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现阶段对手术操作的要求趋向于微创,越来越多的关于非翻而采用激光辅助冠延长(Laser—mediatedFlaplessCrownLengthening)的文章出现在各种期刊中。但是,大多数的文章都是病例报告或者是操作技术方面的探讨。关于科学地评价激光冠延长(非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瞻性、随机和对照研究却很少。本文对于微创不翻手术所产生的临床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事实上,只有严格设计、随机、对照的试验才可以为循证医学提供数据,才可将非翻的冠延长归为标准冠延长的治疗方法中。

  • 标签: 冠延长术 翻瓣手术 病例研究 激光 手术操作 操作技术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垂直向牙槽骨增量时两种牙周松弛切口的效能及相关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材料和方法:选取23例垂直和水平骨缺损的患者(Seibert分类Ⅲ)对双切口(double-flapincision,DFI)和传统骨膜松弛切口(periostealreleasingincision,PRI)进行比较,随机采用一种切口进行龈瓣推进.测量龈瓣推进的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比较患者不适的程度。采用UNC-15探针测量最初翻起的龈瓣和推进后的龈瓣,两者的差记为龈瓣推进量;术后并发症包括早期膜暴露、感染、感觉异常和随访中发现持续不适;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量化患者疼痛、肿胀和出血的程度。结果:DF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9.64±0.92mm.而PRI组的平均龈瓣推进为7.13±1.45mm(P〈0.001);早期膜暴露PRI组发生2例,DFI组发生1例:感觉异常、感染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PRI.5;DFI,1).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82);DFI组的平均疼痛、肿胀和出血计分(分别为1.55±1.21,1.91±0.94,0.40±0.12)比PRI组(分别为3.75±2.63,3.25±1.29,1.16±0.34)低(分别为P=0.019,P=0.010.P=0.061)。结论:DFI组有助于龈瓣推进并且减少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此技术有可能成为龈瓣推进的另一选择,能够克服PRI的一些局限性。

  • 标签: 牙槽嵴增量 骨移植 牙种植 外科翻瓣 伤口愈合
  • 简介:目的:应用CT检测术后咽后壁宽的收缩率。方法:20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咽后壁转移修复,术前测量宽,术后6~12个月应用CT及其Aw4.1重建软件测量宽,计算宽的收缩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术后咽后壁整体宽的收缩率为36.7%~67.2%.平均52.3%;前段宽的收缩率为29.2%~62.3%,平均44.4%;中段宽的收缩率为47.5%~72.5%.平均62.7%;后段宽的收缩率为29.2%-64.2%,平均45.9%。前后两段宽的收缩率小于中段宽的收缩率(P〈0.01)。结论:应用CT及其重建软件能精确测量咽后壁宽,并计算宽术后的收缩率,可以辅助术前咽后壁的设计,提高手术疗效,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的不足。

  • 标签: 腭裂手术 CT 咽后壁瓣 宽度 收缩率
  • 简介:在本回顾性分析中,称为“冰淇淋锥形”技术的拔牙窝或牙槽嵴保存方法被用于11个2型拔牙窝拔牙位点。2型拔牙窝的定义为唇/颊侧软组织存在伴有颊侧骨板部分或完全缺失。所有牙齿在拔除时为防止损伤未使用翻。将一个可吸收胶原膜做成冰淇淋锥形的置于拔牙窝.并植入人冻干同种异体移植骨。用精确度为001mm的电子卡尺测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模型,并用丙烯酸模板、三维数字扫描仪以及CBCT扫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以计算颊舌径变化。拔牙窝保存术后6个月安放种植体,均达到初始稳定性,其最小转矩为35Ncm,平均颊舌径减少1.32mm。拔牙前后牙槽嵴相对愈合的骨移植点.其颊舌径变化的范围为减少0.46~2.25mm.平均1.28mm(CBCT):0.31~2.71mm,平均1.36mm(电子卡尺):0.21~2.80mm,平均1.32mm(三维数字扫描仪)。所有11个种植体稳定且达到了临床骨结合。这种“冰淇淋锥形”技术可以重建缺失的颊侧骨板,使其能够安放种植体;然而.与拔牙前牙槽窝的宽度相比,拔牙后牙槽嵴尺寸减少达1.32mm。

  • 标签: 拔牙窝 颊舌径 冰淇淋 翻瓣术 锥形 移植术
  • 简介:冠向复位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多个相邻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5年的长期随访可以获得稳定的效果。本研究的目的是报告10例采用冠向复位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下颔后牙区至少两颗相邻牙有牙龈退缩的病例。记录基线和术后1年区牙齿的牙周指标。入选了26颗牙龈退缩牙齿,没有出现明显的手术并发症。没有患者失访。牙龈退缩从基线时340±083mm减少到术后1年时0284±032mm。探诊深度改变未见显著差异。角化龈的增加从057±0.46mm至305±0.71mm。基线时牙龈退缩越严重.牙龈退缩改善越明显。平均根面覆盖率为91.2%±4.1%。冠向复位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是一种有效地治疗下颔后牙区多发牙龈退缩的方法。

  • 标签: 组织移植术 牙龈退缩 后牙区 治疗 复位 多发
  • 简介:临床上,股前外侧皮(tALT)用于修复软组织缺损有不损伤大动脉的风险,功能及美学效果好等优点,该文旨在评价股前外侧皮与前臂桡侧皮(RFFF)修复口腔缺损后供区的美学效果。对2003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42例口腔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龄61.4岁,所有患者接受显微外科组织重建。17例应用RFFF。25例应用tALT。结果:RFFF组成功率94.2%。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桡侧皮瓣 供区并发症 皮瓣修复 口腔缺损 美学效果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根向复位的临床与微生物作用。1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接受了包括洁治和根面平整的基础治疗(initialpreparationIP),3个月后对牙周袋深度>4mm的位点行根向复位。受试者在基线、基础治疗后3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进行临床和微生物学监测。每个牙6个位点检查菌斑堆积、牙龈充血、溢脓、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和附着水平。取每个牙的近中位点龈下菌斑,用棋盘式DNA-DNA杂交法检测40种龈下微生物的有无和水平。在单纯IP位点和IP加手术位点中,平均袋深、牙龈充血和探诊出血位点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位点的平均附着水平均显著增加,但在手术治疗位点增加较多。2组治疗位点的总DNA探针计数均明显降低。手术位点的40种微生物中有19种在治疗后明显降低,而在单纯IP组有16种逐渐明显减少。虽然该组位点IP后微生物平均计数有所降低,但降低主要出现在患者接受手术后,尽管单纯IP位点并未接受手术。手术后袋深降低及伴随而来的牙周致病菌储库的减少可能是获得长期牙周稳定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根向复位瓣术 临床指标 龈下微生物 慢性牙周炎 菌斑堆积 牙龈充血
  • 简介: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游离皮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便总结经验,提高游离皮移植的成功率。方法:2006-2015年共制备273例游离皮.其中259例成功.14例发生皮危象。对发生皮危象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连续性校正旷检验,同时统计14例皮危象患者在发生皮危象6h内积极抢救的成功率。结果:游离皮危象与患者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常年饮酒所导致的酒精戒断症状.以及超重(即BMI数值〉25)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显著相关(P〈0.01)。皮危象时间超过72h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33.3%。结论:局部或全身感染是皮危象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BMI过高、小气道功能障碍、患者发生酒精截断症状与皮危象无关。皮危象发生时间越晚,皮的抢救成功率越低。一旦发生皮危象.即使超过72h.及早探查、纠正危象原因.也能取得一定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游离皮瓣 手术探查 皮瓣危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修复6例因难治性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结果:应用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缺损,所有皮均存活良好,未出现供区并发症。所有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随访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患者病情均无复发。结论:下颌骨肌联合面颈胸旋转皮制备简单、快速,适合同期修复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清创术后下颌骨"L"形缺损合并颊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肌瓣 面颈胸旋转皮瓣 下颌骨重建
  • 简介:静脉伴行的动脉脂肪筋膜皮(VAF)血供丰富。该研究旨在证实VAF是否适用于颈外静脉。基于解剖结构和血管造影的研究,利用颈外静脉伴行的动脉脂肪筋膜皮(EJ-VAF)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重建,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供区动静脉均通畅,血供良好,包括枕动脉、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

  • 标签: 筋膜皮瓣 颈外静脉 枕动脉 脂肪 头颈重建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目的:为临床应用锁骨上动脉岛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0例20侧经锁骨下动脉灌注氧化铅-明胶溶液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颈横动脉和锁骨上动脉的分支情况、起始位置、行程、长度和管径进行观测,观察其回流静脉情况,并在尸体标本上模拟皮制备。结果:颈横动脉由甲状颈干或锁骨下动脉分支而来,在锁骨中1/3上方分为深支和浅支。锁骨上动脉由颈横动脉浅支发出后行向后外,越过斜方肌浅面和锁骨的肩峰端,走行于三角肌筋膜的浅面,并逐渐发出细小分支穿过深筋膜,进入锁骨上和肩部的皮肤和皮下组织。颈横动脉起点至锁骨上动脉起点距离平均为(4.31±0.64)cm,锁骨上动脉起点至其发出分支穿深筋膜点的距离平均为(3.62±0.42)cm。颈横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2.71±0.33)mm,锁骨上动脉起点处外径平均为(1.10±0.17)mm。2条锁骨上动脉伴行静脉分别回流入颈横静脉和颈外静脉。结论:以锁骨上动脉为营养血管的锁骨上动脉岛状,适于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颈部组织缺损,也可以颈横动脉为吻合血管,制作游离皮

  • 标签: 锁骨上动脉岛状瓣 颈横动脉 锁骨上动脉 应用解剖
  •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可能导致邻近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的袋状.B组经Laskin设计的三角.C组经Laskin改良的袋状。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的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的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翻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可能与手术医师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 标签: 并发症 翻瓣设计 阻生牙 牙周探诊深度 第三磨牙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不翻种植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其临床操作技巧.方法:45例患者分为60岁以上老年组(A组)和60岁以下非老年组(B组).术前行CBCT检查,制作手术导板.所有植体采用不翻种植技术植入,术后2-6个月进行永久修复.于修复后6个月和12个月复查,行X线检查和临床牙周检查.结果:A组14例患者植入17枚植体,植入扭矩均≥25N.cm,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2.1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9±0.40mm、平均探诊深度2.01±0.87ram.B组31例患者植入33枚种植体,3枚植体的植入扭矩<25N.cm,采用埋入式愈合,平均种植操作时间为11.8min,修复后1年的平均骨丧失量为0.64±0.29mm.牙周平均探诊深度为2.13±0.90mm.两组病例随访12-24个月,植体存留率100%.两组间骨丧失量及牙周探诊深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充分术前计划和精湛手术技巧的前提下,不翻种植手术具有过程简单,时间短,术后反应轻等优势,尤其适合于老年患者,短期内可达到与翻手术相同的存留率.

  • 标签: 不翻瓣术 牙种植 牙列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翻和不翻种植技术完成的种植手术病例进行比较,评价不翻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后牙区单牙缺失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行不翻种植手术,对照组行常规翻种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以种植体植入即刻为观察基线,观察冠修复后即刻及6个月、12个月三个时间点时的种植体稳定性,软组织的沟内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以及牙槽嵴边缘骨高度变化(MBL)。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反应轻微,对手术的满意度较高。两组种植体稳定,无术后感染发生。牙周软组织健康,SBI(0)占总观察数的85%(34例)。研究组三个时间点PD分别为2.645±0.401mm、2.545±0.270mm和2.550±0.278mm,对照组分别为2.690±0.401mm、2.630±0.342mm和2.545±0.333mm。研究组术后12个月总MBL为0.255±0.105mm,对照组0.325±0.273mm。两组PD和MBL均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翻种植与翻种植的软组织表现和边缘骨改变无差异,但不翻种植能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反应,尤适用于老年缺牙患者。

  • 标签: 种植 不翻瓣 边缘骨吸收 微创
  • 简介:颈阔肌皮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该皮质地柔软、制取操作便捷,较适合口腔颌面中小型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可根据缺损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颈阔肌皮。由于颈阔肌皮成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低以及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其仍然是口腔颌面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

  • 标签: 颈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 简介:舌癌是口腔颌面外科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恶性度高,局部复发率高,需手术彻底根治。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对一例舌癌患者进行舌缺损功能性重建,采用血管化游离前臂皮舌再造,患者伴有牙列缺损,咬合功能丧失,

  • 标签: 舌癌 前臂皮瓣 舌再造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舌再造的护理。方法:2003年12月至2007年6月,共有13例舌癌患者接受了舌癌联合根治同期股前外侧皮血管化移植修复,对该类手术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本组病人术后无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无血管危象,无院内感染,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股前外侧皮成活,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对皮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对舌再造的功能指导是护理的重点。

  • 标签: 舌癌 皮瓣 舌再造 护理
  • 简介:穿支皮是靠穿支血管供血的皮肤或皮下组织。本文讨论了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的几种主要的穿支皮,阐述了穿支血管的定位方法,以股前外侧皮为例介绍了穿支皮的制备方法,并将穿支皮与前臂皮做比较,得出了此类皮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应用中的优点。穿支皮用途广泛,有可能与前臂皮并列成为头颈外科修复重建的理想皮

  • 标签: 皮瓣 穿支皮瓣 穿支血管 修复重建