸酸蚀组获得最佳短期黏结效果。

  • 标签: 激光 牙本质表面处理 微拉伸黏结强度
  • 简介:唇腭裂患者由于自身畸形程度及外科手术的影响,其颌面部组织结构均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特征。对唇腭裂患者术前术后颌面部组织进行测量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评价手术,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解剖学基础及理论支持。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照片测量法,方法简便实用、成本低,但不够准确;X线测量法,测量结果可靠,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但使用不方便;而三维测量法能够客观定量地分析面部外形,简便、精确、高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唇腭裂 头影测量 三维测量
  • 简介:目的:简化传统Ⅱ类洞三明治修复方法及防止充填后出现术后敏感和龈壁继发龋。方法:按纳入标准选择门诊就诊患者患牙300颗(267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实验组1:把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充填至整个窝洞壁,光照固化后,不作酸处理、不涂粘接剂,直接充填复合树脂;实验组2:对实验组1的玻璃离子进一步树脂增强,把复合树脂一部分深入到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内,另一部分露在窝洞内;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充填。12个月后复诊,评价。结果:实验组复合树脂与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界面间无1例出现分离现象。实验组1有4颗龈壁继发龋,1颗充填物脱落,1颗边缘密合度缺陷,1颗边缘着色,成功率92.47%;实验组2有1颗充填物脱落,1颗边缘密合度缺陷,2颗边缘着色,成功率95.79%;对照组有4颗术后敏感,4颗龈壁继发龋,1颗充填物脱落,1颗边缘密合度缺陷,2颗边缘着色,成功率86.96%。实验组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实验组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中复合树脂与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能牢固结合。实验组1与对照组比较,能简化操作,防止术后敏感,但不能防止龈壁继发龋。实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能简化操作,防止术后敏感和龈壁继发龋。

  • 标签: Ⅱ类洞 复合树脂 玻璃离子 三明治充填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不翻瓣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技巧.方法:45例患者分为60岁以上老年组(A组)和60岁以下非老年组(B组).术前行CBCT检查,制作手术导板.所有植体采用不翻瓣种植技术植入,术后2-6个月进行永久修复.于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行X线检查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A组14例患者植入17枚植体,植入扭矩均≥25N.cm,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2.1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9±0.40mm、平均探诊深度2.01±0.87ram.B组31例患者植入33枚种植体,3枚植体的植入扭矩<25N.cm,采用埋入式愈合,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1.8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4±0.29mm.牙周平均探诊深度为2.13±0.90mm.两组病例随访12-24个月,植体存留率100%.两组间骨丧失量及牙周探诊深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术前计划和精湛手术技巧的前提下,不翻瓣种植手术具有过程简单,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等优势,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短期内可达到与翻瓣手术相同的存留率.

  • 标签: 不翻瓣术 牙种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系统中不同的使用方法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将255颗拔出的牛牙颊面进行研磨以暴露出平坦的牙本质表面,再将牙齿分成4个实验组,使用4种自酸蚀粘结系统.分别为OneUpBondFPlus,ClearfilSEBondXenoⅢ.以及FuturaBondNR.对照组为传统的酸蚀;中洗粘结系统AdperSingleBond2。所有实验组均主动或被动地使用一或两层的自酸蚀粘结剂.再将复合树脂粘结至牙本质.24h后在一个万能试验机上以1mm/min的速度对试样进行剪切测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以及Tukey检验(5%)。结果:不同的粘结剂类型、使用方法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所有粘结系统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主动使用两层自酸蚀粘结剂产生的平均粘结强度要明显高于被动使用的。结论:主动使用自酸蚀粘结剂能有效增加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而且不同的使用方法对粘结的影响取决于所测试的粘结剂类型。

  • 标签: 自酸蚀粘结 粘结强度 牙本质
  • 简介:本病例描述1例左侧上颌中切牙水平根折伴脱位的治疗过程。一名17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自诉其17d前发生运动意外.其间未对外伤患牙进行任何的应急治疗。因患牙复位失败.取出牙齿的冠方部分及断根,对冠方部分行口外根管治疗后进行再植,并用牙弓夹板将其固定在生理位置4周。通过术后1~6年的跟踪随访.结果提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术后24个月再植牙达到了预期的低咬合状态。经测量.术后6年再植牙咬合距离降低约1mm。

  • 标签: 脱位 水平根折 牙再植 牙弓夹板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治疗,术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惠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术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残根
  • 简介:目的:探讨以赝复体为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右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中行虚拟残耳切除,获得种植导板并确定赝复体的位置。利用导板定位行残耳切除术及种植体植入术,制作卡杆附着体及树脂支架。采用三维光学扫描仪进行面部的三维成像,将CT数据和三维数据拟合,获得最终义耳赝复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选域激光烧结技术制作义耳蜡型,并翻制成硅胶义耳。结果:最终完成的义耳赝复体与种植修复前的赝复体形态位置完全一致,组织面与缺损区表面完全贴合,其形态、高度与对侧完全一致,患者对颜色、外观非常满意。结论:基于赝复体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理念,值得在颜面部缺损赝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三维光学扫描技术 种植修复 义耳
  • 简介:种植式修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带来的一个主要美学问题是修复体牙冠明显伸长。本病例报告介绍了一种改良式外科手术修复方法,解决种植体周围出现水平和垂直向软组织缺损而美学要求高的患者的问题。术前1个月.拆除种植式修复体牙冠,调整之前的种植体基台,戴入与同一牙弓对侧切牙相对称的一个短的临时冠。这个改良式外科手术是由袋状冠向复位瓣术联合2个结缔组织瓣移植组成,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缺损。术后4个月,制取终印模前.利用新的种植体基台和临时冠进行软组织成型。术后9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边缘与治疗前相比.向冠方延长4mm.软组织边缘水平与右侧中切牙一致。从根方到软组织边缘.治疗完成后唇侧软组织厚度比测量的1.5mm增加了22mm。这个牙修复体如实地重现了同一牙弓健康的对侧中切牙的外形。术后2年.软组织边缘稳定.种植体周围美观的外形保持良好。此病例介绍了全面改善种植体周围严重的垂直和水平向软组织缺损的可能性,并通过联合膜龈和修复的治疗.患者满意度很高。

  • 标签: 周围软组织缺损 美学修复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种植体 改良式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骨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术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