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的变化,得到两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5具共10侧眼眶,将气管插管的气囊部分置入眶底与眶骨膜之间,用注射器注入7ml生理盐水,每抽出1ml生理盐水后,用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眼球突度,共得到80个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Y=8.57-0.96X(r=-0.86,P=0.0001≤0.05)。结论:气管插管球囊是一种测量眼眶容积变化的有效实验工具。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增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 标签: 眼球突度 眼眶容积 新鲜尸体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 标签: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 简介:中国历史上第1位牙科女博士、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系教授张琼仙,于2013年2月20日凌晨仙逝,享年103岁。因为老人一生低调,其家属特别提出不举行告别仪式、不设灵堂、不接受花圈、一切从简的意愿。张琼仙为四川省简阳人,出生于1910年。1929年,考入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师从我国现代口腔医学之父林则等名师,接受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牙科学教育。1936年张琼仙毕业,取得当时华西协合大学口腔牙科博士学位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口腔牙科博士学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1位牙科女博士。毕业后,张琼仙便留校任教。

  • 标签: 中国历史 女博士 牙科 华西口腔医学院 口腔修复学 现代口腔医学
  • 简介:一直以来,牙冠的宽/长比值被认为在牙齿美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以往研究多关注的是白种人群,而其他种族人群中上颌牙齿解剖相关的资料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观测亚洲人群中上颔前牙的宽度、长度及宽/长比值。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将对亚洲人行牙周手术、美学修复等相关治疗时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亚洲人群 牙齿解剖 牙冠宽 牙齿美学 白种人群 种族人群
  • 简介:对于轻度牙列拥挤,笔者几年来采用先牙再去邻面釉质的方法,认为此法准确,安全可靠。1、方法:①牙,取一根直径0.5mm,长5cm的黄铜丝,弯成和外科缝针一样的弧形,用持针器夹着铜丝先从颊侧或唇侧穿过邻接点的下方,再从(切)向折回来,旋转拧紧。使患...

  • 标签: 分牙 外科缝针 邻接点 防龋材料 牙列拥挤 质的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出现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突骨折的型和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有骨折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髁状突骨折的患者50例(69侧),依据骨折线的水平分为髁突囊内,髁突颈部和髁突下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和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术后恢复情况。囊内骨折根据杨驰教授的骨折线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分为A、B、C、M四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手术的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获得3个月以上随访的48例(66侧),术后平均随访10.45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33.89mm(31.5~43.7mm),8侧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3个月后7侧恢复。术后总体满意度97.92%(47/48),仅1例骨折患者因1年后伴有颞区皮肤麻木和额纹消失不满意,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发生移位和功能障碍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 标签: 髁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自2009年底,长沙市口腔医院率先在全省试行口腔门诊疾病3个单病种医保报销以来,至今已有3000多患者得到实惠。持《长沙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手册》的市民,到长沙市口腔医院看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埋伏阻生牙3个单病种,凭身份证、医保手册均可享受医保报销,

  • 标签: 长沙市 医保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牙病 口腔门诊 2009年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格犬自体牙移植术后影像学和组织学变化,探究移植牙的牙周组织修复机理.方法选择1只8月龄格犬,左侧下颌前磨牙区为受体区进行前牙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1号移植牙(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位)牙周间隙明显缩小,根尖周可见小范围透射影像,牙颈部有外吸收影像;2号牙(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位)根管内上1/3部分出现牙根内吸收.术后2个月X线片表明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良好,1号牙外吸收影像稍增大,2号牙内吸收影像未见扩大.组织学HE染色切片可见根尖部有纤维束形成,但在牙颈部、髓腔和根尖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结论自体牙移植术后牙周膜愈合较好,但牙齿拔除时要注意减少牙颈部的机械性损伤,移植后牙髓治疗的时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素之一.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组织学 牙周膜愈合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收治的32例患者(共计36颗患牙),对其下颌第一磨牙残根行根管治疗术后应用根术将近远中根分开,分别进行桩核冠修复,并制作连冠。随访观察1年。结果1年后复查,33颗患牙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稳固,无松动;X线片示牙槽骨无继续吸收或有少量新生;成功率为91.7%。结论伴有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第一磨牙残根经完善的治疗后行根术保存修复,可以行使良好的功能。

  • 标签: 分根术 桩核冠 下颌第一磨牙 残根 根分叉病变
  • 简介:16岁女性患者.主诉下颌第二恒磨牙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疼痛,检查发现其病因为下颌第二恒磨牙前倾阻生。本文报告了一种简单的利用正畸弹性牙圈直立阻生磨牙的方法。

  • 标签: 阻生下颌磨牙 正畸分牙圈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1类错患者亲代的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1类错患者亲代的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类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1类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在口腔修复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因牙齿缺失或牙齿邻面龋坏破坏接触点未及时修复,使得邻近牙齿移位、牙齿长轴排列不正从而使修复体不能获得正常的外型、桥体没有足够的间隙,而使修复的效果不太理想.橡皮圈是口腔正畸中用来分离基牙、获得相应间隙从而使带环顺利戴入的一种装置,而我们在口腔修复中则可利用橡皮圈分离牙齿时对移位牙施加力量,使其长轴获得矫正的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应用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 标签: 橡皮圈 口腔修复 牙齿缺失 带环 邻面龋 移位牙
  •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高血循肌间血管瘤(IMH)的CT、MRI(包括磁共振动态增强)的表现特征与病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1-2013年间1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口腔颌面部IMH患者的术前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5-57岁,平均年龄33.4岁.结果:CT、MR图像显示,6例患者累及多块肌肉,12例累及单块肌肉.好发于咬肌(6例)及舌体(6例).3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高血循病变,磁共振动态增强的SI-time曲线为Ⅱ型:早期快速强化后出现平台期,病理型为毛细血管型2例、混合型1例.1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低血循病变,SI-time曲线为Ⅰ型,病理型为海绵血管型.4例发现静脉石.结论:IMH的CT、MR影像学表现及其SI-time曲线型,能进一步帮助诊断其病理型。

  • 标签: 肌间血管瘤 磁共振 高血循病变 低血循病变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类1类非拔牙矫治中口外弓的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1类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的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的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对于Ⅱ°以上根分叉病变的患牙,临床上常采取根术,以保存患牙。这些技术大多用于在中青年患者中,而在老年患者这一群体报道较少。本研究以患有根分叉病变并伴有牙体缺损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根后行联冠修复,病例追踪观察4年。

  • 标签: 老年患者 下颌第一磨牙 根分叉病变 分根术 联冠
  • 简介:2010年12月18日上午,在北京航空总医院隆重举行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361院揭牌仪式。国家、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中航工业总部相关部门领导,华西口腔医院代表等200余位嘉宾参加了揭牌仪式。仪式由资产管理事业部党组书记孙继光主持。

  • 标签: 华西口腔医院 四川大学 揭牌 分院 行政管理机构 地方政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IL-8的分泌情况。方法:本实验共分为七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s,hPDLFs)组、PDLFs+10μ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组、1μg/mlLPS组、10μg/mlLPS组、100μg/mlLPS组、200μg/mlLPS组、500μg/mlLPS组。各组细胞进行培养,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取培养24h,96h的细胞上清液进行IL-8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相比,24h:1μg/mlLPS、10μg/mlLPS、100μg/mlLPS组无统计学差异。200μg/mlLPS、500μg/mlLPS组促进IL-8泌,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96h:与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相比,1μg/mlLPS、10μg/mlLPS组无统计学差异。100μg/mlLPS、200μg/mlLPS组促进IL-8泌,100μg/mlLPS、200μg/mlLP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00μg/mlLPS组抑制IL-8泌,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细胞增殖变化:BFGF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1μg/mlLPS、100μg/mlLPS组与正常牙周膜成纤维生长增殖无差异。10μg/mlLPS可以促进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200μg/mlLPS、500μg/mlLPS明显抑制PDLFs增殖。结论:不同浓度的内毒素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IL-8泌合成释放有调节作用。

  • 标签: 内毒素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IL-8
  • 简介:安氏Ⅱ类1类错【牙合】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性不调,双期矫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患者青春期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关系不调。一期治疗使用的矫治器多为功能矫治器(如:生物调节器、肌激动器、双胎垫等)和口外弓头帽。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患者青春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即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一期矫治后多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获得稳定良好的骀关系,也可能进行掩饰性治疗改善仍然存在的颌骨间的不调。双期矫治增加了患者的矫治疗程和费用,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一期治疗 临床研究 牙合 青春发育高峰期 功能矫治器
  • 简介:目的:介绍下颈椎棘突两侧注射0.5%布卡因治疗口颌面疼痛的一年临床经验。方法:对2517名出院诊断为口颌面疼痛的急诊科患者.以及771名2003年6月3019~2004年7月1日接受过封闭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数据整理。从以上两个数据库中抽调接受过棘突旁肌内注射布卡因治疗的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口颔面疼痛缓解程度用以下两种方式记录,①按一般临床经验和面部表情图将口颌面疼痛缓解分成4个等级(n=114):②按治疗前后患者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上选择的数值来评定疼痛缓解程度(n=71)。结果:共有118名成年患者接受了下颈椎棘突旁肌内注射布卡因治疗,4份病例因资料缺失或不全而被剔除。75名患者(66%)疼痛完全或临床缓解.32名患者(28%)疼痛部分缓解.7名患者(6%)没有显著的缓解。总体上.114名患者中有107名(94%)治疗有效,疼痛缓解起效快.许多患者能在5~15min内得到完全的缓解。结论:这是在急诊科使用下颈椎棘突旁肌内注射布卡因来治疗口颌面疼痛的首次大样本病例报道.证明这种方法可能成为急诊科对于急性口颌面痛的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混合牙瘤 锥形束CT 牙源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